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民企业家
14031500000035

第35章 挂户经营Ⅱ

第二天孙建平就运货去市里了,等他回归球山村是几天以后的事,小火轮刚到达河埠头,就有村里的孙书记与东沙公社洪书记站在岸边等候。

“建平,好事来了,快快上岸。”洪书记大声嚷着。

“走,上我家去,县副食品厂的宋厂长正在等你呢?!”孙书记拉着跳上岸的孙建平,显得特别的亲妮。

原来这宋厂长,听说了县工业局郭局长的方案,立即赞成。

他连忙与厂里的会计、技术员一行三人,亲赴球山村考察来了,这不,已经在村里住了一个晚上。

“宋厂长,建平回来啰!”洪书记才到院子,就朝着里面叫唤。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从孙书记的屋子里间走出来,后边跟着一个老头和一个年青人。中年人推着眼镜架,咧着嘴斯文地笑,道:“百闻不如一见啊,好年青的后生!”

孙建平赶忙上前二步,握住宋厂长的手,笑道:“宋厂长,初次见面,请多多指导啊!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看我们村能不能开办副食品加工厂啊!”

“不急,我们进屋慢慢说!”宋厂倒也不急,握着孙建平的手就往屋里走。

一班人围着五张凳子坐下来,分成二排。

宋厂长正了正色道:“昨天我们看了村里的环境,虽然村居简陋,但村里的自然条件还不错。河水比较清澈,没有污染;村边的田野里呢,也没有尘土飞扬;整体上,我看符合建个食品加工厂。”

孙建平急着问:“环境条件符合,那到底要不要建厂呢,县里都同意了没有?!”

宋厂长说:“县里领导已经表了态,县副食品加工厂呢,准备分户生产,专门移一条生产线到你们村里。这条生产线呢,还是县副食品加工厂的,只不过是承包给你们村生产,你们村,只要每月按时交付机器折旧费、承包费,还有利润的四六分成,就可以。”

洪书记赶忙说:“是好事,感谢县领导照顾我们东沙公社。孙书记,你看这天大的好事啊!”

孙书记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看孙建平,道:“建平,有没有到市里带香烟过来啊!快拿出来让大伙抽!”他已看到孙建平口袋里塞着的烟,鼓鼓的,怎么就没舍得拿出来呢,只是自已口袋里没烟,不好意思去拿烟筒。

孙建平忙站起来分香烟,给大伙点火。

借着给宋厂长点火,他低声道:“宋厂长,你是按县里的意思,肯定在我们这里设分厂了?!好事啊!不过呢,按我的意思,这分成似乎不合理。”

宋厂长看了看会计,推了推眼镜,道:“说说,怎么个不合理。”

“其一呢,机器折旧我们付了,那等于机器卖给我们啦,你们到时候等于收回机器的本了;其二呢,承包费,就象农田承包一样,这也说得过去,只要承包费合理就可以;其三呢,既然承包费都收了,机器又等于卖给我们了,这分成就不存在了吧。除非不收折旧费,不收承包费,才有理由谈分成的事。”孙建平吸着烟,据理力争,“是这个理吧,宋厂长。”

厂会计说:“县里确实只说移一条生产线的事,没说怎么利润分成的事,我看这件事呢,得弄一个整体的方案出来。宋厂长刚才说的,也只是个大概,我们再核算一次。”

分成的事,就这么卡住了。L

但是落实一条生产线,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孙建平知道只要生产线一到村里,什么事都好说了。

他对宋厂长道:“宋厂长,我们还没开张,你看先不谈分成的事,怎么样?!我们先把县里的意思,先给落实了,我们村里一建了厂,生产线一开始生产,第一个月不就知道有多少利润啦。到时候你就乐得再算吧,好不好!”

分成的事,暂时就不提了。

厂里的技术员提出,要村里先落实一下厂房选址的事。

孙书记说:“好好,选址要紧,先不谈了其他的,一步一步走嘛!”

说着就站起身,请在场的人,再到村外围走一走,看一看,评判一下选址在哪里比较合适。

一拨人出了孙书记家,绕到了村仓库所在地,这仓库原来是囤积公粮的地方,是个单层间深的瓦房。农田承包后,这里就荒费了,成了牛棚。

技术员说,这里经过了污染,不能用,而且地方也太小了,施展不开。

村里除了牧牛场,还有就是晒谷场。所以看来看去,最后只能选择集会与晒谷多用途的晒谷场。

在晒谷场临河的一边,宋厂长与技术员丈量了一块边角地,面积大概占整个晒谷场的五分之一光景。

洪书记说:“这块地方风水好啊,前年冬就是在这里分的田地嘛!现在又要响起机器来啦!真是风水宝地啊!”

