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察颜观色识健康
13526200000003

第3章

为什么刺激人中会起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

首先,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连续强刺激人中易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次,刺激人中对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连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连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连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再回到一开始所提到的人中相面的说法,人中的长短象征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即人中长的人必长寿。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有些人在人中穴区域出现紧绷感、僵硬麻木,且皮肤无光泽时,就算是有再长的人中,恐怕也是疾病滋生,无法长寿。

我们每个人的嘴唇都不一样,有的偏薄,有的偏厚,有的十分性感,有的略显妩媚……无论如何,拥有健康的双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一张干燥脱皮或嘴角发炎溃烂的嘴唇,不但会破坏脸部整体的美感,还是疾病的征兆。

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身体有问题,嘴唇会及时出现反应。

常习惯以舌舐上唇者,一般有偏好杯中物的倾向;而常舐下唇的人,则大多嗜吃甜食。

常舐嘴唇的人,易造成口唇发干,甚至唇裂,应尽量避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大量饮酒、习惯蒙头睡觉、气候干燥,以及水分、水果、蔬菜摄取不足等,都是常见口唇干燥的要因。

在疾病方面,除了唇炎外,其他像慢性胃炎,缺乏维生素B或肺炎、伤寒等发烧性疾病,也都会造成口唇干燥。

对付嘴唇干裂,润唇膏是很多人的“随身武器”。但是,用润唇膏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次,因为润唇膏过频使用,就好像给嘴唇穿上了一件“隔离衣”,会阻碍其正常代谢,容易引起嘴唇表皮细胞剥脱,使口唇黏膜更感干燥、不适,同时口唇黏膜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也会下降,还易引起口唇炎及各种口唇疾病。

使用润唇膏有时只是“治标不治本”。嘴唇出现干裂、脱皮等症状时,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些含有维生素B2的蔬果,例如橘子、胡萝卜等黄颜色的蔬果,还有山楂、萝卜等促进肠胃消化的食物。

口角嘴唇出现糜烂,并伴有水肿、脱屑、皲裂等现象,这是口角炎,俗称“烂嘴角”,是口角部位皮肤及黏膜的炎症。口角处还可发现辐射状的皱纹,这时需要多补充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牛奶、瘦肉、绿色蔬菜等。

若初生儿嘴唇溃烂,则要怀疑是否得了遗传性梅毒;而在幼儿时期,如发现口角抽动,多由热病所引起,常见于小儿慢性惊风,当出现类似现象,即为惊风之先兆,父母须多留意。

口唇歪斜,常为脑溢血、脑梗塞的警讯,要防范中风,临床上并伴有剧烈难忍的头痛、眼斜视和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脑溢血是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及脑梗塞,可作为由脑血管障碍造成之意识丧失及运动麻痹的症状显示,其中又可分为脑栓塞、脑出血及脑软化症,绝大多数是因高血压伴发脑血管病变在血压骤升时所引发,病危重或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须格外谨慎。

嘴唇有美容作用,尤其是嘴巴周围一圈发红的区域,俗称“唇红”。由于唇红部的血管较接近黏膜表面,毛细血管丰富,所以唇色呈现红润。很多女性常将口红搽于唇上,不但可以掩饰长相的缺陷,还能够美化脸部,使人感觉更加健康和美丽。

生活中,留心观察嘴唇各种颜色变化,能发现疾病的早期信息。当口唇颜色异常时,往往即是身体的疾病在向你发出警报,不可忽视。

生活中我们常可看到一些体虚、贫血或失血过多的病人会唇色苍白,这是唇部血液供应不足所致。若为上唇部苍白者,多见于大肠病,临床伴有腹胀、腹痛、腹泻、胀气、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出现。反之,下唇苍白者,则以胃病居多,常伴有胃痛、上吐下泻、胃部发冷等症状。

唇色深红者,医学上称为发绀,表示血中含氧和血红蛋白不足,这是肺炎、肺心病伴心力衰竭及哮喘发作的表现。至于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的口唇青紫,则普遍发生于血管性疾病患者,如中风、肺心症、血管栓塞等危急病症。上唇颜色焦枯发焦或黯红,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下唇绛红色,为胃热,并见胃痛、肢体重滞、噎呃、腹胀等症。唇内红赤或紫绛,为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唇色会呈现特有的樱红色,严重者还会出现神志模糊、步态不稳、昏迷、晕倒、呼吸和心率加速,甚至因呼吸循环抑制而死亡。因此,当发现有上述现象时,首先须迅速将中毒者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并送医院急救。

