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啃老”战争(财蜜eMook)
13434000000003

第3章 买房&“义务”(2)

再说说刚刚看到的这条新闻吧。4月20日19时许,东城主山小塘博宝马街9号出租屋内,湖北籍的士司机王先武在厕所死亡。目前警方已经初步排除他杀,对于死因,相熟出租车司机分析称:“估计是过度劳累致死”。据了解,王是湖北公安人,今年43岁,在东莞开了12年出租车,死前是东莞天龙出租车公司的士司机。一名老乡周师傅称,王最近压力很大,跟前任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又跟另外一个单亲母亲组成了一个家,王的大儿子在深圳一家工厂上班,妻子则在湖北老家,自己单独一人在东莞跑的士。“之前常听他说,想多挣点钱,因为儿子买房子,还差首付,所以就没日没夜拼命地干,每天至少要上12小时班。”周师傅说,出租车的两名承包者倒班基本是一周一次,所谓倒班就是白班与夜班互换,因此倒班这天必须有一人连续开24小时。而在王死亡之前,就刚好碰到倒班,连续上了24小时的班。

这位的哥爸爸,倘若知道自己会忙到猝死,当然就会悠着点干了,会想开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给孩子添麻烦就不错了,过好自己的,身体棒棒的,将来还能给儿子看孙子。没准儿子运气好,嘿,脸厚心黑一点敢于突破自己,找个素时MM这样的大龄剩女,买人送房送车,一切包圆解决了不是。话说现在但凡是经济发达地区,比素时大的愁得要死的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多了去了啊,你们就非得找跟自己同龄的或者更小的吗?往上走12岁找比自己大一轮的,譬如说24岁男子勇于卖身36岁剩女,其实,那老姑娘必然还有一定的生育能力,就是看着挫点,但岁月的磨砺会让人家且行且珍惜的。要说大12岁太猛料,那大8岁行么?这不就是文章马伊琍的标配吗?

啊,一不小心又废话了。

总之,不是非……不可的啊,对吧?

不是非上大学不可的!中国首富哇哈哈老总宗庆后同志就是小学生。只要有一颗爱学习的心,就好。

不是非买房子不可的。老罗在《夹缝中的80后》中说:“我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跟我一个同学跑到北京的一个郊区,叫回龙观的地方一起看房。看房的时候看到那个价格是3000多啊,气得我们俩在售楼处门口跳脚大骂:‘这个房地产商太黑心了,北京的房价太不像话!’跟现在的90后,骂北京三万、五万房价的心态是一模一样。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毕竟赶上了那个财富大爆发的时候,只要自己省吃俭用一点,然后眼光稍微超前一点,然后蹦一蹦、够一够,家里再支持一点,我们还是能够得着那个房价的边儿。可是1985、1987年出生的这一批年轻人,父母也没有攒下很多的财产。你让他们面对现在中国北上广深的那个房价,他掏出草稿本算,怎么算都算不出自己现在的收入,可以足够买一套房,所以这又是一个财富爆发的鸿沟。80后这一代人从总体上,我们不说个案啊。从总体上来讲他就是一个中国机会的夹缝一代,夹缝一代迎来的就是一场很悲催的人生。所以面对悲催的人生,你一定要有非常的方法,否则就很难摆脱这种命运。”

我的住房观:城市、房租和尚不清晰的未来

@Vilian

还是四月,北京四处都飘着杨絮的周末傍晚,Vilian同学和男神在凤凰汇的港式茶餐厅吃了晚饭走出来,男神看了看路边凤凰城二期在夜幕下的星星点点,对Vilian说,“这个地方不错,等这里的房价降到3万一平的时候,我就买一套。”

Vilian噗嗤地笑了,男神瞪了Vilian一眼,“别笑,我说真的。”彼时凤凰城的房产均价还在5万-6万一平方米。Vilian还是笑着,心里却是认同男神的话的。北京的房价泡沫已经开始破灭,除了学区房的价格会持续挺立,北京大多数生活区的房价都开始走下坡路。这背后的逻辑仍然是资源竞争。

(日本一线城市里面的一线,东京房价从泡沫顶峰下降70%之后也就这样了,上海和北京有多特殊?)

因为现实所迫,身在北京的Vilian同学最近想了很多关于房产的问题:

一年前,Vilian还是一个一天10个小时都在图书馆的小朋友,看着正在忙活毕业出路的师兄师姐,因为住房,有人毕业就离开了北京;因为住房,有同学每天花上2-3个小时在通勤往返路上;因为住房,有同学去考公务员、考企事业单位以获得北京户籍和分房福利。

于是问,为什么你们想尽了办法要获得北京户口买房?问题一出,Vilian那些举全家之力要获得北京户口买房的师兄师姐们都看着Vilian:小朋友,以后孩子读书要学区房啊!

Vilian心里一凉,默默盘算了一下,对于自己来说,这起码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吧?可是想想自己,读小学的时候,不也是占着自己爸爸的公务员身份分房,读了城里数得上号的好学校,才有了后来的一路顺利升学。

彼时北京的房价已经均价5万,Vilian这种外来的非土著小朋友,难以想象自己要在北京买房,刮干父母所有存款都凑不齐一套五环外两室一厅的首付吧?于是很没出息地想,如果要在北京有房,或许只能靠嫁人了?

如果要买一个100平的学区房,现在看来至少要500万,首付3成,也要150万。150万,Vilian摇摇头,即使她深知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性,彼时仍然无法将这个事情的优先顺序提上来——没有学区房,还有另外的选择:小孩可以花钱读私立小学,私立初中,然后送到美国继续读,或许还花不到150万。这也是10年之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要绑架到现在?

工作之后,认识一个在金融地产界赶上了股市抄底机会的女人,知道一个圈子里有名的电影人,香港社会福利好,于是花钱在维多利亚花园旁边租了一辈子的房。港人在意生活品质,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追求岁月的精致,却好像没有那么在意是不是拥有房屋产权。

后来又认识一个券商的VP,年入三十万,已经成家有小孩,在北京仍然租房。

Vilian问男神,怎么感觉,似乎内地比其他地球人更关心是不是自己能买上一套有产权房子?

男神说起来云淡风轻,这是积累的家文化,你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再理性的人,也从小被这种文化洗脑。

Vilian不再问。

此时的她只开始深深体会到,生活是艰难的艺术。变换在温饱与梦想的道路之间。

生活首先是温饱,然后才是梦想。如果连温饱都勉强,梦想就是奢侈品。

Vilian同学成长在位于祖国西南地区的天府之国,居住在天府之国的中心,离开家到北京上大学之前,你能想到的衣食住行读书看电影,Vilian都可以走路解决,晚上和妈妈散步最常有的两个选择是春熙路和府南河。这是一个大多数人一提到就会提到火锅、麻将、美女、悠闲,充满闲适生活气息的城市,它看起来,似乎符合一个人能对生活城市所有的预期,可是,为什么不愿意回到这里?

回到这里,不用负担高额的房租,有父母在身边,有最合口味的家常菜。还有一点,这里的房屋均价还没到1万。

这一切,只需要离开北京,就可以得到。

拿着妈妈给的钱,交出每个月2000块的房租的时候——这是在北京,三环一个小次卧的价格,Vilian除了觉得艰难,或许还是有一些隐隐的希望。

她终于知道了,那些人们口中的闲适小清新她已经体会得足够多,难以构成停留的理由。彼时在Vilian的眼里,回去的日子,好似未来几十年都勾勒好了蓝图。而北京带给她的,不过是更多的生活可能。

就是这种可能,让她在生活的转盘平衡之中,选择了甚至都看不清的一种,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