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黄庭坚集
13149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宋代文学发展的高潮时期是苏轼主持文坛的时候。近代人陈衍说:“余谓诗莫甚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石遗室诗话》)此处所谓的“元祐”,指苏轼、黄庭坚等人活跃于诗坛的北宋后期。毫无疑问,苏轼是当时成就最大的诗人。但由于苏轼写诗的方式是凭其才情随意挥洒,而且其作风更是敢怒敢骂,在元祐后期,党争激烈,文字狱常常出现,因此后学之人对其难以追随仿效。于是,作诗极其讲究法度,题材又比较偏重书斋生活的黄庭坚便成了青年诗人学习的典范。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而其诗歌成就卓越,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美学风范,他作诗法度井然,字斟句酌,便于仿效,而且他还为诗人们设计了摆脱窘境的策略,即“点铁成金”,使人有具体的门径可入,因此受到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追随。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黄庭坚在青年时代,诗文就受到苏轼的高度称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多为描述个人经历、亲友间的友谊,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抱负与感喟。他提倡学习杜甫作诗的技巧,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雄健的笔力把精心选择的典故贯穿起来,使诗歌更为凝炼峭拔。他的诗月锻季炼,尤为重视对偶句的锤炼,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单行直下。诗中多用拗句,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风奇险深刻,笔力雄阔,被推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对宋诗影响深远,流风远被于近代。

他的词多是饮酒、赏花、歌咏自然风景和男女之情,随意抒写,比诗明白流畅得多。豪放旷达恣肆之处,有时得苏轼之神韵。

他的文章十分注意学习前人文章的法度,或写景状物,寓深刻的哲理于其中;或谈论文学艺术,阐明自己的诗学观点;或讲述与友人的情谊,感情诚挚;或应人之请写记作铭,通过对人物、事物的记述说明一种道理,绝非泛泛的应酬之作。

黄庭坚是宋代的大诗人,但20世纪对黄庭坚的评价毁誉不一,当然这种争论无疑也推进了黄庭坚研究。20世纪前半叶的宋诗研究为黄庭坚诗歌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黄庭坚诗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处于低谷,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善,学术界对黄庭坚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大量论文与多部论著。

此次我们解评的黄庭坚作品,主要以四川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黄庭坚全集》为据,分别参照了中华书局出版的《黄庭坚诗集注》以及由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的《全宋词》等书。在评注过程中我们曾参考潘伯鹰选注的《黄庭坚诗选》,陈永正选注的《黄庭坚诗选注》,黄宝华选注的《黄庭坚选集》等著作,获益良多,在此谨致以由衷的感谢。此次解评的作品,限于丛书的体例篇幅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我们选择了黄庭坚的诗作111首,词作20首,文7篇。末附“黄庭坚年谱简编”、“黄庭坚著作主要版本”、“黄庭坚研究重要著述”及“《黄庭坚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限于水平,其中注释、解析方面存在的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方家与读者朋友的指正。

吴言生 杨锋兵

2008年9月于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