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12549500000015

第15章 独山子矿务局时期(1953~1961)(1)

铁流滚滚向西北

1953年1月~1954年12月,独山子矿务局隶属中苏石油公司时期,机关只设矿务局办公室。下属生产单位有钻井处、油田处、机修厂、运输处和电气安装处等。后勤管理部门有食品供给处、住宅服务处、医院和独山子矿区公安分局。全矿务局职工2000余人。

1955年1月~1956年6月,矿务局隶属新疆石油公司时期,机关新增设了生产技术科、机械动力科、计划科、会计科、劳动工资科、人事科、地质科、器材科、苏联专家工作室等9个科室。下属生产单位除原有的5个外,又新增基建工程处和器材供应处;后勤和管理部门除原有的4个外,又增加了学校。此时,矿务局职工增加到了4000多人。

随着独山子矿务局勘探区域向黑油山的扩大延伸和炼油厂的发展,特别是独山子矿务局1219钻井队,于1955年10月29日在黑油山打出了一号井工业油流,确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这一消息振奋了全国,引来各路支援大军向着大西北奔赴而来。

早在1952年2月,奉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集体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的8000名转业官兵,按照“一团学钻井,二团学炼建,三团学运输”(戏称:一团钻,二团炼,三团围着车轮转)的安排,经过在延长、玉门、青海、四川等西北油田的三年实习转战,此时正炉火纯青,剑锋犀利,为支援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开发建设,这支英雄部队的主力,如滚滚铁流,风尘仆仆陆续从关内四面八方挺进到了独山子油矿和正在加紧勘探的黑油山探区。

毛泽东主席在命令中指示:“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就是你们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

1955年1月,首先来到刚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任副总经理的秦峰,同时兼任了独山子矿务局局长。秦峰是原五十七师(后称石油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使他从一名热血青年学生成长为我军的中高级干部。来新疆之前,秦峰在西北玉门和青海油田担任着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兼玉门钻探处处长。是燃料部石油总局局长康世恩点了他的将,他才风风火火赶来了新疆。黑油山1号井的钻探成功,就是在他和他的战友、也是他的下级,原石油师一团政治处主任、时任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副处长的马骥祥俩人亲临现场指挥下取得的。

就在黑油山1号井钻探酣战之时的1955年8月,又一位石油师人赶来参战了,他就是新疆石油公司新任总经理张文彬。张文彬是原石油师政治委员,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抗战时曾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参加过保卫延安的战役,是西北战场屡建功勋的一员战将,来新疆前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兼钻探局局长。张文彬的到来,让秦峰和马骥祥更有了主心骨,也更坚定了他们打开新疆石油局面、打响克拉玛依石油大会战的信心。

三位石油师领导人影响和改写了新疆石油发展历史,他们是克拉玛依的缔造者,他们的名字和历史功绩与整个克拉玛依油田、油城的诞生与发展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许士杰是继秦峰之后接任独山子矿务局局长兼矿区党委第二书记的又一个石油师人。他是原石油师一团政委,后转业调至国家石油总局任办公室主任。是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的特大喜讯激励和召唤着他,1955年12月,他主动请缨从首都来到独山子。他的爱人李杰(同为石油师干部,任独山子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后任矿区党委副书记)随他一同来到独山子工作。随后,石油师转业官兵开赴到独山子矿务局黑油山探区以及独山子的人员、设备越来越多,成为早期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主力军。他们铸剑为钻,挺胸作盾,手握刹把,迎战天山冰雪和大漠风沙,钻开了亘古荒漠的火热胸膛,拉开了克拉玛依大油田建设的序幕。他们与先期到来的中苏石油公司的开拓者:王震麾下的老兵们,北洋、清华、南开等高等学府的石油才子们,共同组成了解放后的新疆独山子第一代石油工业的创业者。后来,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扩大和克拉玛依矿务局的成立,他们大多调入了克拉玛依,其中许多人后来又相继调入内地参加大庆、胜利、江汉等油田开发建设。一直留在独山子炼油化工战线奋斗一生的有:段振廷、刘腾、杨万明、刘如席、李春霞、刘志强、胡玉智、储平、霍先木、李树维、李金瑞、晏世民、王朝斌、陈志强、蒋万才、张开友、肖耀忠、闫治忠、王林之、邓德超、李有功等21人。他们为独山子炼油厂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段振廷、刘腾等同志先后成为独山子矿区党委、炼油厂、新疆石油局、新疆化工局和自治区经委的领导。杨万明曾任独山子炼油厂副厂长、矿区纪委书记、区人大副主任,刘如席曾任炼油厂总会计师,刘志强曾任炼油厂总经济师。

