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园公记
13150800000005

第5章 英雄失路张学义

我出生在狼牙山,所以凡从狼牙山出来的老首长、老战友们,对我都非常关心爱护。有时候回想往事,想起这些老首长、老战友们,不禁不由得就落下泪来。老年人的毛病,老年人的眼泪不值钱。听到某位老首长或某位老战友去世的消息,往往连续失眠,甚至都不敢把消息告诉别人,怕自己掉眼泪。张学义去世以后,好几年我才得到消息,大概老战友们也有这个毛病。

1946年春天,我在某团任通讯干事,张学义是组织干事。张学义整天笑嘻嘻的爱开玩笑,招人喜欢,让人愿意跟他亲近,他是一个出了名的捣蛋鬼。我到张家口时,去华北联大看过一位老战友,同时见过萧三。那年我听了周扬的报告,他讲我们的个性就是党性,党性就是典型性等等。后来我便写信给萧三,向他请教典型性问题。萧三很负责任,详细回答我的问题,记的写满了三张信纸。收到回信时,我们在商都驻军,我就把萧三的信给张学义看了。他看完说:“你这是舔屁股也捡大的舔,是不是……”想不到他连损带骂把我狠狠收拾了一顿。最后他说:“现在是战争年代,如果你被打死了,甭看你的通讯报道写得好,没人会想起你来。如果你侥幸活下来了,你也用不着巴结什么大人物……”他说得我哑口无言。不过,他的话,我都铭记在心,终生难忘。然而,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一类问题,就到现在我也没闹清。每次想起这类问题,一下就想起张学义的难听话来,也就把问题放下了,随它去吧。

不久,我们就参加了集宁战役。那次战役打得艰苦极了,个人的东西,全都丢完了,连吃饭的碗筷都丢了,萧三的信自然也丢了。那次战役中,我们背的是馒头干,后来看见被打死的敌人身上背的是炒米,我们的团政委刘克宽说:“坏了!坏了!”原来馒头干好吃,不禁吃,结果我们是饿着肚子跟吃了炒米的人打……团首长从望远镜里看清了前头一个山沟里有许多敌人的车辆,估计是辎重,就指挥往那里冲……果然缴获了许多粮食。炊事班支起行军锅来,往里下白面疙瘩,做熟了一锅面疙瘩粥。开始打饭,张学义就喊我:“林鹏你还愣着干什么!”我说:“我没有碗。”他大叫着:“你的帽子是干什么的?”我摘下帽子来看着,心想这还能盛饭?这时炊事员就往我帽壳里“夸”的一声,倒了一大铁勺那种疙瘩粥。这时敌人反击过来,机枪在我们头上乱爆,参谋长大喊着:“快跑!”跑出有一二里去才坐下来把我帽子里的饭吃进肚子里。那地方,八月十五下了雪,我们还穿着单衣,真叫败火。

从集宁撤下来就打怀来战役。起初我们在怀来正面作战,不久就调到怀来南面的大山里作战。先打马刨泉,消灭敌人一个团,接着打泥坑,跟敌人的主力顶牛。战斗失利,部队撤下来,在镇边城村北待命。当地特别缺水,山沟里挤满了部队,镇边城的井水都喝干了。炊事员拿来了大饼,谁也吃不下去,嘴干,嗓子干,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镇边城村边有个臭水坑,黑绿色的臭水,呛鼻子。张学义端来一洗脸盆臭水,对我说:“林鹏,喝!今天夜里急行军,不吃不喝走不动。”我说:“这怎么喝?”他说:“不怕,我有办法。”他在路旁揪了一些秋后的蒿子叶。那是俗名叫油蒿的,已经结了籽。他给每人发一小撮。他先揉碎油蒿叶子,塞住两个鼻孔。自己带头喝这种臭水,然后马义之跟着喝,主任王栋也喝了,我也跟着喝了。喝了这种臭水,烙饼就能咽下去了。吃完后一个钟头我们就出发,翻越大山,到了易县一带。

张学义比我大三四岁。他特别爱开玩笑,但是从来不和我开玩笑。他把我当小弟弟……后来他到特务连去当指导员,他跟他的排长们净开出格的玩笑。那年冬天,他媳妇来看他,晚上睡下了,有两个排长听他的窗根,想听到一半句傻话,以便开他的玩笑。他耳朵尖听见窗外有动静,就爬到窗户跟前,知道是两个排长,他就隔着窗户往外尿尿。外面的排长们起初以为下雨了,一想不对,大冬天下什么雨,于是大喊道:“呀!张学义的狗尿!”“好小子,往我们头上撒尿!”他们提了桶凉水来往里泼,隔一会泼一瓢……害得小俩口一人蹲一个墙角,蹲到天明。我们的政治处主任王栋(后来做驻加拿大大使),听到这事后笑弯了腰。

记得1947年徐水战役过后,行军中遇见了张学义。他说:“林鹏,你爱看书,给你一本书。”我问:“在哪捡的?”他说:“徐水城下敌人的堑壕里。”那是一本很破的旧书,封皮早没了,书页也已经撕掉许多。当时人们都是用破书页和烂纸卷烟抽。我也一样,看一页撕一页。我记得那本书中有一则故事,标题是《林四娘》。后来许多年,我想搞清张学义给我的那本书是什么书。我发现《聊斋志异》、《池北偶谈》和《虞初新志》中都有这篇《林四娘》的故事。究竟张学义给我的是哪一本呢,始终没有搞清。历史上搞不清的事情太多了,岂止林四娘。于是我就想到了吸烟的问题。现在人们都知道吸烟不利健康……过去就很难说了。试想,假若没有纸烟,人类怎么能熬过二战的艰苦岁月呢。太可怕了!

