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出曜经
13446100000067

第67章 出曜经梵志品

所谓梵志不但裸形居险卧棘

名为梵志

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后。听诸弟子皆悉裸形不著衣服。世尊告曰。咄。愚所戾不应法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人怀惭愧。便有尊卑高下。知有父母兄弟。何为复说裸形行世。尔时复有一异比丘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后。听诸道人各留头发。佛告比丘。咄。愚所戾不应法律。此梵志之法非是内藏所修行也。复有异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前白世尊言。唯然世尊。听诸道人皆白灰涂身。复有异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后听诸道人服气不食。复有比丘白世尊言。自今以后听诸道人裸形露地卧。世尊告曰。咄。愚所戾。复有异比丘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自今以后。听诸道人在浴池沐浴清净。佛告比丘。不以此法得至于道。

弃身无猗不诵异言两行以除

是谓梵志

昔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度五比丘未经数日。尔时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名曰夜输。种姓豪族饶财多宝。颜貌端正世之无双。欻一日之中得非常观。自观家里男女之属。斯如死身无一可念。视己形体冢间无异。即从坐起并作是说。惑愚至深不别幻化。尔时长者即自舍家逃走出城。脱琉璃履屣价直一万。即渡江水奔趣世尊。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寻白佛言。世事多故变易非一。万物幻化不可恃怙。我今自归欲求无为安乐之处。佛告长者。善哉善哉。族姓子贤圣法中甚大宽弘。正是汝身之所愿乐。尔时长者闻如来教。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尔。时长者闻斯法已。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彼以见法得法成就诸法。即从坐起重自归命。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天中天。听在道次出家学道。佛告长者。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自然法服。重闻说法得罗汉道。尔时长者家中父母兄弟男女。仪从严驾象马追迹。求觅夜输长者。到江水侧见琉璃履父自思惟。我子将渡江水必然不疑。所以知其然今脱此琉璃履价直亿万。吾今渡江所在求觅。即渡江水遥见世尊光相炳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然世尊。颇见夜输童子游此过乎。佛以神足隐彼夜输比丘使父不见。佛告长者。汝今求子不如自求。汝但速坐吾与汝说法。长者寻坐佛为说法。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世尊即舍三昧使父见子。父告子曰。汝速还家。汝母愁苦恐汝不还。佛告长者。止止长者。勿作斯语。云何长者。如有修行之人。本在学地爱欲未尽。后得无学离于学地。欲使无学之人习于学法。于长者意云何为可尔乎。长者对曰。不也世尊佛告长者。汝子今日以得无著住无学地。长者当知以得无著。焉得还家习于五欲。长者闻之欢喜踊跃。即起礼子五体投地。自归真人永无所著。尔时世尊即与长者而说斯偈。

弃身无猗不诵异言两行以除

是谓梵志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是谓梵志

人执邪见至死不改。计常之人不与断灭见相应。断灭见不与计常见相应。能舍此见不著三世。是故说曰。今世行净后世无秽无习无舍是谓梵志。

若猗与爱心无所著已舍已正

是灭终苦

初习行之人虽在学次。未能分别思惟道果。一一明了不失其绪。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是故说曰。若猗与爱心无所著已舍已正是灭终苦。

诸有无所猗恒习于正见

常念尽有漏是谓为梵志

犹如大象从寸孔出。欲得出城门不容象。众人见之各各惊愕。谓彼象曰。汝今出于寸孔往来无难。然欲出城反更不受。是以圣人借以为喻。众生之类虽得出家。修习道法不能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是故说曰。诸有无所猗恒习于正见常念尽有漏是谓为梵志。

愚者受猥发并及床卧具

内怀贪浊意文饰外何求

愚者不自觉长养其发。所以剃发者剃其结使。非但剃发。愚人执迷长养其发以为文饰。过去恒沙诸佛之法。各各相授。剃除须发法服齐整。自古有之非适今日。今日愚人贪著卧具。然我法中制以三衣不畜遗余。树下冢间以此为常。广说如其本。内怀邪见兴贪浊意。外自文饰谓为无瑕。舍迷就道其法不惑。是故说曰。愚者受猥发并及床卧具内怀贪浊意文饰外何求也。

被服弊恶躬承法行闲居思惟

是谓梵志

修行之人被服粗恶不著文饰。思惟法行无所贪求。节言省语不斗乱彼此。是故说曰。被服弊恶躬承法行闲居思惟是谓梵志。

见痴往来堕堑受苦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唯灭不起是谓梵志

夫人执痴意不开悟。亦复不能越次取证。恒在嫌疑不净之地。此则非净行之人。断诸有漏永尽无余。是谓梵志。是故说曰。见痴往来堕堑受苦欲单渡岸不好他语唯灭不起是谓梵志。

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以尽

是谓梵志

若使以水沐浴其身。得至于道者水性之类。皆称于道但非沐浴而至于道。分别诸法审谛其义。清净无瑕众结智行永尽无余。是故说曰。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以尽是谓梵志。

不以水清净多有人沐浴

能除弊恶法是谓为梵志

夫人沐浴不能去腹里垢。尽除恶法更亦不造。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以水清净多有人沐浴能除弊恶法是谓为梵志。

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

谓能灭众恶是则为道人

所谓沙门者。未必剃除须发。内有正行应于律法乃应为沙门。夫为梵志终日称吉得生梵天者见人尽当生于彼处。但彼称吉生于梵天。谓能灭众恶修清净行。是故说曰。非剃为沙门称吉为梵志谓能灭众恶是则为道人。

彼以无二清净无瑕诸欲结解

是谓梵志

尽舍一切弊恶之法。出入行来周旋之处。言不及杀不害一切无所伤损。清净无瑕永无诸缚。是故说曰。彼以无二清净无瑕诸欲结解是谓梵志。

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梵志之行去诸恶法。内外清彻众秽永尽。不怀悕望贡高于人。意定不移觉寤一切诸法之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更不复受有。修清净行无所遗失。是故说曰。出恶为梵志入正为沙门弃我众秽行是则为舍家。

人无幻惑意无慢无愚惑

无贪无我想是谓为梵志

人之在世不怀幻惑。梵志自谓言。百劫一过大海之中。自然有幻惑食啖天下人。去诸憍慢不兴著想。如来至真等正觉。离世八法不染于世。亦名为比丘亦名为沙门亦名佛。是故说曰。人无幻惑意无慢无愚惑无贪无我想是谓为梵志。

我不说梵志托父母生者

彼多众瑕秽灭则为梵志

所谓梵志从父母生多诸瑕秽。或复出家离诸世俗。修清净行无选择施平等无二不杂想施。或复施时求作国王生天。此名杂想之施。无杂想施者。尽为一切不自为己。是故说曰。我不说梵志托父母生者彼多众瑕秽灭则为梵志。

身口与意净无过失能摄三行

是谓梵志

出言柔和初无骂詈。分别义趣如掌观珠。音响清净听者乐受多所成就。净无过失不触娆人。是故说曰。身口与意净无过失能摄三行是谓梵志。

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

是谓梵志

击人得击骂人得骂。皆由不忍致此患害。夫能忍者战中为上。忍为良药能愈众病。若有骂者默然不对。是故说曰。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谓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