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13934100000008

第8章

拆除障碍,有效沟通保障结果

我们知道有一个沟通的漏斗理论,即你只能表达出心中所想的80%,别人听到的只是你心中所想的60%,被理解了、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你心中所想的40%,以至最后遵照执行的只能是20%了。

工作中,几乎所有的障碍都是由于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如果沟通不好的话,会严重削弱执行力,也就谈不上给出好的结果了!

结果的取得在于执行到位,执行到位的关键在于沟通,员工只有清楚地理解政策、想法和意图,才能正确无误地去完成预定的目标。所以说,有效沟通是结果的保障,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正确认识沟通的作用,先沟通再执行,边沟通边执行,才能水到渠成地取得结果!

沟通不畅结果就不利

一位前联想中国的员工写了一篇谈及联想执行力问题的文章,他说:“以杨元庆为首的集团决策层的战略眼光,让我们这些中层干部十分钦佩;但作为中层的我们,很多规划还没有理解就去执行了,南辕北辙的事情到处都是……”

战略对了,方向明确,员工也积极努力地执行,企业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

执行,从沟通开始。不仅要让员工清楚地知道目标任务,还要保证员工对实施路径、方向正确理解,确保“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才能高效执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积极沟通是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件头等大事。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提倡“少说多做”,主张多一些实干精神,这的确没错。但作为一名团队成员仅仅知道做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然后分工协作,才能保证工作恰到好处。否则,本来很简单的工作也会弄得一团糟。

小明第二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为了把这一美好时光留在记忆当中,他高高兴兴地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

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姑姑都在场,小明把新买的裤子长了两寸的事情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

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长了两寸,于是就悄悄地把裤子处理好后放回原处。

半夜时,狂风大作,窗户“哐”的一声把姑姑惊醒了。姑姑醒来后,突然想到小侄子新买的裤子长了两寸,于是就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后才安然入睡。

奶奶醒得最早,每天都要给上学的小孙子做早饭。想到孙子的裤子长了两寸,于是趁饭未熟的时候对小明的裤子做了处理。

结果,第二天早晨,小明只好穿着短了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在工作中,沟通绝不是单向的,必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因为只有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沟通无障碍,才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非常畅销,又极近写实风格的职场小说。我们节选其中的一些情景片段来分析作为一名企业中层经理人的拉拉是如何成功实现有效沟通的。

拉拉(中层经理)指使海伦(下属员工)取得上海办行政报告(上级领导玫瑰曾负责的区域)的格式,经研究确认大致适合广州办使用后,她就直接采用上海办的格式取代了广州办原先的报告格式。

这一举措果然讨得玫瑰的欢心,由于拉拉使用了她惯用的格式,使得她在查阅数据的时候,方便了很多,也让她获得被追随的满足感。

拉拉一眼瞧出海伦腹诽自己,于是把海伦叫到自己座位边,问她:“如果你是玫瑰,你是愿意几个办事处每个月的报告各有各的格式,还是更希望大家用统一的格式呢?”

海伦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是统一的格式方便啦。”

拉拉说:“既然得统一,你是喜欢用你自己用熟了的格式呢,还是更愿意用你不熟悉的格式呢?”

海伦说:“肯定选自己用熟的格式啦。”

拉拉继续说道:“那不结了,玫瑰也会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格式嘛。”

海伦无话可说了,憋了半天又不服气道:“我们原来的格式没有什么不好。现在这一换,要多花好多时间去熟悉表格。”

拉拉憋住笑,摆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架势说:“那你就多努力,早日获得提升,当你更重要的时候,你的下级就会以你为主,和你建立一致性啦。谁叫现在经理是玫瑰不是你呢?”

我们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拉拉经过一番努力,与上司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实现了有效沟通。为此,拉拉费了不少心思,明白了哪些事情要向上司请示并且一定要按上司的意思坚决执行;哪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处理好而不去烦上司的;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议,供上司作决定时参考用。

大家都知道沟通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调查表明,在500名被解雇的员工中,92%是因为沟通不良、工作业绩不佳而导致失业的。在企业的战略执行中,70%的失误是由于沟通不良所造成的。

在工作中,如果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信息交流比较频繁,每一位成员都能与其他的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

可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切实有效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充分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保障。也许你就是因为一次沟通的不到位,导致了结果的失败。所以,不妨在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也做个沟通的计划,每天提醒自己,今天的工作我沟通了吗?