唇色发黑而浊,除原本肤色较黑外,大多都是消化系统有问题,黯黑而浊的人,会有腹泻、腹胀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黑色素沉淀者,则是肾脏机能不全所引起的爱迪生氏病,患者易出现疲倦、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须多加注意。

唇内如果呈现黄色,则应该有肝炎迹象,如果黯浊,肝胆一定不佳。

因此,生活中需要经常留意我们的嘴唇,辨别不同的唇色,这为我们能早日发现疾病,提供良好的线索。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卡,也是疾病进入的门户,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疾病也可以从口腔的颜色变化诊断出来。

正常口腔黏膜呈粉红色,当颜色异常时,像出现血点或淤斑,大多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若出现白斑、红斑或黑斑时,原因较为复杂,必须提防癌变的可能。

白斑是表皮细胞分化不良的病变,除了与癌症无关的角化性白色病变,如咬合伤口引起的颊侧白色横纹、口含阿司匹林引起的白色溃烂、皮肤病引起的牛皮癣和扁平苔癣,以及非角化性口内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等情形外,当黏膜部出现白色斑块或点状时,特别是合并溃疡者,必须做切片检查,并继续追踪诊治。

临床上对于白斑形成的真正原因虽不明确,但以吸烟者所患比例最高,其他如饮酒,内分泌异常,嗜食槟榔,辛辣,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以及不良的假牙修复等情形都会增加。白斑约有1%~5%可发展成癌,又以疣状(乳头状)的白斑癌变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但以60~70岁最多。

红斑是一种口腔黏膜的红色病变,其发生率较白斑低,多发生于口底、舌腹及舌缘处,除了一类夹杂在白斑间的红斑呈不规则突起并常伴轻微疼痛外,其余红斑在临床上均无明显疼痛感,与灼伤、擦伤等黏膜性炎症不同,须加以鉴别。

红斑的癌变率甚高,为白斑的17倍,要提高警觉,在治疗方面与原位癌或侵犯性鳞状细胞癌相同。

黑斑是一种口腔黏膜上的色素沉着,呈黑色或棕色斑,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在恶变转为黑色素瘤时,黑斑会增大,边界模糊,色素加深,有时甚至发生出血及卫星结节等。临床上亦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颚面、齿槽嵴及颊黏膜等部。

在口腔中的痣和恶性黑色素癌都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口腔中任何部分发现有黑色病灶,就应立刻想到有此可能,而尽速予以切除。

棕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亦可能因体内疾病所引发,必须与黑色素癌鉴别区分,不可混淆。

怀孕或肢端肥大症,因并发有脑下腺活动性增加,常见黑色素明显增加;另一种潜伏的全身性疾病,如爱迪生氏病,系因肾上腺皮质素不足所引起,初期症状即是口腔黏膜的色素沉着,常发于唇、舌和颊黏膜,而后有逐渐明显症状出现,如虚弱、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及皮肤色素沉着等。过度的色素沉着,乃是因黑色素原代谢障碍所引起,严重者皮肤会变成青铜色。

口腔癌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泛指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久溃不愈(存在两星期或更久的不明原因溃疡)、疼痛及周围硬结,有时会淋巴腺肿大、变硬,若发现有上述现象,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大部分口腔癌,若能例行口腔检查,即可早期发现癌病变(癌前期),当发现表皮细胞分化不良造成颜色变化时,只要能尽早治疗,治愈率甚高。

舌是人体暴露在外部的唯一内脏组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因此舌诊常作为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决定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舌诊是我国中医具有的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作品《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舌头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黄帝内经》认为,由于人体五脏腑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从病理上说,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舌,而观察舌的病理变化,反过来亦能诊察内脏的病变。中医诊病时,总要请病人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然后结合其他情况决定诊断和治疗。俗话说:“观舌诊病,中医一绝”,有经验的中医看了病人的舌头后,就能察知病症的关键。

