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12962300000001

第1章 斯大林的选择(上)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红场数万名群众目睹了苏联红旗的最后一次降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原苏共党组织的档案馆全部转入俄罗斯国家档案系统,在其中著名的和比较著名的140多个档案馆中,就收藏了前苏联档案3000多万件。近十年来,这些档案逐渐被解密,公之于众。

这些前苏联的档案解密以后,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都前往俄罗斯,大量购买、拷贝这些档案。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也有幸找到了一些珍贵的前苏联档案,通过这些档案的解密,我们也终于有机会看到,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当中,政治家们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原来,新中国和苏联的结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所当然,斯大林最初的选择又是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1945年8月14日的一份档案说起。

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秘密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谁能想到,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斯大林,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在寻找他的中国盟友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国民党,而不是中国共产党。

从斯大林来讲,他不太相信中国共产党,他没有想到后来中共会有这么大的发展,所以他对中国和在整个亚洲的战后安排主要是和国民政府打交道。另外,他也认为他想得到的东西(中国)共产党不可能给他。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当时,斯大林对远东的战略考虑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把外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分离出来,形成广阔的安全地带;第二,是恢复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以保证苏联在太平洋拥有出海口和不冻港。而要获得这些利益,斯大林就必须得到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保证。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中华民国和苏联,将共管长春铁路30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同时,中华民国政府还在条约中声明,日本战败后,如果外蒙古公民通过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他(斯大林)逼着蒋介石签条约的时候,150万苏联红军已经占领了整个东北。你签还是不签?斯大林说,你要签。第一,新疆的问题我给你摆平了,因为1944年11月7日新疆暴动是苏联策划的,他要控制整个北疆,说这个事儿我给你摆平。第二,你要签了条约,我只承认你是中国唯一的领袖,我绝不支持共产党。第三,你要签这个条约,三个月后我就撤军,否则的话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撤了。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蒋介石签下了这个城下之盟,但是,对于苏联提供的保证,他却还是将信将疑。斯大林真的会不支持共产党吗?这个时候,在延安,毛泽东也在思考着几乎相同的问题。早在1945年4月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曾信心满满地表示,苏联一定会援助我们。当时,他甚至用手比画着自己的脖子,对台下几百名代表许诺说:“国际援助一定要来,如果不来,杀我脑袋。”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的消息传到延安,这让毛泽东非常兴奋,国际援助果然来了。他立刻感到,这是一个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人民政权的天赐良机。

8月10日,中共中央连发七道命令,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各部,利用苏联出兵和日本投降造成的权力真空,控制广大的原日伪占领区,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中国的半壁江山。

毛泽东也在党内做指示,就是一个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占领大中城市,陈赓马上接管南京,还通知新四军包围上海,然后发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这样里应外合拿下上海,甚至那会儿(就连)江南五省的省长,中共中央都任命了。还有上海市的市长,南京市的市长,想一举拿下华中华南。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但是,中共中央的命令刚刚下发到一线部队,蒋介石的电报就送到了毛泽东的手中。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对此,毛泽东根本不予理会。在他看来,这完全是蒋介石与美国的一场和平阴谋。不料,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8月14日、20日和23日,中共中央收到了三封来自莫斯科的电报,再三劝告毛泽东必须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斯大林是(在)抗日的时候劝我们跟国民党联合抗日,抗日胜利以后,他劝我们联合建国。他就不希望我们打仗,他对共产党的力量没有信心,他来的电报是说你们不要再打了,再打就会把民族引向灭亡。毛主席看了那个电报以后非常生气,(他说)我就不相信人民要解放,民族就会灭亡。

——师秋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 师哲之女)

虽然这些电报都罕见地使用了俄共(布)中央的名义,但是很明显,这是斯大林的意思。而斯大林考虑的当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因为,中苏同盟已经保证了苏联的利益,那么,斯大林没有理由再为中国共产党冒一点的政治风险。

