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羊皮卷
13167600000008

第8章 我的理财观(1)

理财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一生都无法与金钱脱离关系。而要理好财,就须像理财顾问一样,要做好计划,并持续不断地去执行并改进,才能从理财中获益。一般而言,理财应该能达到下列目的,才算理得好:可以不断增加收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

16.小心“白骨精”成“白骨尽”

Mr陈和Miss蔡都是刚刚毕业两年的白领,但不同的理财观念和态度却让他们渐渐产生了颇为悬殊的贫富之分。

两个月前坐在电脑前直到半夜仍痴迷于聊天和打游戏的Mr陈,两个月后的今天依然在电脑前奋战到半夜,只不过打游戏变成了看汇评、QQ聊天变成了对各币种的走势分析。

Mr陈原本没有任何理财观念,供职于一家电脑公司的他拿着不菲的薪水。之前他的财务状况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每月房租、水电、电话、手机费用、伙食、零用等各类支出用去了薪酬的二分之一,剩下的钱大部分都用到电脑配置和交际支出上了,几乎没有剩余,就算有一点积累,也很快用在添置电器或家用方面。而且他一直比较粗心,对储蓄也不在意,所有钱都放在活期账户里,更糟糕的是,他开了一张信用卡,经常控制不住地要去透支。因为月月透支月月还钱,一到月底,他就整天龇牙咧嘴地喊穷。因此,毕业两年的他可以说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社会精英)一族的贫困阶层。像Mr陈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轻、爱玩、没有定型、拿着高薪、认为理财是守财奴做的事情。

刺激Mr陈的事在今年接二连三地来了。首先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决策层调整了薪酬,他的薪水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其次他的房东要求加租;再次他的大学同学来电说买了新房请他去参观;还有就是他的信用卡透支额度接近底线,更要命的是他的信用卡居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丢失了。

迫于形势,Mr陈终于开始试着弹起理财这根弦。

Miss蔡是位银行理财顾问,她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理财目标和规划。

Miss蔡每月都定期将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存进了银行零存整取的账户,这样做倒不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重要的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一年后,到期的第一笔资金被用于购买基金和股票;由于工作需要,Miss蔡向家人借了一笔外汇资金,学着炒起了外汇,去年一年的收益率就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一般的定期存款;炒外汇很快有了心得的她尝试写起了汇评,一开始在银行的网上发表,后来又被转载到其他网站,渐渐在圈中有了一定的名气,身边来向她讨教的客户就越来越多。

Miss蔡不仅开拓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很快解决了很多年轻白领无力解决的住房问题。她用专业的眼光在东直门公交枢纽旁购置了一套两房一厅的住房,不仅可以自住,还考虑到未来出租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同样是向银行贷款,与信用卡的透支相比,她利用的不是一笔纯粹的应急资金,而是15年的时间差和提前15年到来的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是她有了更加充沛的精力来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发展自己的事业。

17.世界首富的理财之道

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富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淡而无味;盐多了,太咸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

如同一般美国人一样,盖茨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盖茨拥有股票和债券,并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同时还有货币、商品和对公司的直接投资。据悉,盖茨把两个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政府债券上。在他除股票以外的个人资产中,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高达70%,而其余部分的50%直接贷给了私人公司、10%投到了其他股票上、5%则投在了商品和房地产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出现意外,所有的“鸡蛋”就都很难幸免于难。

术有专攻,“千里马”虽然能一日千里,但是,耕起地来却不如“老黄牛”实在。盖茨虽然是顶尖级电脑奇才,但在理财的具体操作方面难免“技不如人”。为了使理财事务不致过多地牵制自己的精力,盖茨聘请了“金管家”。1994年,盖茨在微软股票之外的财产已超过4亿美元时,聘请了年仅33岁的劳森作为他的投资经理,并答应劳森说,如果微软股价一直上升的话,劳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钱来进行其他投资。除了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组合外,劳森还是盖茨捐资成立的两个基金的投资管理人,盖茨对这两个基金的捐赠是以将自己名下的微软股份过户给这两个基金的方式来进行的。劳森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股份以最好的价钱售出,并在适当的时候买进债券或其他投资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经过专家的打理,这两个基金的每年捐税已经超过了名列《财富》500家中的后几家公司的净收入。

18.洛克菲勒勤俭致富

坚实的财富是需要努力和节俭才能追求到的,同时也需要时间和毅力。依照世界的一般利率来粗略估算,如果每天储蓄1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元。正因为这种有耐性、有毅力的精神,很多人便由此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如洛克菲勒一世若不以5年时间勤奋工作节俭储蓄,其后他就不能获得800美元为创业的资本,因而也不可能成为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的企业精神,从该集团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创业过程看,有一点是很突出的,就是注意勤俭,换句话说,勤俭致富是其企业精神。

洛克菲勒一世的父亲叫威廉?洛克菲勒,他在美国是一位小商贩,贩卖一些小药品,后来也沿街叫卖石油。洛克菲勒一世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精神,而且学习到一些经商的手法,这对他日后的发迹致富不无影响。

洛克菲勒一世出生于1839年,他虽然进入学校读书的机会不多,但善于把握时间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所以脑子变得十分机敏。到了十多岁时,他已考虑自己怎么创业致富了。为了寻找致富之路,他决定将辛辛苦苦打工积攒到的5美元用来购买书籍,以图从书本中找到致富方法。

一天,他在一份晚报上看到了出售发财秘诀的巨幅广告,他连夜赶到书店去购买这本求之不得的书。拿回家后,他急忙拆开包装严密的《发财秘诀》,哪知书内空无他物,整本书内仅印有“勤俭”两个大字。洛克菲勒大失所望,并十分生气,一下把书扔到地上,并准备到书店找老板算账,控告他及作者骗人。但当时时间已晚,他估计书店已关门了,所以,又决定第二天才去。

那天晚上洛克菲勒一世辗转不能入睡,起初是对书的作者和书店生气,怒斥他们为什么要以此简单二字印书骗人,使他辛苦得来的5美元血汗钱浪费在这“骗术”上!后来,夜已深了,他的火气也慢慢降下。他想,为什么作者仅用两个字出版一本书呢?为什么又选用“勤俭”这两个字呢?想呀想,越想越觉得“勤俭”两字有味道,越想越觉得该书作者的用意,越想越觉得勤俭是人生立世致富的根本通道,他终于大彻大悟了。

想到这里,天已亮了,他赶紧把书本从地上捡起来,深深地吻了它一下,然后端正地摆在他卧室的书桌上,作为他奋斗创业的座右铭。从此,他努力地去打工,埋头苦干,把每天挣来的钱,除了交部分给家里外,其余一分也不乱花,全部积蓄起来,准备用做以后创大业之用。

洛克菲勒如此坚持了5年,辛辛苦苦地积攒了800美元,他拟用这笔钱开创了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