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13139300000007

第7章 区位与区位优势

经济区位与区位选择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一定目的,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而目标的实现,除了对时机的把握,活动空间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一活动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区位”。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和在哪里生产等问题,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在哪里生产的问题,即区位选择问题。

一、区位的含义及类型

(一)区位的含义

区位就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区位有场所的含义,但又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场所。人类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区位是一个综合概念:对于特定区位而言,一方面,可以依照某种标准体系,如经纬度、街道住址等,较确切地将它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几何位置;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相对位置。前者,可称之为绝对区位(site);后者,则称之为相对区位(situation)。作为区域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区位应特指经济活动区位,或称经济区位,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为开展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空间。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有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之分。它注重研究绝对区位所表示的现象分布,更注重研究用相对区位表示的空间经济活动现象。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相对区位比绝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形成和发展本身与某种具有相对优势的区位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良好的区位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发展。例如某个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可从它的相对区位条件中寻找答案。也因为某一区位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相对位置,而不仅仅是它的自然条件。并且,即使是最好的区位也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甚至会转变成最差的区位。某一经济活动在特定区位的发展可以带动其周围区位相关活动的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具体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

(二)区位的类型

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中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区位类型。各种区位类型是在特定目标的驱动下形成的,如产业区位形成的动机一般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住宅区位形成的动机主要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公共设施区位通常是追求福利最大化。按照特定目标形成的区位,由于其本身所包含的经济活动不同,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区位,如产业活动包括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商业活动等。因此,相应有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之分。

经济区位在空间上表现出三种形态:

(1)点区位。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比较集中的“点”,如企业场址、交通枢纽、商业零售点、矿产蕴藏点、居民点等。

(2)线区位。是指经济活动密集的线状区域,如交通线、河流、海岸线以及沿这些线分布的产业、人口和城市密集带。

(3)面区位。是指由点区位及线区位空间扩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力的空间区域,如中心城市、工矿区、流域区等。

线区位是由点区位组成的,面区位又是由点区位和线区位共同组成。点、线、面状区位的相互组合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区位实体,有地带,有网络,还有区域,这正是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区位所构成的区位体系。

二、区位因素与区位优势

(一)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选择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素的韦伯,将区位因素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即特定产品在某地比在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素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条件与区位因素是不同的概念。对决策者而言,区位条件是区位决定的要件,是指某一区位选择在这一特定场所和选择在其他场所不同的,这一场所拥有的对决策目的施加影响的各种性质。这些条件均构成区位选择的要件,考虑这些条件的衡量标准是哪些条件构成费用因素,哪些条件构成收入因素。区位因素则是决策者为实现决策目的而必须要考虑的变量,一般以区位因素作为变量来考察与判断区位条件的好坏。

区位因素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可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又可分为成本因素和收入因素。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即运费,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考虑三者后的最低成本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因素出发,重视经济因素中的收入因素。收入与市场大小有密切关系。市场区域大小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区域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有关。因此,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域是区位选择的最佳候选地。在区位决策过程中,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但有时一些非经济因素也在起作用。比如决策者的行为、区位政策、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军事上的考虑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进行的区位选择一般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低,也不是利润最大,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效用满足。例如,区位决策者还要考虑舒适的生活环境等。在这种情况下,区位决策者有可能选择接近最佳利润区位,又能够满足自己行为的空间。

政府政策可通过改善区位条件、增加区位补助金和区位限制条件等手段来改变生产费用、收入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例如舒适的生活环境、齐备的体育设施等,吸引、诱导或改变个人或企业的区位投资决策。

(二)区位优势

1.区位优势的含义。

区位条件和区位因素客观上存在着区际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不同区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一个区位具备某种优于其他区位的因素,这种区位因素就形成一种优势,即区位优势。所谓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区位拥有的某些对该区域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区位因素。区位优势会产生一种区位上的吸引力,有可能把某些产业(企业)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种较强的产业(企业)指向。所谓指向,是指对产业(企业)区位选择最具吸引力的方向。

一般认为,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区位因素有可能转化为区位优势。①能够降低特定产业部门产品的成本或提高其质量,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区位因素,可形成某种指向性的区位优势。一般说来,具有上述性质的区位因素可以提高特定产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水平,并形成对该产业部门的吸引力。②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越大,优势越突出。区域优势是建立在区际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上,一般来讲,差异愈大,优势越突出,而差异愈小,愈是难以建立起强大的优势。③愈是难以移动的区位因素,愈有可能转化为区位优势。如果一个区域所拥有的某些有利因素在空间上是不能或难以转移的,这就意味着当经济建设需要开发利用这种有利因素时,就必须把相应的企业配置在该区域。相反,如果一个区域所拥有的某些有利因素在空间上是可以移动的,加之其他经济发展条件较差,则很有可能随着区位因素的转移而被其他区域所拥有。

2.区位优势的特点。

区位优势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区位优势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一个区位的优势只有通过与其他区位相比较才能显现出来。比如,A区位具有发展某个产业部门的良好条件,但如果国内还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在这方面比它条件更好的区位,这样A区位的优势就不十分明显。同时,这种相对性还表现在A区位对B区位具有优势,但对C区位来说就不一定具有这种优势。因此,一个区位的优势是相对于其他区位而言的,离开了其他区位和整个区域体系,就不存在区位优势问题。

(2)区位优势的关键是产品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区位优势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条件优势,二是生产优势,三是产品(产业)优势。所谓条件优势是指区位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历史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既是先天性的区位优势,又是人们可以改造和利用的具有潜在性的优势,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区位优势发挥作用的前提;生产优势是指区位在进行某种生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对条件优势实行某些改造和利用后形成的可能利用的优势,它以条件优势为基础,又是产品优势发展的基础;产品优势是指区位生产出的产品所具有的优势。一个区位的某种产品取得优势地位,表明它的产品运到消费市场,其所有成本费用低于其他区位或全国平均水平,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产品优势是一种现实的优势,是区位优势的意义所在。因此,区位优势是根据其产品优势在统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来确定的,集中表现为本区域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低。

(3)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概念。众所周知,一种产业(产品)的发展需要有多种区位因素,诸多区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整体有利于或不利于该产业(产品)的发展。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某一区位在发展某一产业上有许多有利因素,但是如果缺少关键的环节,仍然不能形成现实的优势。因此,只有将区位多种有利因素综合,或者某些有利因素能够克服或消除不利因素,才能形成区位优势。

(4)区位优势是动态的。这是因为构成区位优势的有利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有些有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逐渐演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因素甚至不利因素。相反,有些一般因素或不利因素,也会演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