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2961600000015

第15章 绿色文化时代来临了(11)

鱼翅,原是以鲨鱼鳍为食料烹制而成的奢侈消费品,在许多高档餐厅里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份。但是在国内鱼翅消费中,约四成是假鱼翅(仿鱼翅或者人造鱼翅)。干货市场上塑料袋包装的食料“素鱼翅”,名为“合成翅针”,主要成分是食用明胶、海藻酸钠。假鱼翅制作与消费遍布大半个中国,风靡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大城市,一时间成为这些地方餐饮业的高端厨艺和高档菜肴。有记者卧底进行调查,还原假鱼翅的出笼过程,央视新闻频道于2013年1—2月间持续予以报道。

人造鱼翅被称为“海味银丝”,是利用食用明胶、海藻酸钠、精盐、食用氯化钙等原料加工而成,成品洁白、味鲜、脆嫩,口感胜似粉丝。制作过程包括了原料液配制、氯化钙水溶液勾兑、粗细不等粉丝状的鱼翅成型等环节。据某地专业部门抽检结果:“素鱼翅”中镉超标,严重的超标10倍,镉超标会伤害人的肝、肾;对10家酒店的鱼翅羹进行“DNA”检测,均未查出鲨鱼成分。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对于鱼翅等高档海产品还没有国家标准,更没有专业的鉴定机构;作为一种海产品,真鱼翅本身含有的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完全可以通过食用猪蹄、凤爪等食物来摄取;即便是真鱼翅,作为海洋中高端动物的有机体,其中也存在聚集起来的海水中有毒污染物;从保护海洋生物角度,也不提倡鱼翅消费。至于假鱼翅及其成品对人体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7)地沟油、潲水油等问题食用油 据 2011 年 9 月 13 日央视新闻联播: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等部门查获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食用地沟油100多吨,然后顺藤摸瓜打掉了跨浙江、山东、河南等14个省的制假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地沟油取料餐厨垃圾、煎炸废油和地沟污水,经过打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消费者”,“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便得到证实。

“地沟油”是一种餐厨垃圾的衍生物,因为被使用过,一般里面都含有食盐,会产生钠离子,还会有铝、铁等金属离子,二次流向餐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是,这些地沟油黑窝点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标志着地沟油“地下产业”从小作坊走向工业化和精炼化。目前所有检测标准都是对照正常食品制定的,按照标准化的指标去检测,不能辨识“地沟油”。因此,加工后的地沟油通过地下渠道不断地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冒充高级调和食用油,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

食用地沟油含有国际上公认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轻则腹痛腹泻,长期食用则导致发育障碍、肠癌、胃癌等病症。有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实有地沟油在200—300万吨,普通人家每吃10顿饭就要碰上1顿地沟油饭菜。

“地沟油”事件曝光仅有月余,重庆市九龙坡区警方联合行政执法部门,摧毁了一条横跨重庆、四川、云南、河南、湖南、贵州多省(市)的“潲水油”产销链。“潲水油”是指不法商贩把收集到的潲水,经过水油分离、过滤、去味等处理后,重新得到的油脂。既然由残羹冷炙、厨料垃圾加工而成,潲水油跟地沟油的原材料差别不大,即便是工艺有所不同,“潲水油”应该是“地沟油”之变种,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执法民警称:尚无明文规定“潲水油”是有毒有害食品,对不法经营者定罪存在困难;潲水油多项指标可达到或者接近食用油指标,难以检测;潲水回收炼出“潲水毛油”能卖到3000元一吨,获利达百倍。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警方所掌握的大量证据充分证明,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此前一些专家声称“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且炼制费用昂贵、得不偿失”之类言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事件曝光。2012年4月3日《新京报》报道: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破获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案件,案发地点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的一个城乡接合部,违法生产持续一年。

