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云的颠覆智慧
12897100000008

第8章 思想篇(7)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这个剑所向披靡,可以斩铜断铁,那么这代表一种年少气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都把人打败。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然后回家多吃两个肉饼。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个幼稚的阶段。而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他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比较轻的宝剑。这时候功夫长了,能够举重若轻,这个时候能够干一番大事业。第三个阶段,他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我们常说,能够举重若轻,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比这个更深的,是举轻若重。那么到了最后,他用一把木剑,这把木头剑是没有刃的,木剑本身不能伤人的。但是,这把木剑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他已经达到可以不用兵刃,达到无剑的程度了。也就是说,武功最后练到大成,是不依赖于外物的。这个时候,他可以没有兵刃;也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用金庸的原话讲,武功练到这个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他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是兵刃,就练到这个程度。就是说,这其实是庄子讲的“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看上去他是两手空空,其实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而这个论述写的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

淘宝战胜易趣,今天看似简单,当年却是着实的凶险。这是求生存,一个新创立品牌,要战胜市场占有率绝对优势的对手,放眼商战长河,极少成功。所以,此战马云的招数招招志在克敌,广告大战、免费大战,简直可以用真空赤裸上阵形容,目标只在胜过对手,置敌于死地。这就像是杨过的第一阶段,以打败别人为荣。

在7月7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宝是阿里巴巴投资以后,有一次马云到美国去给6个分析师做路演,这一次对马云一贯友好的华尔街经理人就非常之不客气。一场演讲下来,6个基金经理基本不看好淘宝和易趣,以及与易趣背后的eBay之间的这场战争。更有一个基金经理在马云的演讲中间就离开了,给马云的一句话是,“eBay会赢。”——他们认为在这场与eBay的战争中,马云必输无疑。

对阵的形势就是这样:上市公司eBay对非上市公司阿里巴巴,营收33亿美元的eBay对阵营收6800万美元的阿里巴巴,业务范围全球化的eBay对阵业务范围触角伸到全球、但主要业务范围全部在中国内地的阿里巴巴。就像马云自己描述的:“这是一场蚂蚁对大象的战斗。”

《福布斯》这个着名的财经杂志在2005年3月31日的报道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阿里巴巴,不,是淘宝的这个招牌动作——倒立,还把很多淘宝员工倒立的照片放到了杂志上。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淘宝的所有人,eBay看起来很大,但也并非不可战胜,如果你倒过来看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是不一样的。”马云说。当然,“倒过来看世界,它会变得不一样”是因为马云在倒立过来以后已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与他是个武术爱好者有关。除了这个看起来颇为古怪的动作之外,淘宝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吉祥物:蚂蚁。“我们是蚂蚁雄兵。”马云多次向外界这样介绍淘宝。

蚂蚁雄兵,加上头手倒立。通过这两个特征,其实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当时从言语上豪情万丈的马云的内心世界:虽然在B2B领域,阿里巴巴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但在C2C领域,尤其是在面对的eBay这样一个世界级对手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有把握。因此,马云首先要从精神上给自己、同时也给员工以激励,以一个弱者的姿态进入市场。虽然当时的评论者更多的是看到了马云言语上的强硬,但只要稍加分析,在这些强硬的言词后面,我们不难看出马云的弱者姿态。

作为角斗双方的领导者,在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上马云和惠特曼有过一次可能见面的机会,当时的马云高调叫阵,“期待着与惠特曼的见面”,但显然后者并没有作出回应。最终的结果是马云描述说“很遗憾地擦肩而过”。这多少反映了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套路,深究起来可以上升到文化的程度。淘宝像个中国武士,上场之前先亮相,通姓报名,大声挑战;而eBay指挥下的易趣更像个西方骑士,没有多余的话,只是默默地把剑亮了出来。