为什么观舌就能诊病呢?因为口腔黏膜特别是舌头的表皮细胞和体内更新最快的小肠黏膜上皮一样,新陈代谢和更新速度都极快,大约每3天即可更新一次。由于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当细胞代谢障碍,或体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时,很容易就会反应在舌头上。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观舌诊病。早晨洗漱之时,不妨在镜子前把舌头伸出来,好好地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舌头与脏腑有着密切关联,所谓“察舌质可辨五脏六腑虚实,视舌苔可观六淫(一切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之深浅”。中医认为,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即能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病邪的性质,以及病情的深浅轻重,所以中医为人看病,除了询问病情和把脉外,舌诊也是重要的依据。

中医把舌划分为舌尖、尖中、舌根、舌边四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舌两旁则反映肝胆的病变。例如,心火旺的人可见舌尖独赤,胃火旺则会舌中苔黄。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不甘屈辱的人,以咬舌自尽来自行了断,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咬舌自尽并没有科学依据,属于言过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常能见到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舌头受伤,甚至部分缺失,但仍然存活的例子。

正常的人,舌肌呈红色,但透过舌头表面的一层白色半透明角化黏膜面,而呈现出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淡红舌质。

舌头颜色的变化关系到体内正气和邪气的消长进退,当颜色由正常的淡红变化到红色或深红色,即表示火气愈来愈大。

舌诊在临床上有很多重要的诊断价值,中西医学对舌头的研究各有不同,若能整合中西医理,将可形成独特的诊断方法。以下就从舌苔、舌质和舌形态三部分,结合中西医学观点,简要叙述一下舌诊。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是由正常舌背黏膜的表皮细胞,特别是丝状乳头的表皮细胞,经脱水与角化所形成。当丝状乳头表皮组织角化及角化不全的脱落物,混合了唾液、细菌、食物残渣及渗出的白血球,即形成了正常的白色薄苔。

观舌苔包括观苔色和观苔质两部分。

(一)观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其原理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身体的反应特性有关。舌苔的颜色变化,可受舌头活动少、唾液分泌减少或精神因素所影响。临床上,舌苔由白至黄灰转黑,即表示身体免疫力减弱,病情加重。

因疾病种类或疾病所处时期的不同,苔色可由原来的薄白苔,变化成白苔、黄苔或灰黑苔,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1.白苔:即舌面上形成薄薄一层白苔。

我国中医认为舌苔的形成是脾胃生发之气的显现。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病症初期以及疾病的恢复期。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以及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也会出现变化,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白苔也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身上,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落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白苔可见于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的患者身上。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时又发高热,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绛。

治疗时,宜选用温热解表邪的药物,如麻黄汤、桂枝汤,或喝热姜汤亦佳,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2.黄苔: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中医认为,舌苔从薄白色变成黄色,表示病情由浅入深,由正常体质转变为热体质;如果舌苔由黄色变化到舌苔剥落(俗称“剥苔”),或无舌苔,则表示体质已虚,且火气又大,即一般常听到的“虚火”,病人伴有疲倦乏力、失眠等症。这种人体质虽虚,但因火气大,故不能补,也不能泻火,只能采用凉补。

以病理学来看,黄苔多半与炎症感染有关。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黏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感冒发热若见此舌苔,可伴有口干、喉痛、咳嗽及黄痰等症,中医称之为风热型感冒。发热最短者仅2天即出现黄苔,所以发热与黄苔也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治疗时,应以清凉药为主,如银翘散、桑菊饮或黄芩、黄连、川贝等药治疗,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品及补药,以免火上加油。

黄苔也常见于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了舌黏膜细胞之间的黏着力,促成黄苔的形成。

3.黑苔: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若出现此苔,表示病人病期较长,病情比较复杂严重。

黑苔较灰苔病情危重,都是从黄苔发展而来。依病理学来看,舌苔呈灰色,是先有体弱再兼热性病或久病且消化不良的征兆。引起黑苔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各种炎症引起: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由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第二,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用攻下之剂治疗,如大便得畅而内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转佳。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所以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而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黏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第三,霉菌感染:在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生长有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同时舌上出现黑色像毛刷样舌苔。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请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期间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也逐渐消退。像这种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黑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

第五,某些重危病人: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体质极度衰弱,免疫功能紊乱,霉菌大量生长,腐败的细菌可作用于舌黏膜上的坏死物质,产生硫化氢,再与血红蛋白所含的铁质或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沉积,而使舌现黑色,这是病至末期的表现。

第六,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的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

