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12976600000015

第15章 金戈铁马人生路

———记58级?[1]友, 原江苏省军区司令员蒋文郁将军

蒋文郁,男,1942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1958年保送入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60年由于形势需要转到南航英语专业学习,1962年毕业于南航英语专业。1963年2月入伍,历任排长、团长、师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原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1984年,时任师长的他带领全师官兵奔赴老山前线作战。2000年,他组织江苏省军区在全国率先举办科技动员现场会,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

从大学生到军人,从一名普通士兵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蒋文郁将军的经历近乎一段传奇。老年的蒋将军亲切温和、平易近人,却依然不失当年的风采,谈笑间尽显军人风范。正是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曾杀敌于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决策于危机四伏的台海边境,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人生,成就了一代儒将的盛名。

求索于南航 厚积而薄发

“我觉得在南航的4年时间虽然短暂,但这段时间正好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说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谈起在南航的生活,蒋文郁将军感慨颇多。他认为,自己后来所取得的成就,跟在南航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8年,江苏省急需人才,故委托南航等高校培养。由于这个契机,成绩优异的蒋文郁从中学被保送入南京航空学院。怀着对未来的各种美好憧憬,这个年仅16岁的懵懂少年从家乡宜兴来到了南京,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南航的学习生活很紧张,当时采取的是半军事化管理。他们常常天不亮就起床,晚上还要自习到十点钟,这种作息时间也已然成为了学生们的一种习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口号,当时学校也很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晨跑外,晚自习后也要求跑步。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代表国家体委授予南航一面“全国体育红旗院”的锦旗,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也正是因为在校期间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后来蒋文郁才能从容面对部队里的各种高强度的训练。除此之外,南航还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任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冲就兼任学校的马列主义思想教授,经常到学校讲课;吴运铎等模范人物也曾被请到学校讲课。营造的良好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正确的思想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学校的种种举措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

蒋文郁在校学习期间恰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非常艰苦,上午上课时,往往还没下课,肚子就饿了;下课后,学生们都是飞快地跑向食堂。即使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南航的学生们还是在刻苦学习,而蒋文郁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学校采取的是五分制,他只得过一次四分,其余的都是五分。值得一提的是,暑假期间,蒋文郁一直留在学校勤工俭学。那时候学校在盖房子,他就去搬砖头,搬一天可以拿到一块钱的工资。夏天的南京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火炉,一天干活下来,蒋文郁身上一直都是大汗淋漓,但是他没有退缩,一直坚持了下来。整整4年,除了刚来南京时哥哥给的70元钱,他再没有从家里拿过一分钱。南航带给蒋文郁的,除了严谨刻苦的学习精神,还有真挚的师生情。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教他们俄语的吴新跃老师,“当时他还没有结婚,跟我们相处得很好,就像大哥哥一样关心和爱护着我们。”直到现在,蒋文郁还跟吴老师保持着联系。在那个年代,个人的人生道路是随着政治风浪和政策调整而起伏的,个体自我选择的权利非常小。1959年,由于形势政策的需要,蒋文郁和其他4个人被转到英语专业学习,准备毕业后留校当英语教师。1962年,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蒋文郁本想顺理成章地做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被下放到了家乡。当时,很多人都为蒋文郁感到惋惜,但是他却依然响应国家的号召,回到了宜兴老家。“不管形势的风浪把你推到了什么位子上,只要你还有选择,那就要抱有希望,勇敢地活下去,而不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蒋文郁始终坚信:“不管怎样,人生总是要继续下去,只要肯付出努力,上天总会给我们相应的回报。”

四十载军旅生涯 造就将军精彩人生

对回到家乡的蒋文郁来说,参军似乎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因为他也曾有过横刀立马报效祖国的念头,当这个念头跟个人实际发展情况相吻合的时候,蒋文郁毅然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于是,他军旅生涯的恢弘画卷就此展开。

“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当学生就要当个好学生,当士兵就要当个好士兵。”这是蒋文郁的人生信条。想要当一个好将军,就得先当一个好士兵,蒋文郁就是从当士兵开始的。由于他是个大学生,有着比较好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安排做一名计算兵,还被授予了上等兵军衔。在军队中,蒋文郁在各方面都很积极,严格要求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军队生活。计算兵是炮兵中对文化程度要求最高的一个兵种,他们不仅要根据阵地、观察所和目标的相对位置计算火炮发射角度,还要考虑到风向、风速等弹道条件。当然,这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蒋文郁来说

并不困难,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终于在部队有了用武之地。由于表现出色,1964年,蒋文郁参加了全军大比武,在当士兵的3年内荣立2次三等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蒋文郁凭借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1966年顺利提干后,蒋文郁从此走上军队领导岗位,历任排长、副股长、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务。1980年时,我国军队领导班子趋于老化,文化程度也比较低,为推进部队的现代化程度,中央决定挑选一批师团职的干部到当时的军事学院学习2年,作为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储备人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轻有为的蒋文郁副团长被工作组选中,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蒋文郁笑称,这是他第2次上学了。多年前在南航求学时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被蒋文郁延续了下来,他再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学业,并且他所写的马列主义哲学论文被学校选为范文,供以后的学员学习参考。正如吴新跃老师所说,“蒋文郁到哪里都是佼佼者。”在军事学院的2年学习大大提高了他的政治素质和军事能力。毕业后,蒋文郁当了8个月的团长后即被提拔为师长,在同级别的军队领导中算是非常年轻的了。

