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12976600000007

第7章 心有大爱方有为(2)

作为领导,不仅要勤政,更要廉政。程肖彭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私利,对于自己和家人有时甚至“苛刻”到了极点。从1960年担任南航飞机系党总支书记以来,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坐过公车。只有一次,他大儿媳夜间生孩子急需用车送医院,他自己跑到街上去找出租车,在实在找不到车的情况下,他要了学校的车。第二天,他就请秘书帮他结清车费。车队的同志不肯收,程肖彭知道后,自己亲自跑到车队硬是把车钱给付了。退休之后,他仍然坚守着一位人民公仆的道德操守。按照组织规定,他仍可以在看病等情况下使用单位车辆,但他从来不提要求,出门都是自己打车或坐公交车去。

程肖彭的勤政与廉政,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尊敬与爱戴。每次评先进,不管是校级的,还是市级、省级的,各党总支和单位都一致推荐他,这在苏大历史上是少见的。但在荣誉面前,他总是心念他人,坚决推让。1990年,苏大各总支、各部门又一致推荐他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再三推让并恳切地说:“学校的工作是大家做的,要给下面的同志多一点荣誉、多一点鼓励。”

慧眼识才 业绩斐然

无论是在南航、在苏大,还是在南京中医药大学 (简称南中医),程肖彭总是在积极思考并不断实践如何办好一所大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学发展之道:以人才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现大学的跨越式发展。他用这样的治校理念指导大学的管理实践。

在几十年的高校领导工作中,程肖彭始终把人才的“引”、“培”、“留”放在首位。在他的观念里,高校的发展必须依靠优秀知识分子,而且要重在了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让知识分子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人才是学校发展之本,程肖彭始终把引进和关怀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他说:“要像重视培养学校领导干部一样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苏大有一位青年教师,赴美国留学读博,表现十分优秀。当时,美国方面想留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很多国内名校也千方百计要聘他。程肖彭为了留住他,不顾时差,连续3个晚上在办公室亲自打国际长途,诚恳邀请他回校。在他的真诚打动下,这位青年教师回校工作并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成为校学科的带头人。

到南中医后,程肖彭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才的发展。当他得知学校一名老师到日本读研后留在日本做医生多年并在医学领域成就斐然时,程肖彭就利用到日本访问的机会亲自登门看望。回国后又不断地打电话、写信邀请她回到母校工作,他的真诚又一次为学校赢得了人才。这位老师回校后在教学科研领域成绩突出,在附院创建了新的诊疗专科并成为新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这种“三顾茅庐”的例子在程肖彭这里数不胜数。

刚到南中医时,许多高校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0%,而南中医只有10%。其原因是大家认为中医人才是大器晚成的,这导致很多中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审在一些资历高的教师手中通不过。为消除评审专家对中医人才大器晚成的认识偏见,程肖彭专门到中医医史教研室,查阅从唐朝到清朝历代中医成名的年龄,发现不少名中医在年轻时就著书立说,成就斐然。因此,程肖彭就在大会上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他用事实告诉大家,中医人才不完全是大器晚成。他还亲自去拜访老专家,希望他们加快对年轻人的培养。就这样,在南中医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

对于特殊人才,他始终坚持要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做到宽容待人,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自身发展。程肖彭在南中医工作期间,有位老教授很有学问,对菌类研究的成绩很突出,但他个性较强,有不少人抨击他。但程肖彭认为,学者的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他力排众议,在各方面给这位教授以帮助。后来,这位教授在肝癌药物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程肖彭认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热爱人才、关心人才,要真正懂得知识分子。

在大学工作的几十年中,程肖彭始终坚持认为学校发展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他看来,要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知名的高校,关键在于抓学科建设。要有先进的学科、有知名的学科带头人,这是学校发展的落脚点。在苏大期间,程肖彭千方百计抓学科建设。当时苏大的中文系不是很强,程肖彭通过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经费优先支持等措施,使苏大的中文系扶摇直上,现代文学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程肖彭还敏锐地抓住了经济发展对法学专业的需求,考虑到苏大的前身东吴大学原本拥有法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过一批知名的法学专家,在他的建议下,苏大恢复法学院,并争取经费盖了法学院大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苏大的经济法和行政法等专业得以快速发展。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也离不开支持科研发展的良好条件。程肖彭在发展学科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学校的科研发展铺路。在他看来,出版社是推动教师科研成果出版的有效手段,是学校学术地位的重要体现。尽管当时国家已不再受理高校申请成立出版社的事宜,但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去争取机会。他亲自找省领导,上北京找国家教委、找新闻出版总署,找专家去陈述苏大成立出版社的理由。功夫不负有心人,苏大终于迎来了苏州大学出版社的创建。在从事高校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他也亲自走上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过多门课程,主编和撰写了多部著作,在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程肖彭在苏大工作了8年,苏大发展得蒸蒸日上,由原来的师范学院发展成为文、理、工、师、财、法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共同领导下,南中医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顺利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当时江苏省高校中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

献言母校 寄语学子

在程肖彭看来,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办学校的目的就是要教育人。他说:“在大学的三大功能中,第一位的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育人。离开了这一点办的就不是学校。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要办好大学,从学校党委、校长,到各部门领导、所有员工都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在主持苏大的工作期间,程肖彭一直坚持抓后勤改革。在他看来,后勤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为了服务好学生,服务好教学第一线,他不允许把经济利益作为考量后勤绩效的指标。

谈到母校的发展,程肖彭认为,学校发展的瓶颈是重大的科研成果不多。他说:“近些年来,学校一些原来实力较强的学科面临着一定的考验。如学校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原来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高速风洞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但后来没有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在南航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狠抓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领导要集中力量抓科研,抓人才建设,要舍得投入,把能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南航来,让南航大师级的人物更多一些。同时,在学校发展上,要有一股勇立潮头的精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校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谋发展。”

要想成为成功的大学,必须有成功的管理者。对于如何成为成功的大学管理者,程肖彭说:“他们应具有三方面的素质:首先,成功的大学管理者应该是有思想的人。不是校园大就是大学,大学是能够出思想、出人才、出大师的地方。因此,作为大学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思想,自己没思想,做高校的管理者是有困难的。其次,成功的大学管理者要非常爱惜人才,这是办好一所大学所必需的,否则就没有资格做大学的领导。最后,成功的大学管理者一定要联系群众。只有接触基层教师,熟悉群众工作,才能做好大学的管理工作。”

对于学子的成长,程肖彭结合亲身的经历与感悟,提出了三个结合的思想:一是要把个人理想、目标与国家的前途结合到一起。国家没有前途,任何个人都不会有前途。因此,大学生应该时刻心系祖国。二是要把读书与做人紧密结合起来。书读得好,道德修养不好,反而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三是要把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同时也应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程肖彭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学习成绩好、社会活动能力又强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而那些只知道埋头读书、不重视实践、不与人接触的人,则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撰稿:李雪飞 审稿:苏 州 编辑:杨 波)

注 释

[1].友寄语: 同学们要增强责任感,对国家、人民、社会、家庭都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