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的梦其实并不是梦,只是他突然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来。小河遇到了来自沙漠的阻碍,本以为就此结束生命,但是沙漠提醒了他,要想跨越这片沙漠就必须改变现在的自己。似懂非懂的小河最终选择了改变,才完成了继续前进的梦想。其实,人的生命历程往往也像是一条小河,当遇到困难,无法跨越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坚持自我,坚持最初的原则,那就很难突破困境。这就启示我们,当身处困境的时候,适当地放下自我,懂得变通,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好比,当你烦闷时,如果一直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心情只会越来越糟,甚至还会走进死胡同,这个时候倒不如改变一下方向,卸下原本坚持的东西,看似你放弃了什么,但实际上,只要你依然是你,生命会因这暂时的“放下”而接受更多。
要做一片湖
某甲在事业上遇到了困难,面临即将失去整个公司的困境,他痛苦万分,不甘心这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而得来的事业就这样毁于一旦。已近中年的他,脸上布满了忧伤,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就说起现在的自己已经一文不值,公司没了,还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妻儿。朋友不忍心见他如此消沉,就讲了一个故事给他听。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甚至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有一次,他的师傅叫他去买了一包盐,然后让他把盐放在一只杯子里,并要求年轻人喝一口。年轻人很听话地喝了,皱着眉头说:“好咸,好苦!”接着他的师傅又把年轻人带到附近的一块湖泊边,抓了一把盐投进去,“你再尝尝,看看是什么味道。”年轻人便捧了一口湖水放在嘴里,然后说:“蛮新鲜的。”“还有咸味和苦味吗?”师傅问。“没有了。”年轻人似乎已经恍然大悟。师傅见弟子渐渐舒展了眉头,才开始说:“其实生命里的痛苦就好比这些盐,同样的分量,为什么在杯子里很咸很苦,而在湖泊里就没有味道了呢?”
朋友说完看着某甲,“我想说,人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痛苦,但是,究竟你体验到的痛苦有多重,这完全取决于你将它盛放在哪里……你失去了事业,但那仅仅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还有妻儿,假如还是一如既往地痛苦下去,你就真的什么都给不了他们了。”某甲听后,沉默了很久。但是第二天,朋友就看见了一个笑容满面的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在大街上散步,脸上是享受,也是轻松。
人生难免会遭遇痛苦,上帝分给每个人的盐都是一样多的,但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十分快乐,仿佛一点烦恼都不曾有过,而有的人则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呢?也许这就是因为他们用来盛放痛苦的“容器”不一样吧。因此,当你不开心、身处痛苦的时候,千万不要作杯子,杯子只会放大你的痛苦,而要将胸怀敞开,努力扩大它的面积,如果它足够宽敞,便好比一片湖,那么,微不足道的痛苦就什么也不是了,只有这样,才有资本做一个快乐的人。
最快乐是多快乐
曾经有一个人说他并不快乐,大家都笑话他:“你有一个有钱的老爸,现在还有你自己的事业,银行里的钱这辈子都花不完,你还说你不快乐?”他想,也对,既然有这么多钱,我就不相信还买不来快乐。于是他日日游玩,几乎吃遍喝遍了他认为最可以令他快乐的美食,他也去过很多地方,欣赏了所有他认为可以带来好心情的风景。但是事后,想起种种,他还是不快乐。某天当他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地上打子弹的时候笑颜如花,于是他走上前去问:“孩子你快乐吗?”男孩奇怪地盯着他说:“我很快乐呀!”一路上他还看见很多开心的人们,询问的结果都是“很快乐啊!”“就算现在是快乐的,那以后呢?”“现在快乐就够了,很多很多的‘现在’不都是过去的‘以后’吗?”
当他依旧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一个人告诉他说:“去找那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穿上他的衣服,你就会变得和他一样快乐。他就住在某某镇上的一个山顶上。”但是他来到这个镇上始终找不到这个人的影子。一晃十年过去了,他一直活在不快乐里,有时候都想早点结束这痛苦的生命,但是他还放不下所拥有的一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就住在一个山顶的洞里”,于是他又执着地找到了那里,一进去他就看见一个赤身裸体的人,便问:“先生,请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在这里住吗?”那人说:“对,就在这里。”“那他是谁?现在在哪里?”“就是我,我就在这里。”那个人回答说。于是他就向那个人提出想借他的衣服穿穿的请求,没想到那人说:“你没看见吗?我从来不穿衣服。”
快乐的人不穿衣服?其实这衣服有时候只是内在心灵的束缚,代表的是外在世界的诱惑和欲望。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总是想着要快乐,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快乐究竟是什么。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假如脱去这爱恨、得失、聚散、悲喜的外衣,或许就会顿悟出如何才是快乐的人生。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枚青橄榄,仔细咀嚼方有甘泉般的清醇,但始终都会有难以言说的苦涩。人类不可能不穿衣服,也即人类实际上不可能避免那些所谓的束缚,关键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这些矛盾。适当地忘记,适当地放下,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欢乐无穷又悲苦欲绝,一如情感,一如生活”,歌德如是说。是什么让人们总是不快乐?其实是自己。生活原本就百味俱全,没有苦的对比,哪里有甜的美味?没有悲苦的存在,哪知幸福的喜悦?没有痛苦的搀和,怎有追寻快乐的执着?
