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工分”的概念年轻一代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产生方面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方式。每个生产队的所有劳动力,在队干部的组织下,召开社员大会,进行公开的民主评议。按每个人的体能,技能大致分为整劳力(每劳动一天记10分),壮劳力(每劳动一天记8分),半劳力(每劳动一天记5分)。另外,为尽量体现公平,除这三个基本档次外,如半劳力有余,壮劳力不足,可评为每劳动日记6分或7分等等。另外,每个人的劳动能力评定后,根据队干部和群众的监督,有明显偷懒耍滑,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在记工登记时可适当扣分,表现出色给予适当加分的奖励。然后,每人每家根据积累的工分数量,参入分配生产队集体劳动的产品。
所以,要完成跨村域、跨乡镇、跨县市域的大型良田改造、荒山荒地开发工程和大型水利工程,劳动力都是从各公社生产大队抽调的。自带铺盖,自带粮食及铲、镐之类简单工具,统一由公社、县、直至地区、省组织指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而生产队把统一参入重大工程建设的社员劳动报酬,以记工分的形式记在生产队的帐上,参入生产队的劳动产品分配。这样以来,工分记多了就会造成生产队劳动日贬值的现象。有的生产队劳动日值在当时才0.2元左右,甚至还低。这就是付出了大量劳动,却没有即时的经济收入为工分充值的结果。但是,它却为我们的今天和千秋万代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农业的持续稳产高产。
将有数字统计的生产力和无数字统计的生产力综合起来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生产力发展速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罕见的。这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诚实的发展,是看得见,触得到,惠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大限度调动起人的积极因素的发展,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为国家、为集体的无私奉献的结晶。这也就是否定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一些人所说的“农村吃大锅饭,搞大帮轰,农民终年披星戴月,严寒酷暑,流血流汗,还吃不饱肚子……中国人勤劳、聪明,怎么连自己的温饱解决不了,等等”,对新中国成立后30年进行控诉、指责、污蔑、歪曲的真实原因所在。面对以上事实,做为从那些岁月过来的人,真正熟悉和懂得那30年的人,有一点良知和正义感的话,当享受着今天的温饱和幸福时,难道不为给今天带来幸福的那30年感天动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污蔑歪曲而感到无地自容吗?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丰衣足食的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无私奉献行吗?
当然,在新中国成立后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过错误和挫折。主要是1958年至1959年的左倾冒进错误。出现过“大跃进”浮夸风,在农村办食堂、刮共产风等脱离实际,违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倾向。1960年至1961年间,又接连发生全国性旱灾、涝灾、虫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原苏共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在我国面临困难之际,擅自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催逼欠款。使刚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中国人民在这期间确实挨过饿,过了段半年糖菜半年粮的日子。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大多数都体味过这段日子的艰难。
1962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国县委书记以上的党员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会上毛泽东同志首先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代表党中央对“刮共产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批判,带头纠正错误。并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发展采取“调正、巩固、充实、提高”的战略决策。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很快扭转了困难局面,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在于它犯不犯错误,错误和挫折对任何政党来说总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它是否能及时发现和认识错误,是否勇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错误。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前进中的错误。相反,我党历史上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有着相似的运行轨迹,它们总是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对立面。只看局部,不看全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攻击一点,不及其余;抓住一事,否定全盘。对自己的错误往往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或者温过饰非,或者等待时机,反扑过去。把自己装扮成一贯正确。最终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社会主义制度把旧中国留下的一盘散沙凝聚起来,培育起健康向上的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标准”。社会主义精神,确立了中华民族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劳动组织形式相适应,激发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工人、农民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城市工人阶级队伍中,恪守的价值取向是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为国家、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成为社会风尚。在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负责财经工作的陈云同志提出,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根据陈云同志的提议,中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压缩城镇粮食销售量的九条办法》的文件。自1960年至1962年三年时间,从城市下放2000万职工到农村。广大工人欣然接受国家号令,自觉服从大局,放下“铁饭碗”,充实到农村,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么多的城镇人口下放到农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举措,却没有因此引起社会动荡不稳,靠的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力量。
在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自觉遵循的原则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交足国家的是说广大农民树立起有国才有家的观念。军队、国家机关、城镇居民需要粮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粮食和农产品,因此交足国家的是首要的,是大局;留足集体的是说,对农村失去劳动能力的“四属”、“五包”,必须让他们过上与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同样的生活,而且集体要留有储备,以防灾荒自救等;然后农民才按自己的劳动分配剩下的产品。这种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紧紧的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维系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一盘散沙的局面。使广大农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和国家是水,自己是鱼,鱼离不开水;集体是秧,个人是瓜,瓜离不开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土壤之中。从根本上把涣散贫弱的民族力量凝聚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清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危害人民、危害国家,阻挡社会进步的各种腐朽没落的社会现象,建树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此文的要义是说,真理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这样的时代能够选举出贤能的人主持政事,也就能讲求信义公道,推行社会和睦。使人们不仅亲自己的父母、子女,而且使社会所有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华,小孩得以顺利成长;而且矜寡孤独残疾人都能有所供养。不仅如此,而且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风气也都会很好;人们既厌恶把财物丢弃在地上,又不非要收藏在自己家中,既厌恶有力气不肯使出来,又不非要为了自己劳作。于是各种图谋就会消除而不会兴起,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所以门户向外开着而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先贤们对大同社会梦想的美好蓝图虽受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所指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路,却与新中国成立后30年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指导和普及下,的确创造出一个为公的社会,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就了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造就了影响千秋万代的英雄和社会主义楷模。其中“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精神;“拒腐蚀,永不沾”,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大道的通行下,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自觉的改造主观世界;使意识形态领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破私立公,拒腐防修形成了主流社会氛围。随着社会主义主流精神的不断升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封建迷信、盗窃抢劫、坑蒙拐骗等社会腐朽没落现象,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最终销声匿迹了。迎来一个光明的社会主义新世界。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享受着公平正义,充满温情,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共同的社会主义信仰,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把中华民族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凝聚起来,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空前巩固和强大。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使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工业战线,1957年10月15日,我国有史以来首座工程浩大的武汉长江大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1959年9月,石油勘探工作者发现大庆油田之日,至1963年12月,广大石油工人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使我国石油产品做到了基本自给。并先后建起了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等大型石油工业基地。打破了外国学者一贯散布的“中国贫油论”的谎言。是工人阶级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创造了奇迹。石油工人在寒冷刺骨的北大荒原野上风餐露宿,肩背人抬。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带领下,拿下了第一口油井。“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鼓舞下,石油工人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为我国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感天动地的精神鼓舞震撼下,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遵照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掀起了扎实而持久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热潮。用血汗和生命创造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震惊中外的河南省林州(原林县)红旗渠的辉煌业绩,是农业战线的杰出代表。红旗渠工程是河南省林州人民于1960年动工,至1969年7月,历时10年时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大型引水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0年间,林州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州山河的英雄气概,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总干渠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仅投资626万元,占37%,公社和生产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这一人间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小说、剧本、电影、电视等媒体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着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创造的奇迹所蕴含的内涵丰富,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无私奉献精神。雄辩地佐证那个忠诚务实的不容否定的时代;如果不走合作化道路,如果不实行集体生产经营的方式,而采取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是根本办不到的;雄辩地证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用社会主义精神武装头脑的人,能够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力的积极因素,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创造出人间奇迹。相反,一个失去健康精神指导的社会,一个单纯用物质诱惑去拼博的社会,尽管会带来一时的繁荣,但因缺乏社会主义精神支撑,最终必将会导致一个混乱的社会,黑暗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