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竹影清风
12948900000012

第12章 敲锣鼓

我老家山乡柳沟村,是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山村。建国前后,一直曾活跃着一帮“土剧团”。那个时候,我村在四乡八疃还是挺有名气的。村子里有好唱的,好乐的,自然就有一帮好鼓手,好琴师。所以,锣鼓在我自少时懂事起,就有了深深的印象。

六七十年代,村里就配置了锣鼓家什。并且每年一到春节,就派人专门进城添置新家伙。

诸如:大鼓、大锣、小钢锣、大钹、小钹、大咣咣、小咣咣、旋子等。

秋忙结束后,尤其到了腊月里闲着没事,好玩的几个伙计就凑到大队部,饶有兴致的敲起来。锣鼓一响,人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跑过来围观,尤其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总兴奋地从大人们堆里扒开空儿往前挤。那个年代,文化生活较单调,听着大人们那“吭锵、吭锵”优美和谐的锣鼓音,也觉得分外好听,心里好受极了。

敲锣打鼓也不是一般人都拾掇起来的。它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这里,常敲“一、二、三”,有时也敲“嘣、蹦、蹦”。“一、二、三”属于快节奏音型的,“嘣、蹦、蹦”属于慢节奏型的,我们感觉两种节奏都好听。

敲锣鼓总有兴起,铺垫、高潮、过度、结尾,如同演一场小戏一样。司鼓者必须有悟性,记性也要强,各家手也都要相互配合默契。这样一来,锣鼓点才能敲到一起去,敲响后也有韵味。

从过去到现在,建国快60年了,我们村委会每年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都组织锣鼓手敲锣打鼓,给家里有当兵的人家送光荣牌,贴对联这个传统习惯与美德一直沿袭至今。因而,明快、清脆悠扬的锣鼓音韵一直流传下来,飘响在山间回荡。

前几年,村里还组织了秧歌队,踩高跷。到了一个村演出,必须先敲锣打鼓沿街转转,引引人。打鼓的就需要有人背着鼓走着伺候,有时也由两个人搬着,边走边敲,好不热闹。再就是过去开个重要会议,遇个重大节日,村里也会组织敲锣鼓,以示庆贺。每每这时,人们听到这熟悉的锣鼓声音,心潮翻腾激荡,心情也觉得格外明丽、爽气。那激越的锣鼓声悦耳动听,能传出好几里地,很是令人兴奋之极……

哦,乡村那令人难以忘怀的锣鼓音韵……

(原载宁夏《文艺天地》杂志200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