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辩正论
13790500000011

第11章

主上。每以听览余暇游息艺林。讨孔壁之谟。披石经之训。规百王之往事。考三教之指归。而谓语未涉于空空。事终沦于有有。详夫性灵真要。可以持心济俗者。莫过乎释氏之教矣。眷言法药有意流通。爰有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本刹利王种姓。刹利帝名波罗颇迦罗密多罗。唐言作明知识。远闻唐国弘阐大乘。故涉葱河来游圣世。以贞观元年大吕之月。躬赍梵本达乎上京。昔高宗治兴傅岩入梦。今我皇道盛德星现野。法师识度通敏器宇冲邃。五百应供结集之文。八万修多所诠之理。自法兰赴汉僧会游吴传译相寻。而有所未喻者。法师皆委其由末究其异同。假令内部诸计外人别执。莫不吞若胸中说犹指掌。至于承华论席肃成解义。特蒙悦可简在帝心。其年孟春有诏波颇三藏等。可就胜光伽监翻译般若灯大庄严二论。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邱-丘+千]国公房玄龄散骑常侍左庶子詹事杜正伦等。奉敕铨定硕德一十九人。右光禄大夫太府卿兰陵男萧璟为敕使。检校百司供给四事丰厚。琳又预充执笔。乃为序曰。般若灯论。梵本有六千余偈。摩伽陀国种姓大士婆毗薛迦菩萨。唐言分别明之所作也。始夫万物非有一心如幻。心如幻故虽动而恒寂。物非有故虽起而无生。是以圣人说如幻之心。鉴非有之物。了物非物则物物性空。知心无心则心心体寂。达观之士。得其会归而忘其所寄。于是分别戏论。不待遣而自除。无得观门。弗假修而已入。荡荡焉不在不离无住无依者也。佛灭度后七百年间。有出家菩萨。厥名龙树。深达实相得无生忍。为报佛恩开演中论。付法藏云。其人于像法中。然正法炬折邪见幢。外国传云。智慧日已颓。斯人今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寤令觉中论凡五师注释。分别明菩萨即一人也。此菩萨多闻总持智深志固。以本愿力不舍群生。住修罗宫待见弥勒。属以去圣时远众论纷然。致令雪山采药多收毒草。深水求珠竞持瓦砾。诚恐一理不穷反增邪见。一言不尽翻起异端。乃缵述龙树偈文。为兹般若灯论。其为论也。诃斥内外赞扬真俗。穷无生理究实相源。照无不寂寄名般若。执无不破喻曰明灯。盖方广之中心。诸佛之行处矣。嗟乎后之学者。便息百城之游。永无五失之谬。论凡二十七品。为十五卷。若内人立义皆标人名。无名者例称自部。若外人立义亦标人名。无名者例称外人。缚解品已前慧赜执笔观业品已后法琳执笔。于是起四年夏讫六年冬。勘定既周缮写云毕。所司详读乃奏闻。敕令所司各写十部。散付诸寺任共流通。既踵轮王十善化世。国内诸市悉断屠行。普禁民间不许宰杀。江南之地立寨取鱼。三十余州触处皆尔。必须破堰然乃取之。所取者比邓林之一枝。枉死者过恒沙之亿数。又降慈造悉废除之。又属岁阜时和海内丰稔。又度僧尼三千人诸州散配。既而德动上玄感通至圣。七难俱殄七福备臻。恩洽九垠之表。威加八极之外。其年孟冬凶奴王颉利等。并率其臣子携其部落。襁负争趋前后继踵。延望阙庭倾国而至。谒天门而请命。就夷邸以餐和。不烦卫霍之师。自穷巢穴。讵假轩辕之众。席卷逋逃。汉南无杂虏之忧。塞北罢强胡之寇。马岸龙堆之域。既沐唐风。交河清海之滨。咸为圣土。康哉康哉。共欢于兹日。无为无事。同庆于今晨。统天立极之功。独高前古。奉佛崇善之业超诸往贤。主上曾经战场白刃相拒。至于登极情深厥衷。乃下敕。凡所阵场并建寺。有司供给务令周备。宇内凡置十所。严整可观。又昔因避暑躬幸南山。卜此神居启兹大壮。其地也。带秦川之眇眇。接陇岫之苍苍。东观浴日之波。西临悬月之浦。凤企穷奇之石。郁律钻天。龙盘谲诡之崖。穹窿刺汉。岂独岩松拨日。抑亦涧竹捎云。实四皓养德之场。盖三秦作固之所。为太武皇帝舍而为寺。既增利见。因曰龙田。又送太武及主上等身夹纻像六躯。永镇供养。大众所资有司供给无劳买地不待布金。逆风和气之香。氛氲满院。吉祥柔滑之草。澜漫垂阶。又为穆大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甄叔迦宝阎浮檀金。种种庄严一一华丽。虽知所作希有犹言。罔极未申。六年仲夏于台城西真安坊内。为穆大后又造弘福寺。考兹形胜襟带市朝爰命凫人开基缔构。甫移银榜即此金园。法侣摩肩朝贵延首。其地则高墉负墎。罗百雉而纡徐。层城结隅。峻九重而延袤。于是广辟宝坊备诸轮奂。瞻星测景置臬衡绳。王舄垂晖金铺曜彩。长廊中宿反宇干霄。浮柱绣栭上图云气。飞轩镂槛下带虹霓。影塔俨其相望。经台郁其并架。罄丹青之矩矱。殚藻缋之瑰奇。妙极天仙思穷神鬼。金盘承露。比玉树于甘泉。宝铎和风。状琼林于安养。疏钟夜彻清梵朝杨。韵合鱼山响符龙木。灵异之所栖托。定慧之所依凭。了义息心于是乎在。