问清楚、记下来,才能做明白

在工作中,很多员工没有养成确认的习惯,总是喜欢猜:“领导肯定是这么想的”、“他就是这个意思”、“我这样做肯定没错,用不着去问”。其实在工作中,想当然是要不得的。本来一句话就能简单解决的事情,弄到最后成为一团乱麻。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谈起团队的时候,提到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作了一番分析,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学术界的贡献不大,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试着去做。结果他认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他去做,所以他就选择了其他的方向。后来他要出差时,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行政人员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其实,他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直截了当,而他却在“打太极拳”。

这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院里这类的误会少了很多。

要明白领导的意图,不能靠自己瞎琢磨。如果以己度人,什么事情都靠自己猜测,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就是领导的意图,那就很容易误解别人的真正意思,执行中不出问题是万幸,出问题是必然。所以,不要认为确认领导的意图和目的是一件浪费时间的行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和做成的结果完全符合领导的预期,就要多沟通。

如果你经常在工作中犯自以为是的毛病,应该怎么办呢?

一、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的程序及标准。包括起止时间和人员配合、运作成本等,宁可不厌其烦,也要减少模棱两可。

二、工作沟通善用“确认”的习惯,增加沟通的“复命”的环节。“确认”和“复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执行文化,能培养员工自我修炼、雷厉风行、对结果负责的态度,也是创造员工与单位和谐、共生、共赢的指南。

三、养成记录的习惯。人的记忆力有高低,也有局限,为了防止遗漏,除了依靠记性,还可以依靠笔头,双重的保障才使高效工作有了可能。作为职场人士,做笔记的好处多多,如对工作进度进行记录管理,把灵感及时写入策划案,对会议的要点进行总结,或者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等,不胜枚举。对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像存钱一样,一点一滴去积累经验,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加强与上级的纵向沟通

有一位行政管理专业的女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办公室文员。最后一个面试的是办公室主任。当女生进入办公室主任的办公室时,办公室主任正在用手机打电话。他一边打电话一边示意:“请把文件柜里的蓝色文件夹拿给我,我需要告诉对方一些我们的数据。”

这位女生站起来走向文件柜,拿出一本蓝色文件夹递给他。他看都没看就放在了桌上,然后说:“面试结束了,你可以走了,很遗憾。”

女生一头雾水:“你什么也没问,怎么就结束了?”

“刚才我让你取文件夹的过程就是面试。”

“我是不是哪里犯了错误?”

“你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文件柜里共有5个蓝色文件夹,每个都有编号,你没有问我需要几号文件夹,而是随便拿来一个;第二,在你拿到文件夹的同时应该问我需要哪些数据,然后翻开找到它们再递给我。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办公室主任对这位女生不太满意,但人力资源经理觉得这女孩看起来挺踏实的,还是给了她一次机会,安排她从事接待工作。结果,这位女生的表现还是令人失望了。她的性格过于内向,不喜欢沟通和交流,很多时候,她不明白或者不清楚分配的任务也不会向上司发问,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结果总是与上司的要求相差甚远,最终连这唯一的机会也丧失了。

不主动沟通的员工往往爱妄加猜测上司的意思。不愿开口询问,对什么事都假装自己知道情况,并拼命从不完整的讯息中拼凑出事情的全貌,最后的工作结果很可能与上司的要求相差甚远。

据统计,现代工作中的障碍50%以上是由于沟通不到位而产生的。一个不善于与上司沟通的员工,是无法做好工作的。

只有勤与老板或上级沟通,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处境。勤与上级沟通,可以扫除沟通的障碍,使执行顺利进行。经常与上级沟通,才能确保正确的执行方向,确保正确执行上级的意图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