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及时处理。幼儿的记忆短暂,对在精神高度兴奋时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比如冲动跟在小朋友中起哄也打了一个小朋友;在大街上吃香蕉,顺手把香蕉皮扔到马路边;故意在水沟里走把鞋和袜子都弄脏弄湿了),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处理,有的要罚重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为什么要受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2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当然,如果不良行为及时停止了,也就没有惩罚了),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比如:吃饭前要洗手,这是家规,这个孩子一般能主动执行,可是有一次孩子正在出神地玩着一个刚买回来的电动汽车,妈妈几次叫他洗手吃饭,他置若罔闻,仍在玩着这辆汽车。这时,妈妈可以叫住他,对他说:“我现在开始数数,从1数到10,你一定要放下手里的汽车,去洗手吃饭,妈妈等着你,好吗?”孩子往往会放下手里的玩具,不等数到10,就到洗脸池边上去洗手了。这时数1到10的数就是预告。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脸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8.支持孩子──罗瑞卿教子
罗瑞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解放后被授予大将军衔。罗瑞卿和爱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子女走革命道路。
1953年,适逢罗瑞卿的儿子俄专毕业,被分配到公安军司令部任翻译。罗瑞卿知道后对儿子说:“你不能到公安军司令部去工作,将来同我打交道不方便,对你的进步也不好,你还是转业到地方去吧。”儿子想不通,罗瑞卿又说:“你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怎么能不服从上级决定呢?”后来他明白过来,就高兴地去中学教书了。
罗瑞卿夫妇很注意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孩子经常接触些什么人,这些人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1964年,女儿转入北京景山学校已近1年。进初中后,她根据学校的要求,逐步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征得女儿同意后,罗瑞卿看了女儿的日记,觉得女儿学习是努力的,也能够关心时事。但是,每天日记的最后总有这样一句话:“×老师,一天又过去了,祝你晚安!”这位老师是谁?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对这位老师产生这样深厚的但又好像不太正常的感情。罗瑞卿觉得应该和学校取得联系,弄清情况。
次日,罗瑞卿的爱人特地来到景山学校,询问情况。原来女儿从前的学校没有俄语课,因此刚转过来时俄语学习跟不上。俄语老师为了帮她赶上去,不但经常为女儿补课,有时还利用女儿回家的时间,在路上帮她复习,背生字,直至送到家门口。由于老师的耐心帮助,加上女儿自己的努力,过了一段时间女儿的俄语程度就跟上了全班水平。因此,女儿对这位女老师产生感激热爱之情是很自然的。至于每晚都在日记中祝老师晚安的行为,就需要加以引导。因为其他老师也为这批插班同学补习语文、数学等,都花费了大量心血。所以应该教女儿让自己的感情和视野放得更宽、更远、更理智一些。一次,女儿所在学校派人到罗瑞卿家进行家访,罗瑞卿与来人亲切握手,并说:“老师,你们辛苦了!”接着又说:“我们做家长的,要了解孩子,不能放任不管。她做得不对的要教育,做对了的要支持。甚至对我们家长的批评,只要是正确的,我们也会虚心接受的。”
罗瑞卿还很支持当时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一定的劳动锻炼。罗瑞卿女儿曾随学校到北京某公社参加劳动,亲眼看到那时北京近郊农民家家户户还没有电灯,有时油灯灯火常被饭锅蒸汽扑灭,农民只好摸黑做晚饭的情景。等到回家后,每当晚饭时,等全家人走进饭厅,她总要把其他房间的灯和走廊灯全部关熄了,才去吃饭。罗瑞卿注意到孩子的用意,也主动地在离开卧室和办公室时随手关灯。罗瑞卿颇有远见地指出:“孩子们做对了,我们就要支持。不要看做仅仅是为了省几度电,而是鼓励孩子牢记工农的疾苦,扶持她萌发的政治觉悟。高级干部子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养尊处优、不知物力维艰的缺点,心里很少有工农劳动群众,这种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接革命的班?”
