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转变观念的总开关
———东安公司学邯钢的启示之一
“学邯钢、换思想、观念首先进市场”,在东安公司,这已经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全体员工的实际行动。
东安公司党委书记须桐兴同志对我说,观念进入市场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前提,学邯钢,首先就要启动转变观念这个总开关,这是很关键的一条。总经理宋金钢有一段话令人深思,他说,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上。一些生产单位认为,只要能完成生产任务就行,至于成本、效益那是公司的事。如果要考核,也只能负盈不负亏,盈了要多拿奖金,“厂长,应当有个说法”。而亏了呢?谁也不来找你要说法,全要由公司兜着,而且还不能少拿一分奖金。“上班拿工资、干活拿奖金”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不转变,企业能进市场吗?东安公司党委紧紧抓住启动思想观念转变的总开关。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员工观念首先进市场。
一是超前性。1994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内功”,企业效益的永恒主题》一文。1995年1月3号,党委领导、总经理宋金钢同志就在全厂中层干部会议上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人民日报》的文章以及邯钢的经验。按照党委的部署,党委宣传部在当月就把《人民日报》的文章,以及邯钢总经理刘汉章的文章《我们是如何推行“模拟市场核算”的》,作为1995年干部学习的材料之一印发到全体干部。在当时就如此大张旗鼓地提出学邯钢、练内功招数,在全行业是超前的。
二是务实性。东安公司抓转变观念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阻碍进入市场的3个观念逐一进行解剖和摒弃,即摒弃“等待、观望”的思想,树立眼睛向内的观念,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自觉进入市场;摒弃“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企业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主人事、干主人活,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摒弃“应付、对付”的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的观念,实实在在学邯钢,严严细细抓管理,不做表面文章,不走形式主义,一个零件、一个螺钉、一段导线、一个焊点,都要讲成本、讲效益,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三是广泛性。转变观念不仅是领导的事,也是全体员工的事。因此,东安公司从干部抓起,一级一级抓,层层不放松,党委组织部分六期对全厂中层干部600多人进行培训,每期5天,无一例外;又在党校办了业务人员的培训班;各级党组织利用党的组织生活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宣传教育,各单位利用每周两次班前会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公司的电视台、广播站、报纸开辟专栏,进行广泛的宣传,创造了一个学邯钢、转观念、进市场的良好氛围。
四是持久性。总公司在东安公司召开的学邯钢、抓管理、增效益行业会议上,总会计师池耀宗同志在开幕词中说,学邯钢经验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东安公司正是这样,认准一个理,抓什么工作都不是刮一阵风,而是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他们认为,转变观念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是靠短暂地抓一下就可以了事。他们从1995年初开始,一直抓住这个总开关没有放手。他们根据职工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学习、宣传、教育的内容。今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出学习邯钢的通知,党委在2月份又及时制订了学习计划,编发了4个宣传讲话,组织干部观看录像,电视台多次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
思想观念变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强了,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也大了,降成本、增效益的自觉性高了,办法也多了,关心效益的人多了,算细账的人多了,比如有的生产车间一个月领一次料,现在三天甚至一天领一次料。供应处党总支书记鲁绍山告诉我,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应部门只重供应不重资金管理的观念是非常普遍的,搞供应的同志只管买,“反正钱是工厂的,能把东西弄回来就不错了,多储备点没坏处,免得被动”的观念比较普遍。通过抓观念转变,供应部门把供应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把资金管理和供应工作放在同等地位来抓。供应处明确提出只抓供应不抓资金管理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这种观念在每个供应干部的头脑中扎根以后,大家千方百计压缩库存储备,减少资金的占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努力争创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5年微型发动机的产量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库存资金占用还略有降低,全年降低采购成本260万元;今年上半年微型发动机产量增加了82.5%,库存资金反而下降了14.5%,降低采购成本293万元。