而从初步的反应来看,淘宝获得的喝彩显然超过了易趣——因为这是在中国。用马云的话来形容:“eBay也许在海里是条鲨鱼,但我是长江里的一条鳄鱼。如果我们在大海里对抗,我肯定斗不过它,但如果我们在江河里较量,我们能赢。”而在交手一两个回合淘宝占有上风之后,马云的叫阵调子更高:“我们希望易趣在推广方面有越多的钱越好。如果易趣不花这个钱,那么培育市场的工作就得淘宝来做,我们就必须花这个钱,现在易趣花了这个钱,把市场培育起来了,淘宝就只需赢过易趣就行了。”言下之意,淘宝赢过易趣不是个问题。这个时期,我们看到,马云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赢和输上面,集中在对手身上。

而到阿里反收购雅虎的时候,境界就不同,对雅虎旧部,且有宽容,长袖善舞,颇得风度,盘子也大,目标是希望双赢,然而后来的发展,还是有所遗憾。雅虎中国成为马云最大的一次华容道,这一点我们在后文自我颠覆一章中会详细讲。而相反,这次收购却是雅虎酋长杨致远为数不多的最成功的一次出击之一。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种互联网新应用所淹没的雅虎,已是“没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财经分析师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来自对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觉得杨致远是“冤大头”,但现在业界的评论是:“这单交易可能是杨近年来职业生涯唯一正确的决定。”

到大淘宝战略的时候,马云已经颇得静功,身不动,膀不摇,放几个风就让股价飙升,访美却不谈股权,只谈原则,大讲股东不是最重要的,小即是美,很有一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御敌于无形的气势。所以,很多人说马云跟巴哈这个女掌门人的争斗,极大的可能是马云制造的,是其公关战略的一部分,这就有点像飞花伤人,不役于物了,什么都可以拿来作为兵法武器。

不久前,阿里宣布对淘宝网的投资额度,是稍微有点吃惊的50亿元,并给这个动作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大淘宝”战略。5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且不说这是阿里集团通过B2B业务上市融资额的将近一半,就拿目前淘宝网每年运营成本的3亿元来算,这50亿大约还可以烧17年,这还是在忽略了淘宝网收入的情况下。而实际上,虽然淘宝现在还没有向用户收费,但其广告等各种收入每年大约可以进账2亿多。可见马云的大手笔跟大格局。

在马云身上,淘宝颠覆易趣,阿里颠覆雅虎中国,大淘宝战略视天下皆为网货,这三战境界就不一般,一个比一个高。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马云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不同,当其弱小时,生存为第一要务,当然是招招见杀机;当其合纵连横之时,势均力敌,平衡为第一要务;当其强大,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自然是胸怀万壑,兼济天下啦。以前笔者经常说的一句话,小品牌要大声说话,只有大声说话才有人注意你;大品牌要亲切说话,大品牌影响面大,本来一举一动都挺吓人的,尤其要注意亲和力。正是如此。

价值观照耀下的梦想,价值观越高,境界越高,颠覆的威力就越强大,战果越丰盛。

梦想的四个启示

何谓颠覆?倾倒也。就像是一桶水,你要想取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瓢去舀,谁手上的瓢大,谁就占优势,马云阿里刚生,没有优势,淘宝初生,没有优势,怎么办,如果跟着别人的游戏规则去舀水的话,肯定是没有大出路;另一种方法,是把桶倒过来,水倒出来了,你有瓢跟没瓢都一样了,如果你没防备这一招,还不如没瓢的呢。马云用的办法就是这样,把水倒过来,世界就不同。游戏规则也不一样。你如果是只有取一瓢水的梦想,当然想不到要颠覆这桶水,但如果你想后发而先至,超过那些有瓢的对手,那么就必须想到颠覆这桶水。所以说,梦想是颠覆的动机,而只有大梦想,才有大颠覆。

梦想不同,颠覆的动机和境界也不一样。吕布所向无敌,但眼中只有钱粮州郡,到头来只得白门楼三尺白绫葬送性命;刘表单骑取荆襄,带甲数十万,兵精粮足,但眼中只尺寸之地,坐守城池,错失良机,最后落得不战而降,孤儿寡母任人宰割;而刘备虽织席贩履,但胸怀天下,虽手无寸兵,身无尺土,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