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烟台大观
12947400000006

第6章 锦绣河山(5)

玉米

烟台是全国玉米高产地区之一。1983年全市种植面积四千多万亩,平均亩产超过了八百斤。1980年莱州后邓村农民技术员李登海,自已配制杂交优良品种“掖单二号”,种植1.236亩春玉米,亩产达1800多斤。

1976年至1985年,玉米产量一直居粮食作物之最,后来随着农业结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栽种技术在不断演进。由过去的一年一熟,或者“春玉米——小麦——大豆”两年三熟,而改变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花生

烟台大花生是有名的传统出口产品。

1862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自上海抵登州后,将弗吉尼亚大花生种250克送给教徒、大杨家村农民杨得来试种,成功之后,逐渐推广至招远、栖霞、黄县等地,至1935年,普及到烟台大部分地区,成为一大经济作物。

由于烟台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于大花生生长,所以这里出产的大花生果型硕大,品质优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大豆

种植历史悠久,历来种植面积较大。1960年后种植面积才开始减少。

1954——1967年进行第一次种子更新,以平顶黄、爬蔓青、新黄豆等代替了老品种小白菜、小青豆、牛毛黄;1965年至1974年进行第二次品种更新,以齐黄1号、齐黄10号、早黄1号取代了前者;1975——1977年进行第三次品种更新,以中、早熟的齐黄10号、齐黄1号、早黄1号代替了前者;1978——1985年进行第四次更新,以东解1号、烟黄2号、齐黄10号代替前者,其中东解1号最多,是间作、套作的主要品种。之后,品种更新的速度加快。

甘薯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福建人陈世元胡来了甘薯品种,烟台人开始种植。

因其产量高,而且比较稳定,很快成为以丘陵为主的烟台农村的主要种植品种。

1949年从青岛崂山引进短蔓品种“胜利百号”,当时烟台到处可听见推广这一品种的儿歌《胜利百号地瓜大》,从此种植面积大增。

柞蚕

烟台是柞蚕的发祥地。《古今注》有西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为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的记载。东汉建武元年(公元前25年)柞蚕生产已由国家充给蚕种。也就是说,烟台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种柞树,生产柞蚕的历史。

清末,柞蚕绸出畅销,柞蚕生产发展较快。

1922年烟台华洋丝业联合会兴办烟台蚕丝学校及下属五处传习所,耗银20万两,多次到浙江采购橡种分赠农民播种。

板栗

板栗也是烟台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干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85年全市产量达一百万公斤以上,招远试验栽种的板栗丰产园,亩产达到544.5公斤,创全国最高记录。

重要产地在海阳市,品种有驴粪蛋等原有实生板栗,七十年代后引进红光、东丰、金丰、处暑红等品种,对原有板栗进行嫁接改良,同时又在市内培育出一批新品种,其中清泉的清丰、中石观的石丰、姜格庄的海丰等,品质优良,尤为人称道。

方里村的板栗高产园达120亩,1983年平均亩产接近四百斤;其中三十亩丰产园,平均亩产超过了八百斤。

草莓

草莓被称为“水果之王”。

烟台自20世纪初从美洲引进,已有近百年的栽种历史。当时称“洋莓果”,作为花卉栽种,后来才逐渐推广,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近年来龙口市发展很快,在石良、文基、兰高等乡镇,到处可见栽种草莓的塑料大棚。1983年至1985年,从日本引进宝交早生,比利时引进戈雷拉,新品种在市场上独占鳌头,收到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11.鲜美海产品

烟台濒临渤海,黄海,是“双海名城”,且众多的河流直泻大海,为浮游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这里饵料丰富,极适宜于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历史上烟台也是北方最著名的海港,而近年来海洋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都令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基地,有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鲜美海产品。

烟台有着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盛产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旧时代“海参、鲍鱼、对虾、干贝”被称为“四大海珍”,是宴会上的极品,高档的馈赠佳品。

烟台刺参

烟台刺参是“海产四珍”之一,营养价值极高。它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却含量为零。历来被认为是上佳补品。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为重要海珍品之一。个体大,肉鲜美,富有营养价值。为传统出口创汇产品。

鲍鱼

鲍鱼是珍贵的海产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海味之冠”。其贝壳可入中药,称“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鲍鱼除鲜食外,还可做成罐头和干品,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品。

扇贝

扇贝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其闭壳肌制成的干贝是海味中的珍品。新鲜扇贝蛋白质的含量为14.5%,干贝中高达63.7%。蛋白质中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是水产品中最高的,达7.15%。此外,可从鲜贝软体中提出一种有抗癌作用的现代药物“凝集素”。

烟台是著名的“扇贝之乡”。

莱州大梭子蟹

当地人称“莱州大蟹子”,因为莱州出产最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当地人取其肉干制成“蟹米”,独具风味。

紫石房蛤

当地人称之为“天鹅蛋”,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肉质肥大,味道鲜美,是蛤类上品。

