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让我天天长
13150400000003

第3章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苦读

周恩来(1898—197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知识渊博和通晓古今,而这些学识都是他中学时期以来刻苦积累而得到的。

周恩来十几岁的时候,便随同伯父来到东北沈阳,在东关模范学校念书。一天,学校的校长给同学们上修身课。当讲到“立命”这一节时,校长突然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啊?”有的学生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还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等等。

校长并不满意这些世俗的回答,他把目光投向沉思未语的周恩来,微笑着问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周恩来从容地站起来,琅然说道:“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铿锵有力,不同凡响的回答,让大家为之一震,许多同学为自己的鄙俗的志向而羞愧。周恩来正是因为抱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崇高学习目的,所以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知识,用广博的学识来武装自己,为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奋发苦读。周恩来在学习上有两条座右铭,借以鼓舞自己,使自己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中一条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周恩来善于独立思考,而且十分虚心好问。他经常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1920年1月,周恩来同天津市的其他学生领袖因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逮捕。在狱中,周恩来依然努力学习、并且利用学习与敌人进行斗争。他组织了公共读书班,在共同的学习中,加深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解和探讨,并密切中国当时的国情,使大家增强同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此时,这座死气沉沉的牢房氛围变了,变成了一个充满勤奋学习,激烈研讨问题的学习世界。周恩来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斗争经验,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成熟起来。

“善求书外之学问”,这是周恩来的另一条座右铭。他并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他挤出大量时间,到图书馆学习各种各类的知识,特别认真学习阅读宣传革命思想的书籍。他十分重视实践,还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

在学生时代,由于周恩来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学习刻苦,奋发努力,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十分突出,而且训练了自己参与实践和社会调查的能力,他的演讲才能非常出色。在不断学习中,周恩来成长为博学多才的革命家,并通过在学习中掌握的丰富学识以及在革命实践的运用,终于实现了他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周恩来勤奋好学,不辞劳苦,始终坚持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