魏大丞相渤海王

神气精灵。天姿秀异。德备文武。艺兼礼乐。圭璋社稷之器。廊庙柱石之才。实有王佐之风。咸称静乱之托。至于归心服道。独超名辈。不吝象马。无爱珠玑。于定国寺兴建宝塔。

魏侍中大保司徒公广阳懿烈王 魏广阳忠武王 魏司徒广阳王 魏广阳文献王 魏相国高王 魏汝南王 魏宜都王

右七王。并敬信居怀敦崇为业。或文或武匡国匡家。叶柱石之风有廊庙之德。知空云之遽变。识蜃气之非常。同悟己身等归磨灭。乃回心佛理共遵圣化。咸受八戒俱持六斋。造寺度僧设会崇善。

魏上党王穆 魏常山王鸷

右二王。穆性和厚美形貌鸷。容貌魁杰腰带十围。立性方雅少言清慎。常息省闼。虽当炎暑不解衣冠。官至侍中大司马。

魏淮阳王尉 魏河东王荀 魏东阳王丕 魏淮南王他

尉荀丕他并容貌壮伟。大耳秀眉。四十年中三长月六守斋持戒无替。于时诵维摩经。造法王寺。年耆望重负杖来朝。然丕又声气高朗。博记国事。问无不知。及享宴之际恒居坐。每与王公学士大德名僧研味佛理。抗音大言谓众人曰。佛教冲洽。非儒墨者所知。

魏秦王翰

闲当世之务。尽成败之理。近事远谋。造次备举。重仁行义。朝野具瞻。

魏司徒北海王详 司牧高阳王雍

或亲自本枝或地居外戚总政本之要。当神州之重。并感圆珠。慕励已心。式光朝政敷宣治道。而虚襟佛理。崇信法桥。造像书经兴立塔寺。写一切经一十二藏。

魏彭城王勰

罄尽心力保护世宗。内外指撝至于登立。法门大启。佛事广兴。修造伽蓝。创建灵塔。

魏济南王文若

风流宽雅。姿制闲裕。吐发深美。辞色淹和。时人为之颂曰。三公楚楚尽琳琅。未若济南备员方。至于口诵金言。心期净王持。斋菜食。护法敬僧。无以加也。

魏安丰王延明 中山王熙

并以宗室博古学文。俱立道场斋讲相续。以香汁和墨。写华严经一百部。素书金字华严经一部。皆五香厨四宝函盛。静夜良辰清斋行道。每放五色神光照曜台宇。众皆共睹倍更发心。

魏琅玡王诵

义综六经。史该百氏。衣冠仪貌朝野所推。高论清风独超时辈。弱冠聘。梁武帝奇之与语终日。梁武谓曰。昔王陵在汉。姜维相蜀。所在成名。何必本土其见礼如此。常与梁武启必云。魏临淮王诵。梁武亦不责之。颇以敬重为意。六斋之日恒设净供献佛饭僧。俸禄所资多入经像。

