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在烟台鉴赏古书画
1979年8月,叶剑英元帅来烟台疗养,住在东山宾馆。一天,烟台专署办公室王韶华副主任来到博物馆对我说:“叶帅很想鉴赏博物馆收藏的古书画,但因年事已高,行动不适,能不能由你挑选一批精品,运往叶帅住处?”我说:“可以”。于是我便精心挑选了明、清时期二级以上书画珍品53件,装入特制的文物专用箱内,做好了准备。
8月24日上午,专署派专车把这批书画珍品运到东山宾馆,我也同车前往。车停在8号楼前,我们下车把装书画的箱子搬进楼内。这时只见叶帅在张爱萍将军的陪同下走了出来,我一见到叶帅,心情有点紧张,叶帅可能看出我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便把右手向我伸来,我连忙双手握住叶帅的手激动地说:“叶老您好”。叶帅问我:“你贵姓?多大年纪?”我回答:“免贵姓史,68岁。”叶帅紧握我的手和蔼地说:“史老你好”。我一听叶帅称我“史老”,真有点受宠若惊,我这寻常之人怎能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称“史老”,况且叶帅还比我年长l4岁呢,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接着开始鉴赏书画,叶帅看得非常仔细,先展开近看,再挂到墙上远看。当看到沈南苹的《梅花锦鸡图》时,叶帅说:“沈南苹的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便向叶帅介绍:“沈南苹是浙江人,擅长花鸟画,雍正年间,曾受日本国王之聘,在日本住了三年,对日本画坛颇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叶帅听后点了点头,高兴地说:“作为一个地区博物馆,能收藏这么多精品,很难得啊!”当展开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时,叶帅特别兴奋,看得十分人迷。我便向叶帅汇报了这幅画的流传经历:“这幅《灌木丛篁图》,是唐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书画专家鉴定为一级品。原为掖县(今莱州市)大户赵家藏画,赵家先人赵焕,明嘉靖44年进士,万历l4年曾在南京任右都御史,此时距离唐寅谢世只有60多年,赵焕便在唐寅的家乡获得这件传世精品带回掖县家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该画历尽沧桑,破损严重,l963年被烟台地区博物馆收藏,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揭裱修复,才使这幅国画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叶帅说“你们烟台收藏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书画精品,说明你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53件书画精品,叶帅看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二天下午五点,才全部看完。两天来,我一直陪在叶帅身边,聆听叶帅对我们文物工作者的教导,最后,叶帅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指示烟台地区领导:“要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叶剑英元帅虽已离去,但他老人家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他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教导,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为之奋斗下去。
冯玉祥烟台之行
20世纪30年代,著名爱国人士冯玉祥将军曾到过烟台,他虽然只住了四天,但他的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却永远留在烟台人民心中。
冯玉祥(1882—1948),安徽巢县人,字焕章,曾先后任北洋陆军旅长、师长、督军及陆军检阅史等职。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把“赌选总统”曹锟赶下台,改所部为国民军。l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抵武汉时,他宣布集体加入国民党。1928年,他举旗反蒋,l930年爆发蒋冯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l933年5月,他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奋起抗击日寇,一举将日寇赶出察哈尔。后在蒋介石与日寇的联合攻击下失败,8 月下旬他带着4个手枪连到泰安隐居,但他虽然息影泰安,却始终不忘抗日救国。l934年5月初,他从泰安出发,踏上了宣传抗日的旅途,经济南、青州、潍县、黄县、蓬莱等地,于5月22日抵达烟台,受到烟台人民的热烈欢迎。
烟台于1934年1月刚刚脱离福山县建置,成为烟台特别行政区,设专员公署,首任专员张奎文系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到烟台后,由专员公署接待,下榻于金沟寨原海军学堂。冯玉祥在烟台,除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抗日,还先后考察了永康造钟以及绣花、发网、花边等工厂,他看了永康造钟厂的产品后说:“谁说国货没有洋货好?”他赞扬绣花工人“花样翻新绣得鲜又巧。”他见东、西炮台被拆毁,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东炮台上炮全毁,西山炮位早坏了。先人的心血今已成了历史上的史料,而今而后徒供后人凭吊!大好要塞不设备,敌若来时只有跑,试看政府枢要还不是不抵抗当道!”
