书城古言一世梨花
14044900000186

第186章 祭天大典

任外面的流言传的如何纷飞,洛奕桐都是在自己的东阁小苑和夏婧悠悠然的过着自己的日子,闭门不见任何人,而这样的现象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百姓都以为她畏惧流言而不敢出门。

孝亲王府自白煦在东阁小苑知道了她下一世的生活之后,将所有前来拜访的女人都拒之门外。不少原来就爱慕白煦而不敢前来拜访,因着这些天,南疆娉婷公主和六公主,八公主的不断前来拜访,不少人重臣之女鼓起勇气前来拜访,却都是败兴而归。

直至国典当日,洛奕桐和洛王爷,洛王妃再次出门。

国典祭天在福音寺山顶的圜丘天坛上进行。祭天三天之前,所有人沐浴斋戒,以示郑重。祭天前一天,所有人前往福音寺,一路上,行仗队伍浩浩荡荡,三千御林军随行,整个场面说不出的壮阔。道路两侧即使有士兵一路维持秩序,也似乎阻挡不了百姓对于国典祭天的热情,脸上满是笑容,纷纷想一探以黄金装饰的马车里各个贵胄的真容。

祭天在福音寺的后山山顶上的圜丘举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

圜丘为四层圆坛白灰抹面。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呈十二辰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分别朝12个方向辐射,对应天上十二辰,均匀分布于圆坛四周,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称北、南、东、西陛,是皇帝登坛的阶道。

圆坛共有四层,前面三层用土堆砌而成,顶层圆形汉白玉台,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往南望去,能看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

圆心位置可见一小凹坑。整个坛体没有一砖一石,全部是素土夯筑,台壁和台面均用黄泥抹平,所有外露部分又都抹上了一层白灰面。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单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皇帝的拜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华夏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华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众生,

是最高的神。天的人格化称呼是“昊天上帝”(亦有称“皇天上帝”,与之相对的地即为“后土”)。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称为“圜丘”),寓意天圆地方。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祭天当日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福音寺钟鸣,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南宫宇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与太后为首,皇后和四大贵妃随后,各个品阶官员从高到低依次从福音寺后山山底拾级而上,。

至一层拜位。此时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南宫宇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

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随后至第二层,南宫宇到主位前跪献爵,回拜位,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然后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并到配位前献爵。

至第三层,南宫宇及众人为诸神位依次献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禄寺卿奉福胙,进至上帝位前拱举。皇帝至饮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礼。

到至顶层时,众人行三跪九拜礼,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至顶层后,南宫宇圜丘合祀天地,焚烧祭品后,在立于顶层的太祖神像和文武百官面前,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并在祖宗神像前行“恭谢”

至此,严谨肃穆,枯燥乏味的祭天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