斯大林对毛泽东施压,坚持要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就使得蒋介石大受鼓舞。对蒋来说,如果能用东北和外蒙古换取全国胜利,那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是,蒋介石似乎忘记了,斯大林除了是苏联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同时,他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斯大林的双重身份,似乎注定了他和蒋介石政府之间,将不会太平。1945年10月,斯大林与蒋介石的第一场矛盾,就从两封电报开始了。

1945年10月1日,国民政府照会苏联外交部,希望苏军同意国民党军队乘坐美国舰船在大连港登陆。但是,10月6日,苏联外交部却答复:“按照中苏条约,大连是商务港口,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之港口,苏联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军队在大连登陆,因其违反中苏条约。”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蒋介石的头上。苏联的这种表态,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以来,还是第一次。

其实,在中苏条约里,并没有规定不允许任何军队登陆大连。但是,要眼睁睁地看着美国的军舰开进东北的腹心地带,这是苏联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因为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就和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明确了苏联在远东问题上的底线。

雅尔塔协定,斯大林认为他跟美国也达成了一个妥协,以长城为限,长城以外是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不干预。这就和东欧一样,长城以内,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斯大林不干预。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而事实上,蒋介石请求美国军舰帮助他运兵,根本不是要与苏联作对,也不是想帮助美国插手东北事务,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付共产党。

原来,早在194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就对东北形势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党我军在东三省之各种活动,只要它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之义务,苏联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并寄予伟大之同情。”而就在第二天,8月30日,第一支中共的关内部队就秘密开进了东北。8月31日,他们甚至与苏军协同作战,一举攻占了山海关。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有计划地向东北派驻干部团和工作组。

现年90岁的何方,当年就是从延安前往东北的干部之一。

我们9月2日从延安出发,大概是9月1日,还是8月31日, 开了个欢送会,就是动员大会。那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到重庆去谈判了。8月28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代主席是刘少奇,所以给我们讲话的就是刘少奇。他说,东北怎么回事,他也一概不知道,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他说和你们一样,反正就是我们争取那里的人民,争取那里的地方,能争取多少就(争取)多少。

——何方(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时任延安进东北干部)

到了9月下旬,中共的部队在东北已经发展到了4.6万人,而此时,国民党的军队还远在福建沿海和大西南。根据国民党军部的计划,大规模运兵起码得到年底。为了先共产党一步抢占东北,蒋介石才不得已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求助,希望用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进入东北。

10月13日,国民党第13军和52军在秦皇岛登陆,随后,他们就在美军的帮助下向周围扩展,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仅帮助国民党抢修被八路军破坏的秦皇岛到山海关的铁路线,而且还武装执行护路任务。但是蒋介石却没想到,这正是犯了斯大林的大忌。

他(斯大林)必须要千方百计地保证东北没有第三国势力进去,只有中国人在那儿,但是蒋介石不同意,美国人不同意。那么这种情况,斯大林就采取一个破罐子破摔的方法,你们既然不同意,那我就把中共军队引进去。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10月25日,苏军代表通知中共东北局:“如果过去进入东北需要谨慎些的话,那么,现在你们应该以主人自居,放手去干。”

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到了1945年的11月初,中共军队已开始大批进驻东北各大中城市。同时,华北地区平绥、平汉、同蒲及津浦各路均被我军切断,国民党军通往东北的陆上通道全部被堵死。面对这一大好形势,毛泽东感到信心十足。11月3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明确提出“竭尽全力,占领东北”的战略方针。

然而,就在同一天,国民党第13军和52军,通过美国海军陆战队抢修的从秦皇岛到山海关的铁路线,向八路军把守的山海关发起了大规模进攻。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11月17日,国民党东北行营突然从长春撤回关内,当天,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苏联故意蔑视中苏条约的条文与精神,蓄意阻扰正常接收,支援中共军队抢占东北”。蒋介石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将东北问题上升为国际纠纷。

东北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为了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斯大林马上又转变了态度。11月20日,苏军正式通知中共中央东北局:“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之处不准与顽作战,不准有共产党军队存在,中共军队一律撤至50公里以外驻扎。”苏联反复无常的态度,令当时的东北局干部至今记忆犹新。

