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1931年12月14日,与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000余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总指挥、军团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率部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4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带领所部渡黄河西征,编入红西路军,指挥、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2月,董振堂成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23名委员之一。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因寡不敌众,于1月20日壮烈牺牲。
英雄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烈士的英名却永远铭记人心。
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的不朽功勋光耀千秋,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史诗,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2009年,董振堂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今天,我们追忆他的一生,就是要学习他对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畏强敌、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革命意志不涣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董振堂传》集史实性、教育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的出版,必将对学习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是为序。
万泽刚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