如果你快乐,请传播
有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孩患了重病,必须立即做手术。最后父母将她送进了一家大医院,前来为她就诊的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医生郝武德·凯礼,因为听说病人是某座城市转来的,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亲手将她的病治好。手术之后,医生对女孩也很关照,但是从来没有正面和女孩交流过。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女孩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稳定,并渐渐开始康复。出院的那天,按照规定女孩一家要将手术费用以及这段时间住院的钱付清,女孩明白也许这笔账将要用她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还清了。然而打开账单的那一刻,女孩以及她的家人都愣住了,账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杯鲜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署名是郝武德·凯礼医生。
原来,在若干年以前,当这名郝武德·凯礼医生还在读书时,他为了给自己的攒够学费,而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推销货品。有一天晚上,可怜的郝武德·凯礼几乎难以坚持了,寒冷与饥饿折磨着他,那时有一束暖洋洋的灯光从一个小窗户里散布出来,促使他决定抓住这最后一线希望。于是他便敲开门,原本是想讨口饭吃,但是开门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这让他立即失去了勇气,最后只说想要一杯热水暖暖身子。女孩很显然是看出了他的窘迫,于是从屋里端出满满一大杯鲜奶递给他,当他不慌不忙地喝完并问需要支付多少钱的时候,女孩说:“你不需要支付我一分钱。母亲教导我们,要将幸福与快乐传递,为此不求回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郝武德·凯礼记住了,并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个爱的美丽循环,很多人读过这个故事也许会想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没错,付出的同时,你也会收到相应的回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也是一种传播,就像美丽的女孩曾经对郝武德·凯礼说过的话“要将幸福与快乐传递”。一个人快乐是快乐,两个人一起快乐便是幸福。如果快乐的人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他人,相信世界一定是一片暖洋洋的天空,那么你的快乐也会更加持久。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快乐和幸福,如果此刻的你是快乐的,那就将它快点传递给你身边的人吧,亲人、爱人、朋友、同学、同事……当快乐成为接力,你也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快乐。
接受残缺,千万不要同情自己
张亮年幼时期患了一场大病,保住了性命,但是从此却不能再站立或走路了。父亲是邮局的干部,便在张亮毕业后给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着的工作。工作三年之后,张亮意外地辞职了,当被问起为什么的时候,他能看出周围人眼里对他的同情,有的甚至还充满了不屑和怜悯,自尊心极强的张亮再也不想待下去了。辞职以后的张亮先自己开了一间小小的书店,可不到半年就因城市拆迁而关闭。之后他又和其他人一起开了一家印刷厂,但是一年之后就因合作人背信弃义而不得不停止经营,同时也负债累累。父母都劝他还是乖乖回去上班,别再折腾了,一个正常人创业都得到处碰壁,何况是一个残疾人呢?
但是张亮依然没有放弃,有了前两次失败的经验,第三次,他开了一家小饭店,一年之后竟然盈利两万多,渐渐好起来后张亮又开了两家连锁饭店,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十年之后,这座城市的人都知道残疾人张亮已经是好几家大饭店的老板了,他开的饭店已经散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后来,张亮娶了个漂亮贤惠又能干的妻子,生活美满而温馨。
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经验的时候,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个残疾人,这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我只有接受,其他别无选择,当别人同情甚至怜悯我的时候,可以!但就是我自己不行!否则就会悲天悯人,成为一个只会抱怨的懦夫,那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啊,任何人都可以同情自己,但就是自己不可以!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残疾人或者罹患重病的人,哪怕是健健康康的正常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都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自怜自叹、长期被这种情绪所左右的人是很难走出阴影、振作起来的。不是依靠身边的亲人、朋友,就是从此消沉、一蹶不振,认为这就是命运。
要知道,人生怎能尽如人意,上帝在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关闭一扇窗。但是也有人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打开一扇窗。完美是相对,却并非绝对,面对残缺如果只是一味地消沉、悲悯,那么很可能连那扇开着的窗也会关上。所以,假如不得不面对,那就接受,千万不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自己,而应当更加努力更加勇敢地鞭策自己,克服心理上的缺陷,不给自己停止前进的理由,然后才有机会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那个时候你就发现,原来人生也有残缺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