形势一紧,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搞坏了,(苏联)红军就交给我们了。关系一好,他(蒋介石)逼着(苏联)红军撤退, (苏联)红军就要交给国民党 ,就把我们请出来了,逼着我们。这样子三方在拉锯。

——何方(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时任延安进东北干部)

由于苏军当局的承诺和配合,自1945年11月下旬起,国民党军相继占领山海关、锦州等东北战略要地。一个月后,国民党东北行营又陆续接收长春、沈阳、哈尔滨、辽北省、松江省和嫩江省,南满大部分地区的政权落到国民政府手中。而中国共产党则在北满和广大农村地区整顿部队,等待战机。

面对斯大林的反复无常,面对东北的困难局面,毛泽东将怎样破局?而斯大林又将怎样调整自己的远东战略,保障苏联的利益呢?

斯大林在东北大打中共牌,运用各种政治手腕要保住苏联的远东利益。毛泽东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国共产党就能这样甘愿做苏联的一个棋子、一张牌吗?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苏联的评价经常是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后来能在东北站稳脚跟,和苏联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在前苏联的解密档案中找到了这么一些讯息。

这是1946年10月16日,周恩来亲笔签字的收条,上面显示,苏联曾直接向中共提供5万美元的现金援助。而这仅仅是当时苏联援助的一小部分。

苏联跟中共的关系毕竟有很强的利益的一致性,相对于跟蒋介石比跟国民政府比,中共无论如何是亲苏的,所以他们(苏联)对中共即使有怀疑,不太信任,但是总比对蒋介石的关系或者这种信任要多,也就是保持一个中共的政权比保持一个国民党的政权要好。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6年春,按照计划,苏军开始陆续从东北撤军,与此同时,苏军开始秘密安排中共中央东北局接管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在撤退之前,苏军还特意给东北联军留下了大批缴获的日军装备。

(我军)在哪儿发现一个仓库,就和他们交涉,他们也是主动地(对我们)讲,什么什么地方有一个军火库,你们赶快去人,我们要走了,撤退了。

——何方(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时任延安进东北干部)

内战爆发后,苏联还通过朝鲜向东北供应或交换军事物资。据统计,到1947年6月,苏联通过朝鲜运送给中共东北局的物资共有4批,800~1000个车皮。这些物资包括军服、军鞋、炮弹、引信、无烟火药、迫击炮等各种军需用品。几乎是中共部队需要什么,苏联就会想办法提供什么。

到了1946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布匹,部队没衣服穿,也需要苏联帮助。根据档案记载,由林彪直接给斯大林打电报,要求弄多少布,我们用粮食来换。所以和苏联的关系实际上很密切,还是互相配合的。

——何方(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时任延安进东北干部)

根据档案显示,从1946年底至1947年底,苏联与中共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2亿卢布。不仅如此,苏联还在旅大地区向中共移交了大批工厂,帮助建立了4个合营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对东北的物资供应。苏联还派遣大批专家协助修复东北铁路网,帮助中共培训技术人员,并以贷款,或者易货方式为中共提供铁路物资8760万卢布。

尽管,在苏军撤离中国后,毛泽东曾告诫在东北指挥作战的林彪:“内战既开,应全靠自力更生。”毛泽东还嘱咐即将赴苏联治病的罗荣桓:“勿向苏方提出过高与过多要求。”毛泽东的指示非常明确: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打败国民党。但是,从这些已经解密的档案来看,苏联的援助对于中共在东北站稳脚跟,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甚至最终解放东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援助,一个由中共与苏联建立起来的中苏同盟,打下了基础。

到了1948年,中国共产党逐渐在东北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这个时候,斯大林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共军队,援助就更加积极了。中共方面也因此有理由相信,斯大林是诚心诚意要帮中共夺取全国政权了。但是,到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即将进入山海关,就在这样的胜利时刻,斯大林与中共的关系却又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苏联解体,前苏联档案解密,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二战”后,斯大林第一选择的中国盟友为什么不是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中,这些解密的档案,究竟透露出了政治家们怎样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