所谓“新型地沟油”,是由屠宰场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后内脏一些膈膜,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以及变质的动物内脏。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在当地不止一家,还有一些个体熬油户,原料取自屠宰场的废弃物,熬制出来的动物油被统一收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了安徽、上海、江苏、重庆等省(市)的一些食品油加工企业,用来制成食品或者用作火锅底料。警方捣毁炼制新型地沟油工厂、黑窝点达13处,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超过3200吨。

地沟油呈现从东部地区向西部乃至边疆地区蔓延之势。据中新社消息,2012年6月7日,贵州花溪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第一起制售地沟油犯罪案件,案犯收购潲水油、劣质猪皮油等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24.6吨,销售至多家餐馆。同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查获8吨疑似“新型地沟油”。

时评认为,“地沟油”“潲水油”事件提醒我们:生活垃圾安全处理与物质循环利用问题到了非彻底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对它们做有利于社会的回收利用,那么就会被一些掌握“风险科技”的人进行危害于社会的回收利用,并牟取黑心暴利,公众将遭受多向度的损害。由于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生活垃圾既需要大笔资金,又需要相关技术设备,这不是哪一个普通企业或者社会团体能胜任的,只能由财政、科技等政府职能部门协作经营。食品行业产生的垃圾回收利用,是一个亟待攻关的大型科研课题与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有志于此项事业的人士将会大有作为。

工业用油变身食用油。据2012年5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在昆明市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抽查结果发现,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瑞油脂)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和工业用鱼油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所生产的“吉象”牌散装猪油、桶装猪油、猪油植物油调和油产品在云南境内销售。丰瑞油脂是集油脂油料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不仅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油脂生产和贸易企业,而且承担着云南省食用植物油的中央储备任务,拥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多项殊荣,企业领导对外声称该企业生产从原料采购、生产到销售三个环节都实行检测。

有油脂企业专家尖锐指出:油脂企业掺混工业用油而加工食用油的不法行为是受暴利驱使的,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之间有着巨大差价,一般工业用猪油每吨不足4000元,而食用猪油中的精炼板油现在每吨达18000元;工业用猪油是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它的卫生指标不高,炼制比较粗糙,甚至可以用死猪、瘟猪、猪的下脚料炼制。由于工业用猪油中化学污染物和贵金属含量高,所以是严禁食用的。

另外,据南方日报、央视2012年1月4日消息:2012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查结果,广东云浮市、深圳市市场食用油多批次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超标,有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比国家规定的最高值高了265﹪,有的餐馆和酒楼食用油超标近于4倍。此前的2011年10月4日,广东惠州和湛江两家粮油公司的花生油,曾经被查出黄曲霉毒素超标。专家介绍说,黄曲霉毒素超标源于原料花生霉变,原料有没有黄曲霉毒素很难把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毒性要在加工温度超过280℃时才可以破坏,一般的烹饪方法没办法去除。

小贴士

如何鉴别食用油?在选购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看透明度和色泽。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态,问题食用油因为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下降。纯净的植物油通常无色,问题食用油因为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会带色。还要看一看是否有沉淀物。

二嗅:嗅一嗅,辨别一下是否有怪味。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用指头蘸一点涂在手掌心,双掌心合十摩擦,待到发热时凑近鼻孔嗅一嗅,有臭味的可以断定是地沟油,有其他异常气味的可能是问题食用油。三尝:取出少许,亲口品一品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说明已经发生酸败,引发恶心感觉的可能是地沟油。四听:取出装瓶底部一两滴油,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听声音。燃烧中没有声音发出的为合格产品,发出响声的说明水分超标,视为不合格产品。

(8)“蘸药”的猕猴桃 2011年6月初,有记者在陕西省“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采访,一位果农介绍了膨大剂给猕猴桃增量情况:“正常生长的猕猴桃,成熟之后大小应该和油桃差不多大,重量在四五十克左右,如果水分和营养非常好,大的可以长到100克。蘸了药的,大多数可以长到80克到140克,大的甚至超过200克。”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马召镇一位果农告诉记者:“没听说谁家不用膨大剂,不‘蘸药’不行,果子个头达不到‘商品果’要求的,贵贱都卖不出去!”当年依靠膨大剂将使猕猴桃净增产三分之一,全县产量超过8万吨。

