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13933900000008

第8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绝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第七节被驯化了的动物,只会按指令去做——循规蹈矩式思维

循规蹈矩式思维的本质是思考不足,就是对既定成规或上司的指示机械地执行,循规蹈矩,不愿开动脑筋,就像被驯化的动物,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

第一,循规蹈矩式思维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凡事拘谨而保守,道德观念、责任心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且要求身边的人也如此认真,每天只知埋头工作、学习,缺乏生活情调,也没有好朋友。心理症状表现为焦虑、畏难、心慌、心跳、失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注意力不集中。下面是一个循规蹈矩式思维的经典例子。

有五只关在笼子里的猴子,只要一只猴子拿了香蕉,饲养人员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接着用一只新猴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猴一拿香蕉就被四只老猴痛打一顿,一直把五只猴子换完,猴子们都不敢动香蕉了。

猴子开始这样做时害怕“株连”是有道理的,但后来条件改变了,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新猴子们不会受到“株连”的惩罚了,却守着老制度不变,不去探寻为什么不可以动香蕉,仍然痛打动香蕉的猴子,就是可怕的路径依赖了。

第二,打破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

既定成规不见得就是对的,要敢于怀疑、挑战和反叛。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强调好奇心,强调打破陈规的思维方式,不迷信权威,也不让自己的学生迷信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勤于思考的习惯。他晚年住在美国普林顿一所简朴的木板房子里。邻居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放学后,时常来看望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喜欢经常检查她的功课和作业。有一次,孩子拉着他的手亲昵地问:“爱因斯坦爷爷,这道题怎么做?”爱因斯坦和蔼地说:“孩子,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有时,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稍加启发地说:“我给你指个方向,不过,答案还得用你的头脑去找!”原来,爱因斯坦自己在少年时候就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他在14岁时,能够自学几何和微积分,在自学中一旦遇到困难,总是细心琢磨,反复思考,直到实在算不出来时才向别人请教:“给我指个方向吧!”但是不等人家开口,他就提出要求说:“不要把答案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塔木德》的精髓就是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给人们权威性解释,我们必须融会贯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塔木德》中有这样一段案例。

教士问:“有两个犹太人从高大的烟囱里掉下去,一个满身脏,一个很干净,谁会去洗身子呢?”年轻人说:“当然是满身脏的人!”教士说:“你错了!满身脏的人看着很干净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很干净的人看着满身脏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满身脏的’。所以,是很干净的人去洗身子!”教士接着问:“两个人后来又掉进高大的烟囱,谁会去洗身子呢?”年轻人说:“当然是那个很干净的人!”教士说:“你又错了!很干净的人在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满身脏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干净的人为什么要洗澡,所以这次他跑去洗了。”教士再问:“第三次从烟囱掉下去,谁又会去洗澡呢?”年轻人说:“当然还是那脏身子的人。”教士说:“你又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囱掉下去,其中一个干净、一个脏的吗?”

劳伦斯·洛威博士,生前是哈佛大学最伟大的校长之一,他说过:“只有一个方法能够真正地训练一个人,就是这个人要自动地去使用自己的脑子。你可以帮助他,你可以引导他,你可以向他暗示,而且最重要的,你还可以激励他。但是只有他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他所得到的成果,必然是和他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

第三,积极独立思考,别再循规蹈矩

哲学家叔本华在论独立思考时说:“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地思考,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这就说明,为什么一个思想家和一个学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假如你才智平庸,谦虚就是真诚;然而,假如你天赋甚高,谦虚即是虚伪。)”

独立思考能力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影响人的独立思考的因素由三条,即过去的经历、当前的压力和缺乏洞察力。一个人总琢磨一件事情,然后看到相关联的事物、经验成果和案例时,才会感到有灵感和受启发。这样的思维才有深度。而其他人因为没有日常的积累、留心和思考,此时即使也见到了同样的东西,也可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心得和作用,思维深度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思考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人,进而必须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才可以展开独立之思考。巴金曾经说过:“有些人自己不习惯‘独立思考’,也不习惯别人‘独立思考’,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一方面,作为思考者,就是冲破“套子”的人,既冲破别人所设的诸多套子和禁忌,也冲破自己已有思想的樊篱。另一方面,作为思考者,在思考的过程中,愈加清晰地认识到独立思考之于人,就像面孔和空气之于人,既是维系一个人存在的精神基础,也是人之基本权利。这其中,支撑着思考者的,不是“勇气”和“良知”等易于被摧垮的道德评判,而是对人之生命的尊重。若无独立思考,人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又如何成为人而异于鹦鹉或木偶?

总之,循规蹈矩,随波逐流是思维中的最大敌人。假如我们不能独立思考,就应该致力于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灌输于脑海,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

【小秘密】

你的思考是你自己的,所以对自己的人生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有了特色,你将获得相当有竞争力的优势!

【读名言】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广角镜】

培养独立地思考的10个窍门与5个方法。

10个窍门:

1.有疑问就发问。不要害怕问问题,即便是别人都没问过的问题。

2.经验比权威更重要。如果有专家、权威人士要让你相信什么和你的实际经验相抵触的东西,不要被他们吓倒。

3.理解对方的意图。别人找你谈话的意图是什么?他们对你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原因?