(本文刊于1996年11月29日《中国航空报》)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东安公司学邯钢的启示之二
东安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桂荣给我讲了一个观点:学邯钢,光领导学不行,要全员参与,众人划桨开大船,东安这条船才能前进。职工既当家又理财,东安才能真正发展。
让职工当家,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是要保证职工当家作主,使职工拥有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对决策的实施和执行的权利。在我们的一些企业,职工当家不作主、当家作不了主的事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东安,职工们越来越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滋味了。总经理宋金钢说。“什么是上帝,厂外,用户是上帝,厂内,职工是上帝。活都是职工干出来的,离开职工,厂长有再大的本事,也玩不转。”在东安,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凡属公司发展的大事,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让职工参与决策。每年考核评议干部,职工不满意的,那就得下来;职工围绕企业发展的大事小事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仅能得到合理的采纳,而且还给予奖励。这无疑激发了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仅1994年全公司职工就提出了1014项合理化建设。职工把企业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邯钢、降成本、人人都要当主人”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37车间去年1月缸体铸造合格率仅为67%,干部急了,职工也急了,当主人就要把主人的事办好,全车间开展以落实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主动管理,即“车间制定总目标,分解到人肩上挑,工作围着质量转,经济效益要提高”,“我要管”,“我来管”,成了全车间职工的自觉行动,3月份合格率就上升到90%以上。供应处2万多米2的材料露天库房,过去是泥巴地,天晴灰沙飞扬,下雨水坑泥浆,供应处的职工把库房当作自己的家,他们提出自己动手建设好自己的家。3年内,利用业余时间,把露天库房铺成了水泥地。
其次是人人要理财。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只当家不理财,挣钱靠厂长,花钱问厂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搞市场经济,当家不理财,那企业非垮不可。东安职工明确提出,当家不理财,等于是败家子。每个干部、每个职工都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处处精打细算,人人当家理财,做到我为成本操心,我为增效出力。液压厂的书记高卫东告诉我这样一件小事,过去擦水封,擦一个用一张面巾纸,一个月13000台就是13000张,后来工人一算账,不行,这样太浪费,改为一张面巾纸擦两个,一个月就可节约几十包面巾纸。他们生产的减速顶,有两个铜衬套,成本只要7元钱,一套就降低成本39元,今年的订单是3万台,仅此一项就是117万元。31车间生产凸轮轴铸件,冷铁消耗量大,过去消耗无定额,日产五炉批投放冷铁16056块,工人理财后投多少冷铁一块一块都计算到成本里,现在日产12炉批,仅投15552块,一年就可降低消耗30多万元。工具厂401车间过去冲裁变速器摩擦片,一套模子仅能冲裁800件,单件模具成本为6.85元,工人们觉得成本高,他们就在模具质量上下功夫,现在一套模具能冲裁18000件,单件模具成本降到0.3元。像这样的理财事例,每个分厂、每个车间、每个班组都能举出一大串。
众人划桨开大船,人人当家又理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东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汽车微型发动机为例,1994年东安公司销售了51195台,竞争对手销售了97983台,1995年东安公司销售了106549台,而竞争对手销售了87591台,今年上半年,东安公司销售了71417台,竞争对手只销售了35455台。在庆祝这可喜的收获时,东安公司的职工用自编自演的锣鼓词表达了他们的心意,“抓管理、降成本、学习邯钢增效益,东安员工手拉手、齐心协力大步走。”
(本文刊于1996年12月3日《中国航空报》)
依靠科技进步增效益
———东安公司学邯钢的启示之三
东安公司总工程师冯永成在领着代表参观时阐述了一个观点,航空工业是高科技产业,学邯钢,要从自己这一特点出发,走依靠科技进步增效益的路子。
依靠科技进步增效益,技术人员负有重大的责任。有一位主管技术工作的分厂领导对我说,设计员、工艺员在降成本、增效益工作中责任重大,往往一个小小的设计改进,或一个工艺改进,就可以节约成千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如果在设计上不精打细算,一条线、一个数据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搞设计的,只管技术要求,而根本不考虑经济要求,特别是生产军品,是不计成本。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计成本的观念不改变,我们生产的产品就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就会因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增效益”这个口号已经逐渐成为东安广大技术人员的自觉行动,在设计每一个产品、每一个零件时,都想到降成本、增效益的责任。31车间的技术人员针对凸轮轴生产量大、材料消耗大的问题,先后在工艺上进行四项大的改进,取得巨大的效益:仅改进砂型尺寸,每根减少了树脂砂的消耗量2.8元,1995年以来,就节约了72.65万元。工具厂401车间过去一套模具只能加工800件变速器摩擦片,单件模具价格6.85元,后来从工艺上进行改进,使一套冲模可以加工18000件,单件模具价格仅为0.30元,每10万件就降低成本6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