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说到“磨洋工”,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尤其喜欢听竽吹奏的音乐。再加上齐宣王爱好听合奏,因此,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会让他手下300个善吹竽的乐师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被南郭先生在无意间听说了,他觉得这是一个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机会,于是便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自己是一名有名的乐师,说自己吹竽的时候百兽都会被其感动,而自己愿意将自己的技艺献于大王。
一番话说下来,听得齐宣王甚是高兴,于是不加考察便将南郭先生编入了那300人的乐师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与这300人一起合奏给齐宣王听。实际上,南郭先生根本不通乐理,压根就不会吹竽,但是因为他混在这乐师的队伍中假装吹奏,还学着别人摇头晃脑的动作,一时间还真看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得意极了,就这样靠着蒙骗过了一天又一天。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齐宣王便过世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与齐宣王的爱好相同,也喜欢听竽吹奏的音乐。但是与齐宣王不同的是,齐湣王喜欢听竽的独奏,于是便发布了一道命令,要乐师好好练习技艺,然后一个一个地吹奏给他听。
乐师们在得知命令后都积极地练习,想要在新的大王面前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会吹竽,如果被大王发现了,自己难逃一死,于是他只得决定连夜逃走。
点评
“滥竽充数”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已久的故事,用现代话说,南郭先生就是出工不出力,拿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磨洋工”。现在,我们可以实行“科学管理”,要求磨洋工的人一个一个地吹奏了。
慎用“光环效应”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受到管理方式不当的影响,现代很多企业中尚存在着“只重视使用,却忽略了培养”等诸多弊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疏漏,已俨然成为遏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培养和使用人才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日益激烈的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无非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人才是企业得以生存下去的保障。因此,怎样管理好人才、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企业实现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所谓“光环效应”,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在评价员工时,存在以点带面的评价倾向,从而过分夸大其优点或过激指责其缺点。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是失当的,会导致部分员工被积极肯定的绚丽光环笼罩着,处于自我满足的工作环境中;生活在“否定光环”下的员工,则渐渐消极倦怠起来,感觉自己无力承担岗位职责,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两种结果:要么跳槽另谋高就,要么潜伏于办公室中拖累公司的业绩。
可见,“光环效应”无异于一叶障目,是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他们单凭印象评价下属,跳过了全方位认识人才的过程,很多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长期被这种光环所迷惑。
盲目地利用光环效应,扭曲了企业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大大降低了人才评价的可信度,成为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案例
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用1亿英镑在菲律宾新建分厂,然后把该厂的管理重担交给身在意大利的另一家分厂的负责人。这个人在意大利的业绩相当好,他擅长于技术工作,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高层领导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认为他完全可以将菲律宾的分厂发展壮大。但几个月过后,他们才认识到自己作出了错误的决定。他在生产线技术操作上的确是个好手,但他并不了解市场经济,也不懂如何处理公共关系。
总部高层忽略了这些,将他调往菲律宾后也没有另派他人协助管理。
盲目的信任让他们自食了恶果,开始是工厂迟迟不能开工,接着是生产的产品卖不动,最后这家食品公司只好关了这家分厂,1亿英镑打了水漂。
点评
由于忽视了对人才的全面了解,致使这家企业的高层受“光环效应”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决定。可见,光环效应会导致领导认知上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全方位地了解和使用人才。案例中被指派的这位管理者,在技术层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也会是佼佼者,做领导的不能受制于这种光环效应的诱惑。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全面了解一个人之前,不能拿事先得到的信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不能一时冲动,靠个人印象作出决策,要考虑多数人的看法。在使用人才方面,我们只能通过全面地了解作出综合的评价,才能有效地管好和用好人才。
发挥“鲶鱼效应”
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类天生的智慧,可以掌握无限的知识。”而科学家也证实,人类大约有90%~95%的潜能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在等待发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是懒惰的,他们要么没有雄心壮志,要么就是有宏大的目标,但是却没有执行的勇气。他们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没有理性,不能自律,喜欢盲目地跟随他人,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原因便是安逸的环境造就的。
此外,造成人们懒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都会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所以贪图享受也就在所难免。这时,如果遇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危机感,从而产生竞争力。因此,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对激发人们身上所蕴藏的斗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案例
人们都知道沙丁鱼肉质细腻,特别是鲜活的沙丁鱼,更是味道鲜美。
因此即便是鲜鱼的价格很高,人们也会被沙丁鱼的鲜美吸引得争相购买。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出海打鱼的人们。因为,沙丁鱼被打捞上来后,不容易存活,很容易死掉。所以,为了能够让沙丁鱼活下来,卖个好价钱,渔民们想尽办法来保证它们的鲜活,然而大量的沙丁鱼仍然在运输的途中窒息而死。
但是有一条渔船,每天都能将鲜活的沙丁鱼运到市场上贩卖,以至于渔船刚刚靠岸,便会被一抢而空。由于这艘渔船的船长将这个保存沙丁鱼的方法视为商业机密,所以外界一直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直到他去世后,这个保存鲜活沙丁鱼的奥秘才得以公之于众。原来,他在鱼槽中放入了一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因为在运送沙丁鱼的鱼槽中放入了鲶鱼,沙丁鱼便会变得非常紧张,不停地逃窜以躲避鲶鱼的攻击。在沙丁鱼求生的欲望下,便被活蹦乱跳地运回渔港。着名的“鲶鱼效应”理论也由此产生。
点评