古书中记载“舌见黑色,百无一治”,因此有些人在镜中发现自己的舌苔发黑,便惶恐不安,以为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其实,古书上所载的黑苔,是指热极化火,烧灼津液所引起的黑苔,临床上常见于肺癌及消化道癌的晚期患者以及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亦会出现黑苔,这些都是病危之兆。至于有些人因精神处于高度紧张,如担心自己患了癌症的“恐癌症”患者,或某些慢性病,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不全等,也会使舌苔变黑;其实,这些人只要排除顾虑,或经过治疗,黑苔自然就会消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正在使用广效性抗生素的人,因抗生素把寄生在舌苔上的正常细菌消灭,对抗生素不敏感的霉菌,就乘机大量繁殖,由于霉菌大多是棕黑色,于是舌苔也就发黑了。所以当发现舌苔变黑时,除了要清楚是否使用抗生素外,不要过分紧张,应到医院检查,以确定诊断。

以上所述,读者若能加以了解,必能自行推断病势吉凶,如舌苔由白转黄,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性质由寒转热。反之,舌苔由黄转白则是好的现象。了解了苔色与人体的关系,对生活中预测疾病帮助颇大。

(二)观苔质

观苔质是用以观察舌苔性质的异常变化,来诊察内在疾病的方法。

1.苔质厚薄:舌苔的厚薄,取决于丝状乳头的增殖程度。丝状乳头长者苔厚,短者苔薄。

正常人应该是薄白苔(即通过苔面能隐隐看见舌体)。当病人出现薄苔时,表示病在初期,轻微;若舌苔太少,甚至连舌面上都看不到,表示此人体质较虚,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中医称之为阴虚症,或简称虚火旺。病人常会自觉口干,但水却喝不多,临床有腰酸、耳鸣、多梦及手心热等症状。

舌苔厚,即透过苔面无法看到舌体,代表湿气重,水分多,湿与冷同类,故用药应采热药治疗。厚苔,表示病情较深,此苔常见于肠胃和肝胆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炎,治疗可选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温胆汤等。若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情恶化,相反,舌苔由厚变薄,则是病情好转、康复之兆。

2.苔质润燥:舌苔的润燥取决于唾液腺的分泌。润苔,即苔面润滑多津,表示唾液分泌良好;燥苔,即苔面干燥少津,为津液已伤,唾液分泌障碍的表现。

从生理来看,正常人口腔内可不断分泌唾液(每分钟约1毫升左右),当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会分泌稀薄且量多的唾液,舌苔自然湿润;反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腺则分泌黏稠的唾液,舌苔自然变得干燥。

此外,当身体脱水,血液浓稠时,稀薄唾液的分泌亦会减少。唾液,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津液”。所谓“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津液在中医学的温热病辨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诊断上,舌苔干润对分析病情有一定意义。一般而言,舌体润泽,显示津液充足;舌绛干燥失荣,表示阴津已涸,是病危的信号。

简单地说,润苔通常病情较轻,干燥苔则病情重,在病程中,舌苔由润转燥,显示病情恶化,热邪伤津;反之,舌苔由燥转润,为正复邪退,是为佳兆。

3.苔质腻腐:腻苔即苔质颗粒细小致密,苔面黏腻,乃是舌面丝状乳头数目及分枝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故不易脱落,其中还埋有许多黏液及食物颗粒。

舌苔的厚薄润腻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一般人清晨起来,经由一夜的堆积,舌苔会变得稍厚,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吃过饭或盥洗过后,即可洁净如常。但如果平时舌苔很少的人,早晨起来发现舌苔增加且呈厚腻,食不知味,舌面像涂了一层油腻,并伴有便稀、腹胀,中医称为食积,表示前两天可能吃得太多且太过油腻,使得肠胃适应不良,造成功能失调。而当人在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或便秘时,也可见厚腻苔,这时应及时调整饮食,使胃肠得到充分休息。

另一种腐苔,为苔质颗粒大而疏松,厚如腐渣,可能是由丝状乳头角化树增长,且角化程度完全,中间并填有黏液和食物粒。由于角化树的角化程度较高,故容易脱落,常见于小儿食积、肠梗阻等患者。

4.剥苔、无苔:正常人为薄白苔,如出现剥苔、无苔,都表示体内有病。

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称之为镜面舌。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严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则表示有肺心病存在。

