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害利
13756600000013

第13章 肺部药队〔补肺猛将〕(3)

马兜铃

〔害〕肺虚挟寒者,畏之如螫。凡咳嗽由于肺家虚寒,或寒痰作喘者,勿服。汤剂中用之,多作吐,故能吐蛊毒。

〔利〕苦寒,清肺涤痰,平喘定咳。土青木香。辛苦冷,治鬼疰积聚,涂诸毒,热毒热肿,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修治〕七八月采,如大枣状,实如铃。去叶及蔓,以生绢袋盛,于东屋角畔,待干,劈开去草膜,取净子焙用,采根曝干用。

山慈菇

〔害〕寒凉之品,不得过服。

〔利〕甘辛寒,入肺、胃二经。泻热。痈疽疔毒酒煎服。瘰 疮痍醋拌涂,治毒蛇狂犬之伤,敷粉滓斑点之面。

〔修治〕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叶如蒜,根如慈菇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去毛壳,今人俱称毛茹菇。

肺部药队〔凉肺次将〕

西洋参

(见前补阵)

元参

〔害〕苦寒性滑,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疼,脾虚泄泻者,并不宜服。

〔利〕苦咸寒,壮肾水以制心火,清肺金,善泻无根浮游之火,兼能明目滋阴,色黑味咸,肾家要药。

〔修治〕三八月采根曝干,或蒸过晒干用。勿犯铜器,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山栀

(见心部)

天花粉

〔害〕纯阴之品,脾胃虚寒者,忌之。

〔利〕苦寒,入心、肺、脾、胃四经。清痰解热能使血不为瘀。

〔修治〕秋冬采根,去皮、寸切、水浸。逐日换水,四五日取出捣泥,以绢衣滤汁,澄粉晒干用。今惟去皮切片曝干用。

天门冬

〔害〕大寒而苦,不利脾胃,虚而泄泻恶食者,大非所宜。阴虚精竭之病,全赖脾胃气强,能纳能消,以滋精气。若脾胃先困,后天源绝,丸饵虽佳。总仗于食,汤液虽妙,终属于饮。又以苦寒损其胃气,致泄泻恶食,则危殆矣。若脾胃虚寒人,单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以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肠故也。

〔利〕甘寒,保肺润燥,补肾养阴,肺肾虚热之要药也。

〔修治〕二三七八月采根,蒸剥去皮,四破去心,必须曝于日中,或火烘干用。

地骨皮

〔害〕中寒者勿用。

〔利〕甘淡而寒,凉血清三焦,降肺中伏火,除肝肾虚热,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去风邪者,肝有热则风自内生,热退则风息,与外感之风不同。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感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惟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故以青蒿佐之。地骨皮退热,屡有奇功,尽扶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何得以芩、连、知、柏之苦寒,而伤元气哉。

鲜地骨皮汁。治吐血尿血。

天精草。苦甘凉,清上焦心肺客邪,代茶止消渴。

〔修治〕冬采根,春夏采叶茎实,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

知母

(见脾部)

麦冬

(见心部)

薄荷

〔害〕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凡病新瘥勿服,以表气虚也,令人虚汗不止。

,咳嗽由肺虚寒客而无热症者勿服。阴虚人发热勿服,恐出汗则易竭其津液也。及血虚头疼,小儿身热,由于伤食疳积者禁用。每见小儿多食薄荷糕者,汗多体弱,瘦弱人久食之动消渴病。

〔利〕辛温(一作凉),入肺肝,芳香开气,发汗解表,能下气,故消食,治猫咬与蛇伤,伤寒舌苔,和蜜擦之。

〔修治〕处处有之,苏产为胜,夏秋采茎叶曝干。

海浮石

〔害〕大寒润下。咳逆由于虚气上冲者勿用。痰饮由于脾胃元虚者忌之。多服损人血气。

〔利〕咸寒,入肺。清金降火,能润下,止浊淋,化积块止痰,消瘿瘤结核。

〔修治〕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体轻,海中者味咸,入药为良。

肺部药队〔温肺猛将〕

麻黄

(见前)