后来张学义当教导员,不知为什么又当了营长,到朝鲜前线时,他当团参谋长。他的团长是张振川(张后来是六十五军军长)。张振川的回忆录后面附有一篇我的通讯报道,《三打红山包》。这书出版以后邓雨浓寄给我一本。我看到我从前写的报道,很是激动。在开城前线,张学义他们打过许多漂亮仗,这些仗都是张学义具体组织的。他是个很能干的参谋长,当时我到红山包采访时同他见过面,这是1953年春天的事情。此后,二十多年,不知张学义何在……

1979年春节过后,有一天我从北京东四大街走过,突然有人喊:“林鹏!”我回头一看是张学义,老战友重逢高兴非常。我这才知道,他后来当了团长,回国后上级认为他有培养前途,送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学校大鸣大放时,他大放厥词,被定为“极右”,到苏北一个劳改农场中服刑,差点没饿死,劳改农场的日子不好过。他不肯细说,我也不便细问。话虽然是这么说,他还是给我说了一件事情。他说:“困难时期,劳改农场每顿只给一碗清汤……人们不能干活,到后来连起床也起不来了。我想,驴吃草就能活,人为什么不能吃草?我跟同屋的人说:‘走,咱们吃草去!’我把他们从床上拽下来,我们一起爬,爬出铁丝网外面吃草。我说我从小给毛驴打草,我知道什么草能吃,什么草不能吃。我们就抓把草叶塞进嘴里嚼……林鹏,我们农场的人,都饿死了。我们屋里一个没死。后来汽车运了粮食来,连卸车的人都没有。”我听了不寒而栗。

1979年时,军事学院已经没有了,中央军科院负责落实他们的政策,彻底改正,恢复军衔级别,正式办理转业手续。张学义很高兴。

有一天晚上,我问他鸣放了什么?他说:“咱们小八路,直不咙嗵,有啥说啥。当时党号召鸣放,一再动员让我带头,那就说吧。我提了几点意见。”我说:“详细说说。”他说:“首先,中国不是欧洲,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国情。其次,不能忘掉农民。忘记过去就是背叛,这是列宁说的。中国革命战争是农民战争,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劳动的差别)日益严重,完全是人为的。农民成了次等公民,一个户籍制度就把农民,连他们的子孙都卡死了。这是不能容忍的。这是忘恩负义,这是过河拆桥,这是卸磨杀驴,这是背叛……”他这样振振有词地说着,我听着浑身直打哆嗦。等他说完,我说:“你这些鸣放质量可是够高的呀!这太严重啦!太可怕啦!句句都在纲上……”他笑道:“所以才定我一个‘极右’呀!我没说的,完全同意。”我问:“改正时他们怎么说?”“他们说,问题严重,但这是认识问题,不是敌我问题,决定改正,也就是彻底平反。”我说:“不容易,不容易呀!”他后来小声告诉我:“其实我现在还是这么认识。他们可以批判我,处罚我,却没有能力说服我。经过十年劳改,我的思想认识更明确更坚定了!”我认为他还是年轻时的那种样子,天不怕,地不怕,活生生一个捣蛋鬼。

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人,绝不会想到张学义的鸣放。不过也不怕,有张学义的档案在……历史就这么曲曲折折的过来了,曾经有过先见之明,也有过不少后见之明,如果这一切先知先觉、后知后觉都不算数,那就只剩下不知不觉、麻木不仁了。文化人的责任就是把别人的嘉言善行记下来,传诸后世,不然要文化人干什么?养着他们只是为了“替圣人立言”“为尊者讳”吗!

张学义是个小八路,老党员,他才是真心帮助党整风,他考虑的都是根本性的问题。他能在大会上,站在讲台上,把它说出来,并且说得如此明确,一点都不含糊其辞,他是坦诚的,他是忠实的……不使用暴力,至少不崇拜暴力,退一步说,至少在内部不对自己的同志使用暴力……这是很难的吗?其实不难,但却做不到。这是为什么?不知道。其实,一般动物也有反思的能力,不然,他们的适应力从哪里来呢?所以《礼记》说:“不能反躬,天理灭矣。”这是很深刻的话,同时也是很沉痛的话。

张学义只上过两年小学。不过,成年以后,他的阅读范围很广。他读过以后又向我推荐的书很多,他催着我看。记得有袁珂的神话研究和范文澜、周谷城的通史,等等,等等。我素来号称是爱读书的,他常常使我吃惊。1979年,有一天,他对我说:“首都剧场正在演老舍的《茶馆》,值得一看。”

他年轻时身体很好,像牛一样,不知为什么,刚过七十就去世了,或许是受的苦太多了……他是徐水县谢家营村人。去年我乘车从徐水路过,我向路南张望着,想找到谢家营,没找到。当时我非常难过。我非常怀念他,怀念他的思想深度和语言风格。他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小八路,一个农民子弟兵,一个有高度文化素养的革命军人……这样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

2004年6月3日于太原东花园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