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称之为穿心舌。穿心舌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一般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中医认为,舌本有苔,病久则无苔,或是液体干涸,显示胃气衰败或胃阴大伤。历来医家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若胃气不衰,预后较好;若胃气已绝,则预后不良。所以中医学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因此,对此现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部分舌头无舌苔,代表阴虚体质。苔剥在舌根为肾阴虚;剥在舌两侧为肝胆区阴虚;剥在舌头中间,表示脾胃阴虚。在用药方面,则依剥舌苔部位,针对相关脏腑运用滋养阴虚之剂即可。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检查舌质主要看舌尖和舌两边的颜色,因为表面没有舌苔覆盖,较易看清舌质本色。正常人的舌质呈淡红色,湿润,柔软灵活;患病时,因血液成分或循环状态的改变,舌的色泽也会有所改变。

1.舌质淡白:即舌色较正常淡白,是气血虚的征兆。以生理学来看,舌质淡白乃是血量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输出量减少、代谢率降低等原因所导致。

临床上,舌质淡白常见于慢性病和身体机能低下患者,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不足、慢性肾炎,以及失血过多或骨髓造血机能不良造成的贫血,病人常出现疲倦乏力、头晕气短、心悸等症状,中医称为血虚。治疗应采补血补气,如四物汤、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并禁食生冷食物。

2.舌质红色:即舌头较正常红,是由热性病所致。从生理学来看,舌质红色乃心输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减少、血流速度加快、舌部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液稍浓所致。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甲状腺素及肾上腺分泌增加,能量代谢率亦提高。

中医认为,这是热病造成,患者火气很大,若是舌质红且干燥,舌面有类似杨梅的芒刺者,多见于猩红热或高热持久不退的重症病人,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日本脑炎等。若舌边发红,除了正常发烧的情形下,多见于高血压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至于舌尖发红,表示心火旺盛,大半为失眠劳累,消耗过多及体内缺乏营养和维生素所致,此时可服清肝解热的青草药,或采黄芩、黄连、栀子等寒凉之药,但需注意胃肠不佳的人,要慎用寒凉之药,以免伤及肠胃。

3.舌质深红:又称“绛舌”,其形成原因与红舌相同,只是因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以及因发热而导致的血管扩张程度更为明显。

一般舌质深红,表面干燥,有芒刺及裂纹,还可出现斑疹。中医认为,绛舌多为热毒所致,常见于高热症或化脓性感染,如脑炎、腹腔脓肿。当患者高热不退,舌质由红转绛,神智不安时,就要提防败血症的发生。

4.舌质青紫:即舌色青紫或青紫瘀斑,是由热病伤阴,舌体血管严重缺氧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生理学来看,青紫舌乃淤血、缺氧导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

舌青紫色深,干枯少津,表示身体代谢率增高,但因心肺功能衰弱易导致缺氧。而舌紫色淡且湿润,则表示心脏功能低下,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流动缓慢,以致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病人常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等现象。

青紫舌,多见于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肝硬化等疾病,尤其在舌两侧边缘出现的青紫色条纹或形状不规则黑斑,甚至可能是肝癌的征兆,应及时至医院检查。

此外,许多胃肠病和妇科疾病,也会出现青紫舌,像少女舌尖或舌侧呈现分散的青紫色瘀斑或瘀点,即代表患有月经失调、子宫功能性出血或痛经等疾病。中医认为,青紫舌主要与血瘀有关,宜采活血化瘀之剂,如血府逐淤汤或桃仁、红花等药。当瘀血化去后,舌质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舌的形态变化包括舌形和舌态两个方面。正常人舌的形态应该是柔软灵活、不胖不瘦,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

(一)舌形

舌形即舌的形状,观舌形是观察舌体形状异常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生病时舌形即会改变,包括老嫩、胖瘦、芒刺等。

1.粗老舌:舌粗老即舌体干燥、坚硬感、纹理粗糙,是由舌部血管扩张充盈,血液速度加快所致,一般以实证为主,多见于急性热证,如肺炎、麻疹。

2.细嫩舌:即舌体纹理细腻湿润,浮胖娇嫩。这是因舌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微血管开放数目减少,导致舌组织水肿、细胞肿胀。一般以虚证为主,常见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虚寒证病人。

此外,如舌体娇嫩、胖大,则会受到牙齿的压迫,而在舌体边缘出现齿印,称为“齿印舌”,犹如女性裙子的边缘,又称“裙边舌”,这是缺乏蛋白质引起的舌水肿,常见于虚证的水湿场合,如低蛋白血症。

