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13176200000001

第1章 政协圆我渭河梦

(代序)

安启元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线。渭河养育了陕西关中平原几千年的繁荣和丰腴,中国最强盛的王朝——周秦汉唐在这里建都。可以说,中华五千年历史,有一半写在秦川。这里处处有历史,处处有文物。

我是喝着渭河水,吃着秦川粮长大的。渭水的涨落,河上的船帆,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莫大的欢欣。大学毕业后,我离开了陕西。1994年,我回到陕西担任省委书记时,再看渭河,昔日美丽壮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渭河流经陕西这一带,被称为关中地区,这里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总产值。但是渭河此时的状况是:上游来水逐年减少,中游污染严重,而下游由于三门峡大坝的修建抬高了水位,使得渭河水流不畅,平时水少,一来暴雨即成大灾。1995年,渭河发水,我带领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灾区,从渭南下车后,穿着长筒胶鞋,由当地的书记、专员陪同,沿渭河的河堤往下游走。这时,一位瓜农的哭声让我知道了悲情。西瓜熟了,瓜农把自家那五亩地的西瓜定了一个价格,两毛五分钱一斤,至少第一笔生意要按这个价格卖。瓜商上门来收购,价格最后出到了两毛四分钱,瓜农想了想,没有达到自己定的价,决定还是不卖,生意谈崩了。谁知一夜之间,渭河发水,五亩地的西瓜全被淹了。就一分钱啊!舍不得,结果什么都没有了。当时我最强烈的印象是农民真穷,你想象不到的穷。1996年7月渭河流域又发水,我重走渭河,发现水量并不大,但灾情比较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我强烈地感受到,渭河是陕西的大问题,是陕西人的心腹之患。由于我并非学水利出身,一时也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我一直在酝酿渭河治理的问题。

1998年我担任了陕西省政协主席。当年,我就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水利专家就渭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我对渭河的治理有了两年时间的深入思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1999年,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考察陕西水利建设情况,在座谈会上钱正英副主席说起重估三门峡工程的事情。当时参加会议的同志联想到渭河治理,把这个想法与钱正英同志沟通,获得支持。这时,我才感到终于有了“正式渠道”来解决渭河的问题。

第二年,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我省七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递交了《综合治理渭河流域》的提案,正是因为这一提案激活了各方力量,使之参与到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三门峡价值的重估中来。2001年,我在全国政协会上又提出《将渭河治理纳入国家重点工程》的提案。

我还连续四次在全国政协全会期间提交书面发言或在大、小会议上发言,提出综合治理渭河对于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00年10月和2001年10月,针对提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院士两次率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工程院80多位学者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对渭河流域进行考察,提出了渭河综合治理的意见。温家宝总理对此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渭河综合治理列入重要议程,充分论证,做好规划,统筹考虑环保和生态问题。根据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完成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2003年8月,一场罕见的洪涝灾害袭击渭南地区,总计57万人受灾,我们十分揪心。洪灾过后,省政协组织部分在陕全国政协委员到灾区视察,看到受灾群众家园被毁的情况,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更深切地感到: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和加强渭河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003年9月,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研讨会,专家们认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缺少解决渭河水资源不足和彻底改变三门峡运行方式等内容,规划项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建议将综合治理规划改为《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规划进行论证,抓紧研究,提出意见,呈报国务院。

为了促使规划尽快实施,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我联合驻陕西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和《渭河灾害,急需治理》的大会发言,指出:消除渭河流域水灾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三门峡库区蓄水发电,实行空库敞泄。

2004年3月水利部原则审查通过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规划》主要包括水资源配置和保护、防洪、水土保持三项内容,涉及陕甘宁三个省(区),2010年规划安排投资207亿元,其中安排我省的资金就占总投资的69%,达到143亿元。有关水利专家指出,通过综合治理,到2010年,渭河流域缺水矛盾将得到缓解,重点地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渭河干流将实现达标排放。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就要起步实施了!

回顾这段经历,我感谢人民政协为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使渭河治理问题,有了着落,圆了我的渭河梦。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渔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昔日美丽的渭河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重现八百里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