1963年初,大儿子罗箭被分配到国家核试验研究所,参与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当年3月,罗箭等一批科技人才受命组成一个试验队到新疆核试验基地工作。
这是一个绝密的国家任务。罗箭回到家里,默默地收拾好了行装,然后对父母说:“我要到外地出差一段时间。”
罗瑞卿问:“干什么去?”罗箭回说:“上级要求,这次执行的任务不能说。”罗瑞卿夫妇相视一笑,温和地对儿子说:“去吧!”其实那时候,身为“两弹一星”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大将,怎么会不知道儿子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呢。
在位于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光学测量站的地堡里,罗箭一待就是8个月。其间,他与家里彻底失去了联系。罗瑞卿心里挂念,却又不能问,只能每次在总参开会时以开玩笑的方式提起儿子:“我儿子都失踪了好几个月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战友们心里明白:将军这是在思念儿子了。那年8月,张爱萍将军到新疆出差,一个一个试验站地找,终于在光学测量站找到了罗箭。他一把抱住罗箭,喊着:“我替老罗看看儿子!”霎时,飞纵的泪水洒满了罗箭的肩膀。
1964年,试验顺利完成,罗箭立了三等功。
罗瑞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当时,人们都说他是毛主席的“大警卫员”。说起这称号,罗箭一下子笑起来,他说:“父亲外号‘罗长子’,身高一米八二,比主席还高1厘米,又一直在主席身边从事保卫工作。主席曾经说,天塌下来都不怕,有罗长子顶着呢。当时主席出去,一般都是由父亲陪着。”
罗箭还记得,1959年6月毛泽东回长沙游了湘江。为保卫毛泽东的安全,不会游泳的父亲,硬是在50岁时学会了游泳。“他就担心出现意外。父亲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要紧张一辈子,但是父亲从没有说过。”
罗箭听父亲周围的工作人员讲,当时的历史环境主要是防奸、防止叛乱。
“毛主席告诉父亲,要接受苏联的教训。苏联建国以后高级领导被刺杀、暗杀,列宁都被特务打了。主席给父亲规定,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不能出现这种事,出了这种事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罗箭说,总的来讲,毛主席对父亲的工作是肯定的。但还是有两件事挨了批评,一个是陈毅在上海当市长的时候,国民党的特务要刺杀陈毅,当然没成功;再一个就是叶剑英元帅的车走到街上被特务公开拦住,还开了火。
罗瑞卿的严厉,同样体现在治家和教育子女上。罗箭告诉记者,罗瑞卿因为工作忙,常常见不到孩子,便在墙上写下他的要求。“学习必须是最好的,中学不许谈恋爱,大学不许结婚”;“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一定要看毛选,一定要熟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平时生活中也要按照这个做,这个就是标准……”
罗箭一直记得父亲的一句叮咛:“你们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他说:“我从小上学填表的时候,都是只填母亲的名字,不填父亲的。”罗瑞卿不希望儿女靠父辈的荫护生活,他觉得孩子们应该自食其力,应该自己努力凭真本事成长。罗箭1952年在北京101中学读书后,供给关系在学校,暑假领了伙食费回家,就把钱交到大灶上。他笑着说:“我和弟妹都不能和父母一起吃小灶。”
“文革”中罗瑞卿受到迫害,身为国防科技工作者的罗箭被强令回到父亲的四川老家,在一个缫丝厂当杂工。“那时,我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卫生,有时推着小车去送蚕茧。”回忆起那段生活,罗箭的眼里流露出深深的痛楚。
1977年罗瑞卿恢复工作。组织上考虑到罗瑞卿年纪大了,需要有个孩子留在身边照顾,便让他把罗箭调回北京,但罗瑞卿拒绝了,“现在国家正在搞建设,边疆更需要小卿这样的科技人员,让他回来干什么?”
于是,罗箭又被父亲“送”到了新疆,一待就是好多年。“那时候还是很想不通的,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那么不喜欢自己在他身边。后来想一想,这是父亲的一番苦心,他是爱儿子的,但他心里装着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国防事业。”
罗箭感慨道:“做罗瑞卿的儿子,很有面子。”可是,罗瑞卿却不给7个子女多少面子。“父亲过去的辉煌历史,他从来都不主动说,我们听到的,只是从别人嘴里传来的。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从不把这种气氛带回家里。”
教子感悟:
激励每个孩子求进,赏识每个孩子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参与教育和教学活动,以及来自父母的期待是孩子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父母要激励孩子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孩子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儿、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
对孩子说“你可以尝试一下”,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被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效果。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圣”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来给家长的脸上增光。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要让孩子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让孩子来不及骄傲。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材”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