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12954700000007

第7章 巧妙说服人心,赢得更多支持(3)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与交往中,都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一心理战术,在对方疲劳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加强说服攻势,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成效。

第五节 凡事留有余地,以免自断后路

总公司交给分公司一个计划,让分公司加以完善。陈经理就将这份计划交给了企划部的小王,让他先做出一个样本,还问他:“小王,不会有问题吧?”

小王觉得是陈经理看重他,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说:“哪能呢,绝对没问题,您就放心吧!”

但是,三天后,陈经理并没有见到企划部的小王来向他汇报工作进度。于是,就直接找到他,问:“小王,样本做得怎样了?”

小王神色有些扭捏,支支吾吾地说道:“那个,那个计划没有事先想的那么简单。”

陈经理无奈下,只好嘱咐他继续努力,不要灰心丧气。小王似乎没听出陈经理的言外之意,还是拍着胸脯说:“我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看着他充满自信地再次拍着胸脯,陈经理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让他出去了。

还有一个销售员潘凯的故事:

潘凯在一家企业的销售部工作。由于公关能力强,又刻苦勤奋,进入销售部的半年时间里创造了不俗的业绩。但随着市场进入销售淡季,潘凯明显地感觉到要想维持此前的销售业绩,难度越来越大了。但从经理的言谈中,潘凯明白经理对自己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芝麻开花节节高”,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为了避免因为业绩下滑,降低经理对自己的评价,潘凯找了个恰当的机会,与经理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潘凯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形势和销售工作面临的困难,告诉经理:根据市场情况,自己估计销售业绩较上个季度可能会降低50%。同时,潘凯谦逊地表示:自己刚刚加入销售部,经验欠缺,希望经理能够对自己多多指教,帮助自己克服困难,提高销售业绩。经理也对潘凯的分析表示认可。

当第三个季度结束时,潘凯经过努力,销售业绩达到了上季度的80%。经理非但没有追究业绩下滑的原因,去批评潘凯,反而对他大加赞赏,认为他克服困难,创造了远远超出最初预期的销售业绩,更加信任潘凯的能力。

这两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切勿将话说得太满,不给自己留余地,如果中途出现了变故,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凡事切记要给自己留一点缓冲的空间,以保证自己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随时调整计划,也就能做到进退自如了。

一日,路边有一个摆摊的小青年,高高瘦瘦的,手里翻着《历代拳谱》,地上的摊子摆着几件民国的四季花大碗、几枚宋代的小制钱等等。

小王蹲下身,随手摆弄那些铜钱,捡起其中的一枚,问道:“多少钱一个?”

小青年抬头看了一眼,回答道:“五十。”

“贵了,顶多二十。”小王当然要讨价还价。

小青年仿佛烧着了狐狸尾巴,跳了起来,指着那枚铜钱,说道:“二十?你说笑吧, 如果二十,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小王也气急了,转身从身后的口袋里掏出上午淘换来的铜钱,足足十斤,倒在地上,他说:“二十就算了,十五一个,你点点吧。”

小青年看着这一堆铜钱,彻底傻眼了。

谁让你把话说得太满、太绝呢,那就别怪对方让你下不来台了。其实人的话就像一个水杯,不能倒入太满的水,一旦超出它所能承载的容量,必然会溢出来;或是一个气球,不可以灌入太多的空气,如果灌入的空气超出了它的容量,则会立即爆炸;因此,人在说话、做事时,同样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也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因为事情总会出现一些变化,也就是意外,而这些变化或意外都不是人事先所能想到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们在看一些名人或大人物接受采访和访问时,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不太肯定的词汇,如:大概、或许、可能、研究、考虑、评估、询问等等,这些不肯定的词语,其实是他们在给自己留退路;一旦他们将话说死了,如果出现意外,他们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或交际中,都不应该把话说满,比如,领导给你一项任务,最好说:“应该可以,我会全力以赴”等话,而不应该说:“可以,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这样一说,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了,完全没留后路。像前者那样说,不仅不会削弱你的诚意,反而你的上级会认为你够谨慎、稳重,因此会更加看重你、信赖你。即便真出现意外,也不会太责怪你。

古时的姜子牙,在不得势的时候,不仅别人看不起他,连她老婆也看不起他,总是没完没了地数落他,贬低他。可是,当姜子牙当上大周朝的丞相,他的妻子前来找他,想与他和好。然而,姜子牙却将一盆水泼在地上,对她说,如果她能把水收回盆里,夫妻就和好,最终他的妻子悻悻地走了。