3.胖大舌:即舌体肿胀胖大,主要是脾肾阳虚的表征,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泻泄、胰脏炎及慢性胃炎等。以生理学来看,舌体胖大色淡,舌边常有齿痕,乃是舌部组织能量代谢率低下、组织水肿、细胞肿胀、微血管开放数减少、充盈不良、舌肌张力丧失所致。

成年人舌头特别肿大时,就要怀疑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或是脑垂体前叶机能亢进,而造成的肢端肥大症。

如果舌体充盈肿胀,舌质呈蓝红色,则是肝硬化的特异性表现。

4.瘦薄舌:即舌体瘦薄淡红,是由贫血、心输出量减少、营养不良造成舌肌和舌上皮萎缩所致。

瘦薄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癌肿等,患者大多全身消瘦。至于舌瘦而红绛者,有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功能代偿性加强、舌部微血管扩张等症状,以脱水患者最常见。

5.芒刺舌:即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芒刺,形如草莓,是丝状乳头萎缩,蕈状乳头增大的结果。

由于舌与内脏器官有密切关系,因此舌尖蕈状乳头血流量增大(表现为舌尖芒刺),即代表甲状腺和心肌组织血流量增大;舌边芒刺增加,即表示肝脏和胆囊的血流量增大;而舌中芒刺,即代表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器官血流量增大。

按中医的说法,舌生芒刺乃热毒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炎所致,常见于失眠、高热、咳嗽、肺炎和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衰弱和急性热证等疾病。

特别提醒,经常吃些粗渣滓的食物,如甘蔗,舌乳头因受反复刺激,亦可见芒刺,必须加以鉴别区分。

(二)舌态

舌态是指舌的动态,区分如下:

1.舌强硬:即舌体呈硬板状,强直而运动不灵、口齿不清、发音不明了,称为“舌强”。舌强是血钠升高的高渗性脱水或脑血管意外的表现,以实邪为主,常见于中风前兆、高热昏迷、脑震荡、脑血管意外及肝昏迷。

2.舌痿软:即舌体弛缓而软弱,伸出无力且运动性差,故称为“痿软舌”。是气津两亏、筋脉失养而造成痿软。以正虚为主,常见于舌肌无力、唾液分泌减少及神经系统疾患。

3.舌颤动:即舌体抖动,舌肌不停抽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舌颤”,是气血虚弱,肝风内动所致。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血钙降低或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增加等原因,使得支配舌肌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因而出现舌体颤动的现象。其他如体质虚弱、衰老、重症神经官能症也会出现,不可忽视。

4.舌歪斜:即舌伸长时舌尖偏向一侧,称为“偏歪斜”、“舌偏”,是肝风发痉,中风偏枯所致。主要由于支配舌肌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所引起,常见于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舌下神经损伤等症。

5.舌吐弄:即舌伸出口外,称“吐舌”;舌伸出口外,在口唇上下左右移动者称“弄舌”。表示心脾有热,吐舌和弄舌,可运动舌部,散发内热,以改善舌及口唇干燥的情形。可出现在小儿智力发育不良。另有一种舌过长伸出口外,无法缩入口内者,称为“舌纵”,多见于毒血症、克汀病、伸舌样痴呆等症;此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患者,舌头也常会伸出口外。

6.舌短缩:即舌体紧缩不能伸出口外,称为“短缩舌”、“卷缩舌”,是热极、邪陷三阴、风邪挟痰、梗阻舌根的表现。常见于脑病昏迷、肝昏迷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险之症。

7.舌纵: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兼见神智不清,或嘻笑无常等,这是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临床所见,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

舌诊时应采自然光,并注意窗帘、装饰、墙壁及衣服颜色的影响。此外,饮食内容也会使舌苔或舌质产生变化,像喝牛奶、豆浆后变白色;吃橘子、柿子、蛋黄后变黄色;吃橄榄、槟榔,喝咖啡后变褐色;烟、酒、醋会使舌苔变灰;葡萄酒及含铁补品会使舌苔变成黑褐色等,都必须加以区分,才不会误诊。

人的舌头是全身的缩影。通过对舌形、舌质、舌苔的观察,能确定疾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治疗的方法。我国医学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略述了舌诊的皮毛知识,大家不妨多加学习,常照镜子看舌头,不但对自己的体质有所认识,更有助于及早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