魏尚书令广阳王嘉

喜愠不形。沉敏好学。仁厚至孝造次不渝。读一切经凡得三遍。造爱敬寺以答二皇。为众经抄一十五卷。归心委命。志在法城。

魏陈留王虔

姿气魁嶷。膂力绝伦。自小出家虚心慕道。其后归俗不废习真。虽干政事颇敦胜业。

魏齐献武王

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修心克己。回向正法造大悲寺。普济群生。

魏使持节中外诸军事齐王 魏钜鹿王阐 魏录尚书事彭城王韶 魏谯郡王亮 魏江夏王彝 魏临洮王荣

并英毅挺拔。风挌超伦。而信敬法言回向释氏。

魏太师大司马洛州刺史冯熙

文明皇太后之兄也。奉佛至信。于诸州建浮图精舍。七十二所。写一十六部一切经。常与名僧讲论佛议。

魏使持节幽州刺史司徒公胡国珍

灵太后父也。唯事斋洁。自强礼拜。书经造像。起正化寺供养百僧。

魏司徒祖莹字元珍

钟美多福。资神积善。器局虚闲。志识开悟。口含碧鸡之辩。手握雕龙之文。义府玄宗。于是乎任。

魏司空李无为

率性不群。自然行已。钩深致远。怀文抱质。鸿鹄将飞。便怀四海之志。骥騄方骋。已有千里之心。虽政事殷广。常以金刚般若为业。每月六斋终身靡废。

魏大傅昌宁王李寔

立身雅正。为人清俭。慎终令始。奉法尊师。无废六斋。恒持五戒。

魏少保建昌公窦略

素抱伊霍之量。夙怀柱石之林。专征授律。知甲乙之狐虚。当敌制权。识风云之向背。富而不骄。贵而无傲。敬信崇重委命世雄。造灵山法云二寺。供养二百许僧。

魏司徒高傲曹

勇气绝群。武略超世。

魏司徒高隆之

逸气超伦。德风可挹。

魏待中尚书令元乂

气干宏拔。英华清煦。羽仪朝野。匡赞有闻。于岱州起法音寺。

魏右仆射大行台慕容绍宗

聪鉴可称。礼贤斯笃。

魏吏部尚书邢峦造普济寺

有清规美谈笑。闲庄老味诗骚。敬重大乘造像立寺。

魏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陆政

平直无私。守道寡欲。有长仁之操。善文雅之容。口诵维摩以为论本。时人高尚莫敢抗谈。即陆载之第二子也。

魏太常卿恭侯郑琼

萱阑表德。琬琰为心。朝贵羽仪。人伦龟组。起净域寺建法华堂。月别营斋。年常写像。

魏雍州刺史韩仲详(造韩史君寺)

简略清通。标举雅俗。深怀非我。

魏黄门崔陵造报恩寺

精心道艺。托志诗书。雕篆为文。斧藻成德。承风虚想。望美倾心。独步当朝。为物称首。而回向三宝委质四弘。于邺城中起报恩寺。

魏幽州刺史卢令守(造通玄寺)

圭璋内润。风飙外肃。器度淹美。神用高明。于幽州造通玄寺。供养百僧。

魏沛郡太守赵元则

禀精辰象。资灵河岳。幼誉擅美。弱冠驰名。信敬之志不移。檀忍之心无竭。写经造像心未为劳。

魏河南尹武邑公李奖(造弥勒寺)