在行署专员张奎文的陪同下,冯玉祥登上了停泊在烟台港的美国兵舰参观,而后他怀着满腔忧愤写下一首诗《美国兵舰》,诗中写道:“不平的世界,不平的地天,什么时候我们的兵舰能到美国住几天!”
冯玉祥生活俭朴,在烟台期间一切从俭,他宴请烟台各界人士时,以豆腐、豆芽、萝卜为主,使应邀赴宴者大为感动。他考察永康造钟厂时,厂方要赠送他几座木钟,被他婉言谢绝,而后自己掏钱买了4座。5月26日,冯将军在志孚中学(今烟台一中)操场上,向烟台各校师生及各界人士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抨击汉奸、卖国贼和不抵抗主义,勉励青年学生好好读书,将来担当救国重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他在青年会挥笔题书:“碎骨粉身都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继续与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与李济深等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6年,他出国考察水利,l948年9月,他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因所乘船只途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噩耗传到烟台,各界人士无不悲痛,纷纷集会悼念,缅怀这位令烟台人民敬仰的,一生爱国的冯玉祥将军。
辛亥革命与海防营
老烟台有座海防营,虽早已不复存在,侣官却永沅留在烟台人的记忆中,因为90年前辛亥革命烟台起义时,“十八豪杰”智取海防营,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山东革命党人积极响应,11月12日晚,号称“十八豪杰”的栾钟尧、李凤梧、王耀东、宫仁山、宫锡德、宫锡恩、杨新亭、张雨臣、丁训初、李士元、李旭堂、由芝贵、肖仕生、王锡之、孙锡纯、刘德亭、曹维新、倪显廷聚集在《渤海日报》社内,商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分兵三路,攻占海防营、道署衙门和大清银行。
海防营是清光绪29年(1903年)设立的,之前是清同治7年(1868年)设立的水师营,海防营是一个齐整的守备营,拥有营房、库房400余间,装备有洋枪洋炮。而“十八豪杰”仅有步枪一支,手枪5支,于是他们便用布包着笤帚疙瘩当手枪,用布包着苹果当手榴弹。攻占海防营是起义胜利的关键,但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能强攻,只可智取,于是商定:利用“十八豪杰”之一宫锡德在海防营当营哨官,与海防营管带董宝泰是亲戚的有利条件,进行智取,在“革命党大军来啦”的呐喊声和在铁桶里放爆竹的炸响声配合下,宫锡德等豪杰们直闯董宝泰卧室,用枪顶着董的胸膛,强令他交出兵权,怕死的董宝泰答应照办,就这样“十八豪杰”完全控制了海防营,之后由董宝泰点齐所部,鸣枪二排,列队奔向道署衙门。栾钟尧先到一步。守衙清兵刚想反抗,只见栾钟尧高擎手榴弹大喊:快缴枪,否则我要扔手榴弹啦!”清兵吓得丢魂失魄,连忙缴枪求饶,其实栾钟尧的手榴弹是一个用布包着的苹果。道台徐世光闻变,携家眷逃到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尔公馆寻求保护。
天色将明,三路人马在道署衙门会师,烟台起义成功,“十八豪杰”立即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成立山东军政府。烟台起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贡献,烟台起义勃发出来的革命精神,是极其宝贵的,而烟台起义胜利的关键便是智取海防营。
1913年8月29日,北洋军阀政府设立“烟台镇守史公署,镇守史聂元蕃统兵一个旅,进驻海防营。l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刘珍年率部进驻烟台,接管海防营。。l936年,海防营改为烟台特区公共商场,成为烟台城区西部的商贸中心。解放后,曾在海防营设文化馆,1955年,海防营被拆除,在旧址上修建了机床附件厂。后来,机床附件厂又搬迁了,这里成了农贸市场。如今,农贸市场又进行了搬迁,让出地皮搞建设。