1983年起,蒋文郁担任36师师长。1984—1985年,他率部队在云南老山地区参加自卫反击战,他以精湛的指挥艺术创下了骄人的战绩。这场战役也是蒋文郁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笔。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特别是现在的“80后”、“90后”们很难想象战争的真正含义,也无法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而这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以及他背后成千上万的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临危不惧,什么叫民族大义。

1984年,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省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和袭扰,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中央军委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到前线轮流参战。作为首轮参战的36师师长,蒋文郁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当时部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士兵很长时间都没有打过仗了。蒋文郁带领的36师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战绩的部队,其中的两个红军团:一个在1927年建团,被称为“百将团”,从里面走出的将军有130多位;另一个则是“中央红军总部特务团”,参加过很多著名的战役,可谓战功卓著。然而,毕竟时过境迁,解放后这支部队也有30多年没有打过仗了,只有政委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其他人都没有上过战场。蒋文郁知道,他的决策关系到一万多名士兵的性命,怎样把士兵带上去顺利地完成任务,再平安地带回来,是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战士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能用炮的地方就不用兵。老山地区属山岳丛林地,山高坡陡、荆棘树木丛生、气候恶劣、道路难走,但越南士兵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经验丰富,占尽了地利。为争取胜利,蒋文郁认真研究战略战术,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了给战士们壮胆,他要求师团的干部,除了要进行作战指挥的,都被派到前线去,做到每一个班都有一个干部。另外,为了解决战士们初上战场不适应的问题,他把战士分为两拨,一拨站岗,另一拨睡在战壕里,一有情况可以立刻把他们叫醒。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战士们基本上都适应了。然而,战争始终是残酷的,蒋文郁清楚地记得一件事:当时的23号阵地上有一个士兵不幸踩中地雷受了重伤,蒋文郁立刻命令将他抬下阵地,运下山去救治,一个排的兵用了整整4小时才将伤员抬下了山。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士兵就因为救治时间延误,落下了终生残疾。每当想起这些,蒋文郁的眼睛总会湿润。当时越军还有一个类似“传奇”的兵种———特工,他们赤脚在山上穿行,如履平地,经常对我军搞秘密袭击,往往能够得逞。蒋文郁在上阵地前就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情报,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反特工方面做了严密部署,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尽管后来越南特工也对36师搞过袭击,但苦于防守严密始终未能得逞。经过了一年多的艰苦作战,36师在蒋文郁的率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歼敌1000多人。

1990年起,蒋文郁任福建军区参谋长。当时,由于时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奉行的是“台独”路线,两岸形势非常紧张。作为对台“前线”的福建省军区肩负着3200多千米海岸线的安全保障任务,可谓条件苦、情况多、任务重。在他担任参谋长的6年里,蒋文郁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甚至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也要去值班、处理情况。蒋文郁笑言:“我这个参谋长,比一般集团军的参谋长管的事儿要多得多,也要累得多。但是作为军人,理应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1997年,蒋文郁调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老山战役,处理过一触即发的台海危机之后,蒋文郁的军事思想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到江苏工作后,蒋文郁逐渐意识到,随着军队现代化的推进和军事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力量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科技也将成为第一战斗力。蒋文郁所在的江苏省军区主要在搞国防动员工作,“如何在战争来临时把地方上的资源动员用于战争,把科技力量转化为战争实力”是蒋文郁重点考虑的问题。江苏的科技实力本身比较雄厚,对搞好科技动员有很好的基础。在充分调研之后,蒋文郁在江苏省军区进行了试点,就科技动员的对象、办法、措施等都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实施办法。此后,他们在省里开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推进了江苏省科技动员的步伐。这种尝试使得江苏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仅如此,这样一套固化下来的科技动员方法,对全国各个军区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模式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

依依母校情 寄语南航人

蒋文郁将军一直在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在他看来,南航一如当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抓得很紧,要求很严格,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当年的他,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习了文化和科技知识,获得了很好的身体素质。一晃50年过去了,离开学校的蒋文郁将军一直在军事领域发光发热,虽然他后来的工作似乎跟他在南航上学时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但南航对他的影响却渗透在他人生的每一步中。

2011年5月,蒋文郁将军应邀为南航第4期未来精英培训班全体学生做“红色教育”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三点人生感悟:一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繁荣才有个人前途。他结合我国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告诫同学们要有忧患意识。二是在机遇面前,只有真正准备好了,才能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蒋文郁将军幽默地说:“真羡慕同学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同学们只有认真做好各项准备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只有抓住机遇的人才会青云直上。”三是每个人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今我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挑战,他勉励同学们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利与坎坷,并保持一颗坚定纯洁的心。

(撰稿:王 伟 审稿:张迎春 编辑:樊小杰)

注 释

[1].友寄语: 努力做好你该做的,你这一生一定会卓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