4.不要觉得你必须随大流。

5.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觉得不对头,很可能真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6.保持冷静。保持冷静和客观可以让你头脑更清醒。

7.积累事实。事实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8.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事物都有其多面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9.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

10.勇敢。鼓励自己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不要害怕,经过磨炼才能成长。

5个方法:

1.与习惯性思想的来源相隔离。不要先插上电源然后用电视,电脑或者是去图书馆找答案,先自己想想。你尽管不能与世界相隔绝,但是你可以通过限制习惯性观点的摄入量来增加你独立思考的量,这意味着减少接触媒体的时间和精力。独立思考者不一定是异类,但是他们不因循而守旧。他们尝试以一种新的标准来看世界而不是仅仅从电脑屏幕前获取一切。

2.将自己浸于与自己现有观点矛盾的经历中。不要总是以一个新一点的习惯性思维去替换掉旧的,你可以主动寻找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经历。它们可能存在与外国文化,不寻常的亚文化中,或是在你不赞同的书中。这一点可以这样看,它不是让你接受一个装思考的新火车,而是荒废掉习惯性思考的铁路。

3.以旁观者的眼光看进程。把你的平常生活抛在脑后可以赋予你这样一种自由: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观察这个世界将带给你一种思考自我的平和。静静地站一会,任时光流逝,这可以给你嘲笑自己所持的信念以及寻找一片新大陆的机会。

4.随机化你的生活圈。不要总去相同的场所,吃相同的食物,与相同的人谈天,你可以积极地追寻新的经历。许多人习惯了这种简单的决定,这样可以带来安全感,但如果你想独立地思考,你需要跳出你所习惯的圈子。

5.练习质疑。你可以尝试养成本能的质疑习惯性的观点的习惯,但不要成为犬儒主义者。不要认为那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只有当自己确信在逻辑的后面还有事实来支持它们之后,再做出判断。

第八节“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恐惧变化式思维

恐惧变化式思维就是在思想意识中对变化反应过度,主观上抗拒变化。恐惧变化式思维常常发生在分裂人格者的身上,在他们看来,意见、经历、观点、规范与习惯应该像铁铸的一样,变成永远有效的原则、无可争议的规矩和永远的法律,为此,他们甚至不惜采取错误的抗拒性行动。

有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书,讲的是关于变化的故事。

在迷宫中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同时找到一大堆奶酪,他们欣喜若狂。随后的日子,靠勤奋找到奶酪的小老鼠为保持生存技能,照样脚穿跑鞋,每天从窝里早早跑出去搬奶酪,并留心奶酪的数量和气味与前一天的不同。一发现奶酪快被吃光,早有心理准备的小老鼠就头也不回地跑向未知的迷宫深处,开始寻找新的奶酪和机会。而靠思考能力找到这堆奶酪的小矮人,为了省事,把家搬到了奶酪的近旁,扔掉跑鞋,一边享受安逸的生活,一边品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膨胀感。直到有一天奶酪吃没了,面对新情况毫无准备的他们开始气愤地大喊大叫:“这不公平!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故事虽然很简单,却被商界人士视为“变革时代小小的圣经”。

这个故事点醒了我们的一种思维:象征着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奶酪”,可以是好单位、好丈夫、好妻子,或者是成功的事业,甚至是财富、学识、健康、人际关系。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但是,我们已有的“奶酪”都是有保质期的,而且在今天保质期会越来越短,没有任何“奶酪”大得这辈子吃不完,好得这辈子坏不了。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应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早注意到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应该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在我们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们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我们找到新的奶酪。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因此要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享受变化。不要死到临头,才知道“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这个简单的道理。

在阻碍成功的思维模式当中,抗拒变化是最常见、最致命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恐惧变化式思维模式中,所有让人联想到消逝的东西都要避免,因此周而复始地寻找一模一样的东西,在人群中重新发现相似的人,甚至重新制造出这样的人物。一丝一毫的变化对人而言都是一种干扰,会令人坐立不安,感到害怕。总之,一旦信赖、习惯的人、事、物骤然改变,或者戛然而止,不再存在,强烈的思慕会立刻涌上心头。在这样的思维状态下,人们被消逝的恐惧症所袭击。所以,他们试着阻止、拦下或者限制改变,如果可以的话,将干涉并进而反抗。他们因为抗拒一切新鲜的事物,所以生活总是处于湍急的河流之中。

其实,变化是生活中的常态,谁都无法回避。一切人、事、物都在向前行进,“都在流动”,始终有东西产生,然后消逝,不可能停在原地。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失去警觉,进而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采取错误的行动!

现在社会应该讲是一个迎接变化的社会,但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却总是生活在一种对变化的恐惧之中!恐惧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也是让我们无法采取行动的原因。恐惧存在的原因离不开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对你自己记忆的解释与选择。恐惧限制了我们的自由,禁锢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能为力,让我们觉得不值得,让我们觉得不配,让我们不敢去寻求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不敢去做我们要想做的人,也让我们远离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