盛宣怀与广仁堂
老烟台有座号称“胶东第一”的慈善机构——广仁堂,广仁堂建于清光绪l7年(1891年),下设十所、十会。十所是:(1)济良所(收容被虐待的妇女和妓女)、(2)慈善所(收养受虐待的童妓、婢女、童养
媳)、(3)施医所(免费施医舍药)、(4)养病所(收容无家可归的患病贫民)、(5)残老所(亦称招贫所,收养贫苦无依的老弱病残贫民)、(6)避寒所(冬寒季节向难民施舍衣食)、(7)蒙养所(收养无主儿童)、(8)戒烟所、(9)寄柩所(寄柩所设在东河口以东,所处的路称广仁路,职能是将路边无主尸体入棺后,置于所内待转)、(10)工艺所(聚集贫苦难民自力自救,收入归己)。十会是:(1)训善会、(2)保婴会(收养弃婴)、(3)备棺会(免费为穷苦贫民死者提供薄板棺材、(4)掩骼会(广仁堂在大海阳河下河口西部和玉皇顶西部山丘都有“义地”,专门掩埋无主遗骨)、(5)因利会、(6)惜字会(老烟台商铺门旁墙上,均设“敬惜字纸”墙洞,过往行人可将有字废纸投入洞中,由惜字会定期派人取走集中火化,此举既倡导了敬惜祖国文字,又保持了街面清洁)、(7)恤嫠会(救济寡妇)、(8)读书会(招收贫苦儿童人会,进行半工半读)、(9)农耕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垦荒耕作)、(10)乞管会(专管不守规矩的乞丐)。
广仁堂建在今市府街北侧,共10个院落,建有房舍300 余间,广仁堂最兴盛时期拥有附属房产1800余间,义地1200余亩。
为什么小小的烟台街,竟建起规模宏大的广仁堂?其中有个特殊原因。清光绪15年,一条叫“保大号”的船装载贡品由上海启航北上进京,不幸遭遇大风失事,沉没于石臼所海域,贡品全部落海,有的被潮水冲到岸边,烟台的登莱青道道台盛宣怀闻知后,立即派统领孙金彪领兵前往现场组织打捞和收缴被百姓捞出的贡品,然后全部押回烟台。由盛宣怀亲自清点密封,再派人护送进京。盛宣怀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
事实上盛宣怀并没有把打捞出水的贡品全部护送进京,而是私自侵吞了一部分。事隔不久,被人举报上奏朝廷,慈禧太后大怒,颁旨让山东巡抚张曜负责查办。张曜知道盛宣怀之父与李鸿章是深交,因此来烟台查办前,先给盛宣怀写了一封密信,让其有所准备。盛宣怀闻知侵吞贡品东窗事发,满怀忧虑,坐立不安。盛家有一张姓门客,得知此事后,对盛宣怀说:“给我一夜时间,献出良策,保你无恙。”第二天张某交给盛宣怀一道奏折和一份《筹建广仁堂大纲》,奏折大意是:胶东地瘠民贫、连年灾荒、匪患众多。拟将新打捞之贡品中的黄金白银若干两,再由本地道台自筹白银若干两,合资筹建一慈善机构,救济贫苦无依的黎民百姓,为皇帝广施仁政,定名广仁堂。奏折中写的是“新打捞之贡品”,一个“新”字掩盖了盛宣怀扣留侵吞贡品的事实。数日后,山东巡抚张曜来烟台时,见了奏折和《筹建广仁堂大纲》,便顺水推舟上报朝廷。慈禧见奏折后,不但颁旨让盛宣怀在烟台建广仁堂,还决定每年拨皇粮500担(小米),供广仁堂救济难民。在山东巡抚张曜的关照下,在门客张某的策划下,在李鸿章的周旋下,使盛宣怀从侵吞贡品的官,变成了为朝廷广施仁政的官,随后他遵旨建成了广仁堂。
光绪33年(1907年),广仁堂迁到位于道署街的道署衙门中,原因是:时任登莱青道的道台大人何彦升嫌道署衙门面积小,办公条件差,他看中了广仁堂庞大的建筑群,便决定与广仁堂对迁。广仁堂虽迁入登莱青道衙内,所处街名仍叫道署街,后来被改成道恕街。
辛亥革命后,军阀控制烟台,广仁堂资金短缺,日渐衰败。日寇侵占烟台后,把广仁堂改成救济院,更是有名无实。烟台解放后,市政府就设在被登莱青道占据的广仁堂旧址,人民政府对广仁堂十分关心,将收养的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遗留事务移交恤养院。
广仁堂旧址,经历了广仁堂、登莱青道、烟台市政府三个时期,虽很多附属建筑被拆除,其主体建筑尚存,鉴于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被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设在其内。
捻军两次奔袭烟台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和1867年(同治六年),捻军两次奔袭烟台,其目的是为了反抗入侵烟台的帝国主义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