大家哄然大笑,纷纷道:“书记怎么也迷信啦!这不都是上级领导开明嘛!”

确定了选址,就是厂房怎么办,建大瓦房,是最理想的,那可得花大成本。

大家站在晒谷场上,抽着烟,又讨论这厂房怎么建,没钱啊,舍不得投入嘛。如果让县里拨款,这是不可能的,这又不是什么民生工程项目。如果让村民集资出钱,估计这摆在家门口的厂,到时管理就会很困难,村民从来组织纪律性不强。

孙建平出了个主意,说从简搭厂房,先期尽量不要把钱砸在厂房上,而是要把钱用在采购食品原材料与库存备货上。所以厂房呢,就采用高大的南竹为柱子,编织竹篱笆墙,采用油毛毡穹棚式屋顶,这样遮风挡雨都做到了;而且竹篱笆透气,晒谷场是石板地,地势又高,所以简式厂房很实用。

技术员也认为,环境卫生的要求可以达到,只是在顶棚油毛毡上,加隔一层帆布,可以保证卫生方面没有问题。

最后大家取得一致意见,认为先简式大竹房用着,等有钱了再盖大瓦房。

但是办厂问题还很多,就是这先期投入购买以吨计算的原材料的钱,以及新工人的培养呢,怎么解决,也是大家要讨论的核心。

宋厂长说:“估计这建厂房,要花一个月时间;索性双管齐下,村里负责建厂房,县厂负责培养新工人。另外呢,先期钱款的投入,全部由孙建平先出。”

于是大家约定分头行动。

孙建平的工作有三项,第一项是负责筹集全部钱款;第二项是收购村里的现成粮食,以及通过县厂渠道订购食糖等原材料;第三项是组织村民与能工巧匠,建晒谷场的厂房,厂房包括了仓库与生产车间。

村里的孙书记与村长,负责选拔村里思想素质与文化程度较好,勤劳能干的十名年青人。选好以后就送到县副食品厂里去培训。

宋厂长负责组织新工人的培训工作,以及一条生产线机器的拆装,运输安装到位。

话说孙建平着手开始准备。

他先是跟着洪书记,到公社打电话,对工商企业管理局的沈局长,以及工业局的郭局长表示感谢,恳请他们在以后生产过程中给予多多的支持。

然后跟洪书记一道,到各村的书记与村长那儿,专门谈余粮收购的事,让他们鼓励村民把富足的余粮,卖给副食品厂。

另外呢,洪书记交待各村都要把愿意卖余粮的村民,以及可以卖的数量,做一个整体登记在册,以便随时收购。

孙建平坐在洪书记的自行车后头,一个一个村地跑,虽然累得疲惫不堪,讲得口干舌燥,但是有了洪书记出马,工作做得非常顺溜,很多村基本就是打个照面,交待一下就走人。

做了东沙公社的工作,孙建平又跑到西沙公社。

西沙公社的刘书记,原本是他告的孙建平的状。他想不到自已弄拙成巧,最后弄得个孙建平不但可以开麻雀店,而且还弄了个副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线承包,天上掉馅饼的事,全让他一个人捡了。

刘书记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孙建平又登上门来,请他帮忙收购村民的余粮。真是越反感的人,越是不想见的人,越是会遇上。

刘书记一听孙建平说完,就立马想着回绝,笑呵呵道:“建平啊!真是名气太大啰!把个县局领导都围着你转啊!你的事嘛,我是百分百非常支持的。不过嘛,这个最近西沙这些个村里啊,听说你们东沙搞得如何好,我们西沙怎么怎么地差,都议论纷纷。所以我这个书记,讲话是没人听啰!我就是有帮你的这个心,也没这个影响力啊!”

孙建平确实不知道是刘书记告的状,沈局长也没跟他提起过。不过,他觉得刘书记比较的滑头,难以招架伺候,于是道:“刘书记既然不出马,那我只我勉为其难了,我就自个儿在西沙一个个村地亲自登门收购啰。”

刘书记一看这势头,哪有余粮收购不成的道理,村民正愁余粮没人收购呢。他立即又道:“建平啊,不如这样,你呢就不用亲自跑啦!我亲自替你走一趟,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树树威信嘛!帮你收购余粮呢,就是替县局领导卖个人情嘛!是不是这个理啊!”

“也好,我可以省下不少时间,还有大批事情等着做呢,那就谢谢刘书记啦!回头我一定酬谢!”孙建平借势下台阶,立马告辞走人,他知道刘书记正因为狡猾,收购的事他一定会去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