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13601400000064

第64章 其安易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不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此章混合陰陽。收歛天地萬物。合周天之度數。滿卦內之爻象。返之於未有。與混元合抱底意思。念無念。心無心。情無情。欲無欲。物無物。我無我。如此纔能安。一毫著安而不持。萬緣不有。謂之安而能持。持字。不要看易了。要先難於安。纔能易持。兆者。了然明白。常常昏默。而若不明。其未兆明而不默。因其思也。思動則籌於心。言其太了然明白。而不若愚。故謀易生。脆者。日夜不放。存心意於運用。日耗其思則心不下。謂之脆。脆則魔生。至於我之真。崩而裂之。其形易壞。微者。稍有心神。使我不下。此皆道之病也。無心則無病。學玄者可勉之。如此病多。將何修之。默而為。誠而守。無念而行。為之於不有。寂然無我。冥然無人。治之於未亂之先。無為心不亂。無作意不馳。無功情不種。如此始可以言道矣。道乃何為。金也。木也。金生於水。木生於火。得水火而交併於土。交併者。不為不作。聽彼之天然隨氣之運用。不知不識。湛若天之清。冥若地之寧。聽生於毫末之初。發萌於無始之前。慎篤於我。謂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者。二土成圭也。還九之數。起於水。降於火。抱合而為圭。臺。即圭也。二氣交泰。累於中土。合成太極。從太極中。返於無始。即此物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譬言道之不驟。行則易敗。遲則難來要不閒。常常溫故。時時在念刻刻在心。不可須臾離也。臨物不著。臨事不染。亦不要死。死坐定。為者易敗。執者易失。全在著而不著於外。清心靜意於內。是以為作者。執著者。避陽就陰之病也。聖人無為亦無敗。無執亦無失。何也。因其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空空洞洞。二箇氣象。有有無無。兩段景象。聖人學道如此。民之者。氣也。若有則敗。若無成矣。從事。是有了。民之從事常於幾。故敗之。慎終如始。言其先靜而後靜中。雖有景象。從靜中而來。亦從靜中而返。本來面目。庶乎不失。聖人學道。全在於心。心靜故無敗事。心靜欲纔不欲。毫髮不生。謂之欲不欲。故不貴難得之貨。心靜故愚。愚故不學。謂之學不學。道從何學。亦從何傳。心靜似愚。即道也。將何學焉。故學不學。學不學。復我本來。與眾不同。故復眾人之過。生兮動兮。長兮滅兮。隨陰陽之氣。聽其自然之始。天地萬物。總不過二氣化育。故輔萬物之自然。因有敗有失。聽天然而不敢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