“鲶鱼效应”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科学家们发现,如果在一个鹿群的活动区域内没有它们的天敌,它们便会因为没有危机感而不再奔跑,导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使其整体的繁衍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种群的灭绝。
由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引进专业的人才,不但可以带来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还可以激发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是保持企业高效运转的有效方法。新的人才的引进,会使原有组织内的员工受到震动,感到紧张,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使他们更加卖力地工作,以避免自己被淘汰。这样,整个企业便会显得生机盎然了。
用人之道,贵在慎始
作为一名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成立伊始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要将良将收在身边,使小人无法进入。经济学理论已经确认,在各种生产要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人。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管理和劳动者。这其中,其他的要素都是被动的因素,只有人才是能动的,因为企业想要发展,想要进行技术革新,想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想要争取更多的资金等,都是需要靠人来进行运作,离开了人,一切都将无法进行。美国的钢铁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和市场,但是只要你保留我的员工,4年之后,我仍将成为一个钢铁大王。”由此可见“人”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案例
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良相管仲的辅佐。
一天,齐桓公来到马厩视察,看到成群的骏马十分高兴,便问马厩里的官员:“在马棚里什么工作最难?”马厩的官员没想到齐桓公会问他这个问题,一时难以回答,只能愣在当场。这时相国管仲接过问题回答说:“大王的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吧!我以前曾经做过马夫,我认为编排圈马的棚栏是最难的,因为如果先用弯曲的木料进行编排,那么以后就都需要用弯曲的木料,笔直的木料便用不上了。如果先用笔直的木料进行编排,那么在以后的编排上,就都需要用直的木料,最终弯曲木料也就用不上了。”
齐桓公听后连连称是,他知道管仲是在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地告诉自己用人之道:曲直不相容,用人之道,贵在慎始。在开始选拔人才的时候,就必须慎重选择。如果开始用了君子,小人就很难进入,那么国家便会变得强盛。相反,如果开始时用了小人,君子便会被挡在门外,而国家也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是谗臣当道,那么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点评
一个企业凭借什么取得在市场上的优势?靠的是“人才”,“人才”是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决定了技术的高低和产品的质量,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抓住市场中转瞬即逝的机会。一旦失去了人才,一家企业所具备的所有优势都已经丧失殆尽。因此,企业是否能够在千变万化的市场浪潮中存活,并且成为弄潮儿,取决于在企业中是否有“良相”。
用比自己更出色的人
我们可能注意到,大雁在南飞的时候常常排成“V”字形的队伍,这是因为领头的大雁在前面开路,能够帮助左右两边的大雁制造局部的真空,减轻它们在飞行中的阻力。人类也是一样,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强的发展。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有打破陋习的勇气,有打造一流人才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避免成为被淘汰的企业。
而知人善用则是每个领导者所要面对的问题,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已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一个领导者敢于真正启用一个有可能超越自己的人,又能在一个阶段内与他和平共处,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强大推动力的重要因素。
想要合理地使用优秀的人才,首先,要给他们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其次,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这就容易招致企业中其他成员的嫉妒甚至反感。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管理者不能偏爱他们,这样极易打击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打击排斥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善意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从而使其他员工接受他们,创造出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这样不但可以留住人才,还能够在他的带动下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最后,一般有才能的下属往往都比较有个性,有时自作主张是他们的特点。作为一个管理者,想要驾驭他们就必须以思想交流为主,制度约束为辅的方式来领导他们。
在企业中,除了留住人才之外,作为管理者,更应当培养人才,鼓励下属在业务上超越自己。我们可能会发现,在那些大企业中的管理者大都是职位越高,心胸越宽广。所以,推荐自己的下属并非像部分管理者所担心的那样,会对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造成威胁,相反,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反而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如果作为管理者的你已经明白了以上的道理的话,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鼓励下属超过自己:首先,你要给他们提供机会,但不是强迫他们去做,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他们允诺,让他们知道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此外,作为领导者还应当适时地对手下的员工表达你的肯定与赞赏,这样才能使下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这样做也同样有利于你赢得支配下属的权威。
案例
当年,牛根生在伊利劳苦功高,而他本人又颇有大将风度,出手不凡,延揽人才,曾多次把高达数百万元的奖金全部分发给自己的下属,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牛根生为核心、对他个人忠诚的团队。这样的局面必然让总裁心中懊恼。后来,两个人矛盾激化,牛根生被迫离开伊利,创办了蒙牛。
点评
作为管理者,应当明确一点:下属在某一个领域比管理者强是很正常的。作为管理者,可以不懂技术,但是却可以通过对员工的有效整合管理,带领下属完成任务。所以,承认下属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强,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为发现、培养对企业有用的人才才是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
不拘一格用人才
一百多年前,龚自珍带着满腔救国热忱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现今这个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不拘一格用人才则体现出一种胆识和责任。
对一家企业来说,人才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不遗余力地将出色的人才留住。对待优秀的人才,应当从心底尊重他们,给他们灵活、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为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在春秋时期,百里奚得到秦穆公赏识的时候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