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63个结点
13388300000008

第8章 兵不血刃:奥地利成为“大德意志”的一个省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鄂图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史称第一帝国。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第一帝国皇权不断衰落,形成不少邦国,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06年,第一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3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战争中,奥地利败北,脱离了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莱茵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史称第二帝国。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同属于日耳曼民族,德、奥合并问题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德、奥两国出于不同目的,都有实现合并的意图。1918年10月,鲁登道夫写信给外交部,请考虑以实现德、奥合并来补偿德国因“战争所带来的其他地区的损失”。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考虑到战败及奥匈帝国解体给奥地利带来的影响,于11月12日通过与德国合并的决议。但协约国在建立凡尔赛体系过程中,把削弱德国作为重要内容,严禁德、奥合并。《凡尔赛条约》第80条和《圣日耳曼条约》第88条都规定:奥地利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更。

1933年纳粹夺政后,德、奥合并问题突出。希特勒是奥地利日耳曼人,认为所有日耳曼民族应共同在一个国家统治下。希特勒没有把《凡尔赛条约》放在眼里,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强硬人物。

1932年5月,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当选奥地利总理兼外交部长后解散国会,实行法西斯统治,被称为“以独裁对抗纳粹”。他镇压奥地利工人和舒茨本德领导的武装起义,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1934年7月25日,在维也纳纳粹分子的一次暴动中,10名奥地利纳粹党闯入总理官邸,陶尔斐斯被射杀。这下把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惹火了,他不仅自认为是奥地利的保护人,而且与陶尔斐斯的私交甚深。墨索里尼立即派出4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对此,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关系,而且干掉了杀害陶尔斐斯的凶手,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吞并奥地利。

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允许纳粹党徒分担政务。秘密协定使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意大利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企图开始持反对态度。1934年初,墨索里尼首席外交顾问访奥时重申,“必须首先保证奥地利的独立”。但在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墨索里尼改变了在奥地利问题上的立场。1938年2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国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1938年2月,希特勒把许士尼格请到了德奥边境的伯希特斯加登别墅会谈。在会谈中,希特勒要求奥地利开放对政党的限制,给予完全的政党自由,释放被关的纳粹党员并让他们参与政府,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许士尼格被迫答应,并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赛斯·英夸特担任奥地利保安部长兼内政部长。

然而,许士尼格并不甘心,他决定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对于这次公投,许士尼格规定,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目的是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

对于许士尼格的做法,希特勒宣称这是一场骗局,而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1日,希特勒对许士尼格发布最后通牒,并命令军队准备进入奥地利。许士尼格向国外求援,但英、法皆无任何动作,当天晚上他辞去总理一职。

3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地利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地利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在纳粹党徒压力下,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被迫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

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14日进入维也纳。这一天,希特勒也来到维也纳,受到了来自奥地利各地的纳粹分子的欢迎。希特勒在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条款,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希特勒担任德国和奥地利军队总司令。

赛斯·英夸特表示欢迎德军,拥护德国与奥地利重新合并,并担任“奥地利总督”,又被授予党卫队将军头衔。1939年,他出任德国不管部部长。战后被纽伦堡法庭处以绞刑。

德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对希特勒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西方列强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但西方国家置之不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肆无忌惮地实行其侵略和战争计划。

库尔特·许士尼格辞职后,被纳粹党囚禁,1940年被押送至德军集中营,1945年美军进驻后获释。战后他移民到美国,晚年定居奥地利乡村,197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