羽仪文物。冠盖相望。守一抱真。志存安养。三长之月。必自清斋。二亲讳日。达曙悲惨。造弥勒寺。供养百僧。

魏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陆载

载本吴人。为宋咸阳王义真行军大都督史。后没赫连。因即仕魏。有才调善谈谑。为魏朝贵公所见称重。而性爱虚静。常以佛法为意。每读众经赞扬玄旨。末年精到经字放光。口诵法华。时感舍利。

魏卫尉卿许伯桃

有长仁之风。弘莫逆之道。崇奉正法。无替于时。

魏散骑常侍温子升

有太冲三都之笔美子云百奏之才。锦绣忸其文章。金王惭其晖映。崇重妙法。爱乐大乘。

魏宁远将军侯莫陈引(造祇园寺)

本汉中山。靖王之胤。涉汉已来肇有丰国。因侯而氏。遂号陈焉。造祇园等。寺常营斋讲。及施悲田。

已前并魏代时英。一期髦彦钦仰佛教者。梗概条之。

齐大丞相内外诸军事常山王确(勋业崇美。特达超伦)

齐太尉兰陵王长恭(聪敏绝群。朝野敬惮)

齐司徒琅玡王俨(翼赞皇家。光隆朝政)

齐录尚书事长广王湛(股肱王室。文武宪章)

齐大都督录尚书事广平王(智思超伦。操履温直)

齐大司马清河王亶(业行优深。风格遒远)

齐左仆射广宁王孝衍(识悟优远。贞干令终)

齐侍中尚书令录事尚书使持节都督赵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军将军赵州刺史带六州都督并州太忠正长安公晋昌王唐邕。造众义庄严大宁国寺。铸弥勒金像一躯。星气程符。岳神效祉。属此昌年。挺兹上德光事五君宠加八命。出陪黄屋。入履青蒲。拾遗补阙。献可替不军制之经。兵符之秘。国之利宝。不可示人。心膂攸归。尸掌切密。重以刺举秸服。督察全赵。杖节申威。下车布惠。豪右兼并。望风霜而敛手。单弱挤坠。沐雨露以息肩。金口木舌提耳指掌。衣食盈而知荣辱。礼乐覃而识忠孝。旗亭绝奇贸之货。圜土有哀矜之识。约比食鱼清侔酌水。参墟长吏畏之若神明。农墅黎民仰之如日月。加以良田居体真金在性游戏众法调伏诸根。闻必修行。见便随喜。为国乃苍生。于尧之旧都。建众义庄严寺。拟大壮模。乾象测圭。表度几筵。背阴面阳。启寒含燠。月宫日殿昼夜斋光。奈苑莲台春秋异态。名僧踵武净信连衡。令月嘉辰争称礼拜。又于阳平造大宁国寺。宝刹上浮。精庐远秀。梁裁文杏柱用栴檀。黼藻相晖。朱绿交映。又铸弥勒金像一躯。合光七尺。白石丈八像二躯。并一切经三千余卷。修治故像一万许躯。

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明月(勇气无前。抱节弥劲)

齐左丞相平原王段孝先(恪勤政事。允副朝委)

齐录尚书事淮南王和士开(笃敏勤恪奉法自强)

齐太常清河王高岳(勇干清美)

齐太宰章武王库狄千秋(猛毅恭顺)

齐侍中秦王高彦归(泛爱优美)

齐侍中尚书令元罗。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等咸为宾客。然为性俭素。恂恂接物。崇敬三宝钦尚四弘。于法喜寺兴建七层浮图砖塔。至于尽心以匡圣主。修已以图永安。则上宁于君。下保于己。盖人伦之水镜。天下之楷模。

齐尚书令高肇(造闲居尼寺) 齐太尉彭乐(仁厚著美) 齐司徒潘相(尚仁贵义) 齐司空司马子如(学业清美介节峻举)

齐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杨遵彦

识怀温敏。风仪遒逸。早标玉润。夙擅金声。而文综九功。武苞七德。振天下之美誉。感海内之欢心。文宣高视于上京。仆射总知于时务。鼓腹击壤人无怨声。十年之中齐国大治。匡合之力杨公有焉。而博涉内外。兼闲孔释。仁祠栉比。列刹相望。法众连衡。士女回向。护持在意。民具迩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