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2946800000019

第19章 在中尼友谊桥上

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尼两国之间,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像一条纽带把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有名的中尼友谊桥。

我曾于前年夏天跨越过友谊桥,当时是乘车到尼泊尔边城巴热比斯参观,首次走过大桥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

走近中尼友谊桥,只见桥端竖立着一个用水泥浇铸的美观大方的标志牌,白色底面用红油醒目地写着“中尼友谊桥”。标志牌下,一位端庄严肃、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紧握冲锋枪双目注视着前方。行至桥中央,一条宽10厘米、长10米的红线清晰地出现在脚下,这就是国境线。双脚跨在红线两侧,等于一只脚在中国,另一只脚跨入了尼泊尔,可谓一身在两国。我们站在桥中央北侧的水泥栏杆旁,放眼异国他乡,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只见陡峭的高山峻岭,大壑小沟,林茂草密,一片青翠;层层梯田,庄稼绿黄,山腰间散落地居住着一户户尼泊尔农家。回眸北眺,楼房栉比鳞次、五颜六色、俗有西藏“小香港”之称的樟木镇宛若一幅巨大的壁画,挂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上,恰似一个色彩斑斓的硕瓜结在如藤的中尼公路上,掩映在花草丛林中,不时地升腾起一缕缕炊烟。咔嚓、咔嚓,我们在桥上拍了数张照片后,又走到尼方桥头,只见桥西南侧有一排约200米长的尼泊尔板房,多为尼方海关、商店、餐馆等。有十几个尼泊尔边民正背着大米、白面、蔬菜、鸡蛋过桥到繁华的樟木镇出售。接着,从下面走上来几个德国人,主动打手势要跟我们一起照相,其中一个中年德国妇女毫无拘束地搂着我的腰,其夫搭着我的肩膀,如同亲友一般,留下了瞬间的友谊。又过来几位尼泊尔姑娘、小伙子,我们又与其合影,充满了异国情调。我又回到桥中央,脚踏国境线抚摸着栏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的,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这座60年代由中国出资、尼泊尔王国协助修建的大桥,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却依然完好无损。两国的关系也一直非常友好,经济往来和民间交往日益密切。我想,无论地球上再有什么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尼友谊一定会像这座大桥一样,坚不可摧,世代长存。

(1998年《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