加吉鱼

烟台的海域盛产各种鱼类,其中重要的有:蓝点马鲛(俗称“鲅鱼”。)、鲐鱼、青鳞鱼、鳓鱼(火鳞鱼)、鳕鱼(大头鱼)、梭鱼、真鲷(红加吉)、紫鲷(紫加吉)、带鱼(刀鱼)、黑鲟(黑老婆鲇)、蛹鱼(辫子鱼、摆甲)、黄盖鲽(扁口)、高眼鲽(长脖)、绿鳍马面(剥皮狼)、牙鲆(大丫片)、短鳍红娘鱼(红蟹、红头鱼)、银鲳(镜鱼)、燕鳐鱼(燕鱼)、小鳞(马卜鱼)、孔鳐(老板鱼、劳子)、中国团扇鳐(大劳子)、针良鱼、安康鱼、廷巴鱼等等。

其中以加吉鱼为上品,红鳞加吉比紫鳞加吉尤为名贵,其肉鲜嫩而成为上等宴席的珍馐。

近来人工养殖磕。获得了成功。

海肠子

是烟台海域的特产。状似蚯蚓,却粗大得多。

以它为原料做成菜肴,味道异常鲜美。烟台最早的涉外宣传品介绍当地名吃时,唯一提及的名菜就是“红烧海肠子”。

12.矿产品

烟台的矿产品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现在已开发的有用之矿,但是,却没有大型的矿床。除了黄金占全国之先外,其他矿脉都显得分散,很难形成大型的矿山。

烟台也没有大型的能源基地,不仅数量不多,而且质量也不高。黄县有煤,但是单位煤充分燃烧之后产生的热量也缺若干千卡。

这一特点决定了烟台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是重工业的什么“基地”,“龙头”;即使渤海湾变成了美国五大湖畔那样的地方,烟台也成不了芝加哥。烟台的魅力不在于重工业上。

但是,烟台有众多的矿产品。

黄金

招远黄金

金矿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基地之一。

招远号称“中国金都”,重要的矿床即有:玲珑、灵山沟、欧家夼、罗山、蒋家、诸流河、破头青、罗丰、北截、洼孙家、石棚、金翅岭、上床、黄埠岭、河东、东风、九曲、双顶、埠上、草沟头、围牛场、陈家、马连沟、曹家洼、栾家河、大秦家、夏甸、尖尖山、上院、河西、侯家、金华山、前孙家、姜家窑、尹格庄三十余处,人称之为“玲珑山麓,遍地黄金”。

掖县的黄金储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焦家、新城、三山岛都为特大型金矿。

煤炭

现已初步探明黄县煤田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2—15公里,横跨龙口、蓬莱两市,主要在龙口,故称“黄县煤田”,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南以龙口大断层为界,东以蓬莱北林院至龙口洼沟断层为界,西、北部以渤海为界,均延入渤海,海域含煤面积145—150平方公里。

煤田中心在龙口、北皂、梁家一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煤层逐渐变薄。煤的变质过程不高,为高亮级褐煤。陆地储量约为14亿多吨。海域中煤的地质储量约6亿多吨。

铁矿多为小型贫铁矿床,储量不多。

主要分布在莱阳河洛、团旺;牟平武宁、解甲庄;海阳郭城、徐家店;莱州东宋等地。

现已开采的主要铁矿有莱山区的祥山铁矿,是一座小型露天磁铁矿山;牟平铁矿,位于解甲庄镇林家疃。另有烟台钢厂。

全市只有福山中型铜矿一处。其余均为小型或矿化点。其中重要的有莱山;牟平武宁、刘家夼;栖霞桃村、苏家店;海阳徐家店、刘家疃等。

福山铜矿是比较重要的企业,几经搬迁,现在落户于福山区的东厅镇。

铅锌矿

烟台的铅锌矿点也不多,仅有栖霞市香夼一处中型矿。

重要的矿点有:海阳龙塘埠、马格庄;蓬莱刘家汪、解宋营、下薛家;莱阳穴坊、李家沟;栖霞香夼之外的东山沟、陈家庄。

铅锌矿的开采始于1958年,到1985年,仅有香夼铅锌矿在继续生产。

大理石、花岗岩

花岗岩

烟台的石材藏量丰富,品种很多。

用于建筑装饰的大理石主要产于莱州黄山后——沟刘家;牟平玉林店——午极(乳山);栖霞铁口——大庄头;莱阳前淳于——吕格庄一带。品种有莱阳绿、雪花白、灰云条等。

花岗岩矿主要分布在福山回里、古现;牟平院格庄、城关;莱州柞村、肖水庄;栖霞唐家泊等地,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种繁多,分为白色、黑色、红色等。

云母矿

莱州东宋镇埠后村发现一处天然云母矿,储量达100万吨以上。

滑石

三百多年前,莱州东宋镇、栖霞李博士夼就有人以开采滑石为业。1933年,烟台永康公司经理牟华典与福山张格庄地主梁伟典合资在栖霞李博士夼创办了第一个滑石矿。1958年迁至莱州东宋镇,改为国营掖县滑石矿。

1953年栖霞县滑石矿建成投产。1985年被国家指定为中国三大滑石出口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