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13601400000042

第42章 上士聞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亡若存。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類。進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此章教人知止知退。無道為道意思。無道。上士聞之。體無為而勤修之。無道。中士聞之無處著脚。故生疑若亡若存。兩可之心。故不能行。無道。下士聞之。付之一笑。何也言其無影無形。無有把柄。但笑而不言。不笑不足為無為之大道。故建言有之。建者設也。設言有道。以明無為之妙。上士明道幽處靜修。若昧然。中士雖明道。不以無為為實。心疑之。故不昧。下士明道。一聞之而生謗心。安能昧之。夷道者精心於道。於天地同類而修之。與無極同體。而暗付焉。進道者。進清虛之氣。週流太虛而不知有為。故若退然。上德乃無為之士。性命歸於虛空。精氣神合於靈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陰陽合其體。與四時合其序。空空動動。窈窈冥冥。一氣於中。若空谷焉。空谷之後。靈光朗耀。內有虛白生焉。若辱焉。辱者。打動於心。真心發現。沛然見於面紅光四布。瑞氣蒸揚。形身無影。靈光獨現神隱於中。飄飄蕩蕩。照徹乾坤。故大白若辱。廣德者。若天地之德。上德不見德。其德廣矣。故若不足。與人修道同。至道不見道。道乃何物。而若無道。無道者。方見道之至矣。故若不足。建德者。設言有德。不知德何居。偷者。引而伸之。如道無道。故以道名不過設言。曰道德者。即道也。你看天地間。萬物生育。豈非天之德乎。地之德乎。天地合其德。而萬物感之而生。不見其德。而德更大。如人之炁生。乃道也。性命合道。而炁方生。不見其道。而道至矣。謂之建德若偷。質直者。真心也。真心見。而先天足。充滿天地。流貫萬川。總歸於一。浩浩蕩蕩。溢溢盈盈。此渝也。真心者信也。性現而命存。惟精惟一者。是質直二字。精一而氣足。故如渝。大方者。空洞天地無絲毫蔽障。明明朗照。無處不燭。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上上下下。皆是空洞成一大竅。惟炁流行。光明萬國照徹諸天。謂之大方無隅。大器者。先天見而虛空成器。即神室也。不要以有尋。不要以無覓。靜極氣生。氣生神室見。出於自然而然。不待勉強而成大器也。如水泡一樣。有形無質底東西。晚成者。炁生而後見。謂之晚成。大音希聲。音者潮信也。時候到而潮不失信。如靜極而炁生呼呼若有聲然。又若火然。大音希聲者故耳。大象者。神凝也。神凝而不見其形。神凝即道也。道原無名。惟自知其妙。難於口言。難於目見。故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此也。夫惟者箇道。中士聞而怠心生。下士聞而怪無形。惟上士者。善守善靜。收拾身形。撇去心意一點虛靈。常常內固。善貸而且成。且字最妙。稍有絲毫心意。就不成。如身居土內。即成之。且字活。不一定也夫惟道。善空。善靜。善採。善有。復善於無。謂之善貸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