天南星

(见前)

五味子

(见心部)

肺部药队〔温肺次将〕

苏梗

(见前)

款冬花

〔害〕古今方用为治嗽要药。以其辛温散而能降,于肺无忤,无分寒热虚实,皆可酌而施用。

〔利〕辛温,化痰而咳喘何忧,清肺则痈痿有赖。

〔修治〕十一月采花蕊,未舒者佳,阴干,或蜜水炒用。

制半夏

〔害〕其性燥而辛温有毒。虽能祛湿分水实脾,及开寒湿气郁结痰,而其所忌者,惟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诸病,故古人有立禁者,谓血家渴家汗家是也。故凡一切吐血、衄血、齿衄、舌上出血、金疮,产后失血过多,尿血、便血、肾水真阴不足发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内热烦燥出汗诸症,皆当禁者也,三禁之外,应忌者尚多。兹更详列于后∶凡咳嗽由于阴虚,而不由于湿痰寒饮;呕吐由于火动胃热,而不由于寒湿痰壅;饮食不化,由于脾阴不足,不由于脾湿少运;呕哕眩悸,由于胃弱,不由于寒湿痰饮;霍乱腹胀,由于邪热客中焦,不由于寒湿食滞;咽痛由于阴虚火炎,不由于伤寒;少阴病邪热不解气喘,由于气虚,不由于风寒所郁;头痛由于血虚,不由于痰厥;不寐由于心经血少,不由于病后胆虚;如上诸症,法所同禁。其误最易而难明者,医以其能去痰也,故凡见咳嗽,莫不先投。殊不知咳嗽吐痰,寒热骨蒸,皆阴虚肺热,津液不足之候,误服则损其津液,而肺家愈燥,阴气愈虚,浓痰愈结,必致声嗄而死。若合参术,祸不旋踵,盖以其本为脾胃药,而非肺肾药也。寒湿痰饮作咳,属胃者固宜,然亦百之一二。其阴虚火炽,煎熬真阴,津液化为结痰,以致喉痒发咳者,往往由之。故凡痰中带血,口渴咽干,阴虚咳嗽者,大忌。服之又有似中风痰壅失音偏枯拘挛及二便闭涩,血虚腹痛,于法并忌。犯之过多,则非药可救。孕妇服之,能损胎,若与参术并行,但有开胃之功,亦不损胎。

〔利〕辛温,化痰,入肺、脾、胃。消痰燥湿,开胃健脾,宣通阴阳,和胃安卧,能坠胎。

宋制半夏,性和而力亦逊。

戈制半夏,内有参附,治真中风,寒湿痰饮,立见奇功。近有仙露半夏。得七七仙露之气,用之甚可通和阴阳,若阴虚火炽,切勿妄投。生姜半夏曲,治浅近诸痰。

〔修治〕八月采根,曝干,浸七日,逐日换水,沥去涎切片,姜汁拌炒,以黄牛肉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名霞天曲。治沉 痼疾。造曲法,草庵七日,待生黄衣,悬挂风处,愈久愈佳。

生姜

〔害〕见脾部温阵,干姜条下。

〔利〕辛温,入肺胃,发表发汗,开胃止呕,破血滞痰凝,平气胀腹痛。

中风,中气,中暑,中毒,中恶,霍乱,一切猝暴之症,用姜汁和童便服。

姜汁能开痰,童便能引火下行。

姜皮 辛凉,和脾行水,肿家必用。

〔修治〕九月采,曝干,白净结实者良。去皮则热,留皮则冷。古方以姜茶饮治痢,热痢留皮,冷痢去皮,或用蜜炙。

〔害〕火气薰灼,最烁肺阴,耗血损年,卫生者宜远之。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

〔利〕辛温,入肺,行气辟邪,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痰,山岚瘴雾,为宣散之品,烟管中水能解毒。

烟油杀虫最捷,诸虫咬伤涂之病失。

〔修治〕六月采为伏片,七月采者,则滋膏足而辛甚。南人用油窨 为丝烧吸,北人惟将烟片搓碎,纳烟筒中烧吸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