另据报道,江苏省丹阳市瓜农的西瓜因使用膨大剂发生大面积爆炸。

专家介绍:葡萄、甜瓜等果品也使用膨大剂用于增产。我国目前批准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有540多种,是全世界使用调节剂数量最多的国家。

关于“膨大剂”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朱毅副教授说:“果农只看到眼下的增产,没有看到长期的对于品质的破坏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表示:膨大剂现在在我国的使用有泛滥趋势,“很多化学制剂潜伏期是10年到20年,还没有相关人体试验证实膨大剂对人体无害,这就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9)农残茶叶 2012年5月初,有记者深入浙江省某县多个产茶乡(镇)采访,了解到当地茶农担心农残超标,自家不喝夏秋新茶。虽然茶区目前推行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硫丹、灭多威等禁用农药被用到茶树上。有茶农表示:“毒性大的农药杀毒效果好,有效时间长,一个月喷一次就行了”,“那些毒性不强的农药见效太慢,而且有效时间短。”春茶农残会少许多,有茶农说:“我每年只采春茶,春茶几乎没有农残。”但是,并非无人采收夏秋茶,因为“要是采夏秋茶,每亩地收入大概增加一倍。”如果采夏秋茶,发现有虫子时就要喷药,由于夏秋气温升高,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茶农从5月开始就要喷施农药,一个星期至半个月一次;“嫩芽发出来要一个月,如果中间生了虫子,还是要喷药,但是只要嫩芽发出来,不管到没到间隔期,还是有人会去采。”茶叶农残是难以避免的。

(10)假茅台酒、问题啤酒和风险大白菜 近期,权威媒体连续报道“茅台造假”事件。央视《中文国际》2012年4月27日播报,茅台镇著名的白酒一条街上,几乎每家店里都在出售各种档次的假茅台,情景令人触目惊心。此后相关细节不断被抖搂出来。尽管贵州省仁怀市工商部门声言假茅台“很早以前出现过”“现在应该没有”,但是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制售假茅台酒需要的茅台包装标签是由茅台酒厂内部工作人员倒腾出来的,因此假茅台酒从外包装上根本看不出破绽。贵州有官员称“市场上90%的茅台酒都是假酒”,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具有一定真实性”,专卖店售假酒是持续多年的公开秘密。2012年8月20日央视财经频道《食品安全在行动》栏目播报,“山沟里造出假茅台”,曝光了发生在贵阳市城乡接合部的一起茅台假酒案。不法分子把普通散酒灌装成茅台酒,仿正牌茅台酒的外包装,通过当地物流中心发往四川、重庆、广州、上海等全国大城市销售。

“啤酒的猫腻”着实令啤酒消费者感到惶恐。2012年8月20日央视财经频道《食品安全在行动》栏目,播报了吉林省四平市一家啤酒企业往啤酒里添加过量液体甲醛和工业盐酸。据说是为了增加啤酒口感,延长啤酒保质期,但是国家质检总局专家指出,这类添加物是有毒而高致癌物质。

含有甲醛的大白菜。2012年5月20日,广州检查出含甲醛白菜122吨。甲醛,无色水溶液或者无色而有刺激性的气体,能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按照任意比例混溶,35﹪—40﹪的甲醛溶液叫“福尔马林”;主要危害是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在室内当甲醛浓度大于0.08g/m3时会引起眼红(痒)、皮炎、咽喉不适(疼痛)、打喷嚏、胸闷、气喘等症状,长期低浓度接触它,会引起头晕、乏力、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时引起哺乳动物基因突变,增加血癌和淋巴癌发病率。在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生产与保鲜过程中,生产者违禁使用甲醛、敌敌畏、六六粉等农药,污染了这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