还有战国时的苏秦,起先也是常常不得志,家人看不起他,尤其是他的嫂子常常贬低、唾弃他,然苏秦执掌六国帅印时,他的嫂子却反而极尽的恭维,让人耻笑千年。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最好不要对人过早下判断,说一些:“这人就是一个废物”、“这个人真笨啊”之类盖棺定论的话,时间在变,世界也在变,人自然也会变,没人会知道别人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遇到别人请求你帮助时,即便是可以满足的,也不要做出“保证”,尽量多用“我会试试”等字眼。

我们在做事时难免会出错,最好不要对人做出绝对的判断,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没有人会甘愿承受这种伤自尊的话,即便不会立刻作出反应,也会对你怀恨在心。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战术。

第六节 适当暴露真性情,能消除防范心理

我们在与陌生人沟通时,由于双方都不熟识,内心都对彼此存在着防备心理,可是一旦打破了这层坚冰,便会产生一定的信任感,方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真正开启对方的心扉。

在去往上海的火车上,小强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由于疲劳和无聊,他非常想找一个人聊天,旁边倒是有一个漂亮女学生。小强道:“你好,是去上海吧?我是北京人,想去上海做些服装生意,火车上真够无聊的,你也是吧?”由于小强的一番坦诚的自我介绍,消除了这个女孩的防备心理,因此,这女孩愉快地与他聊了起来。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已经成了现代人的行事法则,由此可见,现代人的防备心理有多么重,总是我防备着你,你防备着我。正因为如此,才要适当地坦白以获取对方的好感,使对方的防范心理得以削弱。就像上文中的小强,就是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目的,让对方感到他的真诚,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信赖感,愿意与他攀谈,从而使双方都有了一段愉快的旅程。

我们都知道,防范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卫心理,也就是把别人当成假想敌的一种自我保护,消除这种防范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与人相处,真情最能触动人心。

有时,我们需要适当地坦白自己,或是暴露一些无关紧要的缺点,以打消对方的戒心,这样对方才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交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不会运用,反而在上司面前自吹自擂,把自己夸得十全十美,殊不知,这样反而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老油条”,激起他人的反感。

偶尔自曝其短,袒露真实自我,示人以诚,这是人际交往中行之有效的心理策略,在很多方面都能加以应用。

例一:在面试时,有个小伙子说:“我对这份工作非常热爱,业务技能也很熟,就是个子有点矮,还胖些。”

其实这个小伙子主动暴露的缺点都与应聘的工作无关,考官也能看得出来,可是他这样一说,这些缺点反而会成为某种“优点”,面试官会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总比那些一味自我表扬的人,成功概率大吧!

例二:在谈恋爱时,男孩对女孩说:“我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时常去接你,再加上我性格内向,不太懂得浪漫。”

这些话说过之后,即使在将来的交往中没有接她下班,或是在情人节那天没送给她玫瑰花,她也不会太责怪你的,因为男孩在刚开始已经做好了暴露自我缺点的铺垫。

所以,能够适当表现自己的真情和缺点,不仅消除了对方的防范心理,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理解。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相交贵在相知,因而人们才喜欢袒露胸襟的人,而不是时时自我掩饰的人。一般自我掩饰的人都喜欢把自己掩藏在暗处,而对方则站在明处,明处的人会很不喜欢这样相处;坦承真实自我的人则会让对方觉得人品可靠,更值得交往。

下面我们看一个商界运用暴露自我缺点的方法,消除人们的防范心理,以赢得公众信赖的例子。

美国的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长亨利·霍金士,从一张化验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的食品配方中有一种添加剂含有毒素,人若长时间食用,必然对身体造成危害。而如果悄悄剔除掉这种添加剂,则无法保证食品的质量;假如将这一信息公布,又会被同行们借此攻击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很多年的公司就要面临倒闭了。亨利·霍金士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亨利·霍金士毅然将添加剂有害的消息向社会公布了。果然,一大批同行纷纷抵制他的产品,公司如意料般很快走到了倒闭的边缘。可是,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公司竟然因此而声名鹊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纷纷加入购买公司产品的行列。大家都相信,亨利·霍金士能冒着公司倒闭的危险将真相公布,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公司的信誉是有保障的,那么他的产品质量一定是靠得住的。不久后,亨利的这家公司便起死回生,而且扩大了经营规模,成为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

这种自曝其短,消除了人们对食品本有的怀疑,还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因此,想要与人成为知心朋友,不妨试一试这种自曝其短的方法。只要你能袒露自己的真性情,别人也会对你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