1955年初,新疆石油公司正式成立后,为了加快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加快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根据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省政府的指示,新疆石油公司陆续从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图什、阿克苏、库尔勒、库车、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招收了300多名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维吾尔族)青年来到独山子。1955年4月至9月,先把他们安排到独山子矿务局安集海基地,开办了工人技术培训队,分为钻井、采油、炼油、机械、钻井技师等工种进行培训。期间,将钻井技师班先搬来独山子,安排学生们住在独山子老二区钻井处俱乐部,在此进行培训。后来,钻井、采油、炼油、机械等各工种培训班师生也陆续搬回独山子,工人技术培训队改称为独山子矿务局技工培训班,这是独山子矿务局技工学校的前身。培训班学生的技术课由苏联专家讲授,专家的讲义被翻译成维吾尔语供学生们学习用,吐拉洪·买买提等许多民族老干部当时都在这个班学习。后来,这些从技工培训班毕业的少数民族青年技工,一部分被分配到独山子油矿的各生产单位;一部分分配到刚刚开发的黑油山油田(后称克拉玛依)各生产单位,他们很快成为了生产战线上的技术骨干,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吐拉洪·买买提作为选送到北京学习的新疆石油战线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于1957年1月15日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目前这批少数民族老干部和老工人在独山子仍然健在的有吐拉洪·买买提、吐尔逊·库德来提、木沙·亚克夫、力提甫大个子、努日娅、阿布来海提、尼莎古丽等。1956年7月又从北疆地区的伊犁、塔城等地招录一批少数民族青年,经过文化和技术培训后,先后被分配到独山子油矿钻井、炼油、采油、机械等单位,以及黑油山油田(后改称克拉玛依)各生产单位。

独山子矿务局在加强对少数民族职工技术培训的同时,也抓紧了对全矿职工的文化培养,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职工努力抓好扫盲教育。因为当时招进的少数民族职工大多数都是文盲,识字脱盲,就成了当时极为紧迫的任务之一。1955年,矿务局开办了工人文化培训班,1956年成立了业余文化学校,要求没文化的工人每天下班后,晚上两个小时参加文化补习课,校舍设在老二区钻井处工人俱乐部旁边的两间房子里。后来担任独山子矿区党委副书记、克拉玛依市局党委副书记和市政协主席的司马义·托乎提以及吐拉洪·买买提等同志,当时都曾在业余文化学校担任过教师。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当年鏖战在石油勘探开发战场和炼油化工生产战线的前辈都相继作古,也有许多同志在勘探开发和炼油建设事业中英年早逝。他们用生命奠基了独山子炼油厂以及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他们的身后,却是任何人都难以启及的辉煌和荣耀。

1956年7月~1961年6月,独山子矿务局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时期,矿务局机关撤销了苏联专家工作室;下属生产单位增加了炼油厂、新源钢铁厂和地质调查大队,撤销了电气安装处;后勤部门将食品供给处和住宅服务处合并为行政处,增加了保卫处、医院和学校。

下属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有:炼油厂、地质调查大队、钻井处、油田处、机修厂、基建工程处、运输站(运输大队)、新源钢铁厂等。

这一时期,矿务局年末总人数:1953年为2421人,1954年为2754人,1955年为4238人,1956年为3466人,1957年为3694人,1958年为6005人,1959年为11675人,1960年为8240人。

从1958年开始,职工人数迅速增加,有全国各地不断分配来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1958年8月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95部队千余转业官兵。同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511医院医护人员500余人成建制转业到独山子和克拉玛依医院工作;1959年3月,济南军区的3000多名转业官兵开赴独山子矿区和克拉玛依矿区参加石油建设、1960年3月,济南军区第二批援疆转业官兵600余人和南京军区1200余名转业官兵来到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参加石油建设。另外还有在新疆各地招工的青年学生等。1959年人数最多时,独山子矿务局职工达到11672人,随着优先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支援南疆油矿建设,大量人员设备被调出。后来独山子矿务局撤销,所剩勘探、钻采人员及设备全部调往克拉玛依和大庆油田,独山子职工人数快速下降,到1962年仅剩5000余人。

在市政建设方面,1956年4月16日,自治区撤销独山子矿区地方行政委员会,成立县级建制的独山子镇,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同月,独山子新华书店成立。这年,独山子矿区修建了石油工人疗养院、幼儿园、托儿所、食堂等公共建筑及职工住宅、宿舍等共200多幢。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独山子镇改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6月22日~23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许士杰当选为区长,李正身、斯巴什·阿力木拜克(哈萨克族)当选为副区长。同年9月1日,独山子成立第二小学(汉语小学)。原矿区职工子弟学校改为第一小学(维吾尔语小学)。

1959年4月13日,克拉玛依市税务局独山子税务分局成立。同年12月16日,撤销独山子区贸易公司,独山子区商业局成立。

1960年8月10日,撤销原矿区粮油供应站,成立独山子区粮食局。

同年,独山子中学(即独山子一中)成立,为民、汉合校,归政府管理。后来到了七十年代,学校搬迁至新校址,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打土坯,建起了学校围墙,规范了校园管理,成为了独山子教育史上一段难忘的历史。

1956年9月,独山子矿务局技工学校成立,1961年3月归并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4年多时间,共培养石油各专业毕业生1200名。1961年5月19日,新疆石油学校中技部(约1300人)迁到独山子,成立了独山子石油学校。

来自准噶尔的报告

揭开黑油山神秘的面纱

1955年1月1日,新疆石油工业由中苏合营转为中国独自经营,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主持了交接仪式,宣布在原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任命王其人为新疆石油公司党委书记,钱萍任第二书记,马载任公司总经理,秦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独山子矿务局局长。独山子矿务局和独山子炼油厂仍为同级单位,由新疆石油公司领导。

交接仪式结束后,陈郁部长严肃地对刚任命的新疆石油公司领导班子说:“‘一五’计划前两年,全国唯有燃料工业部没能完成任务指标,而中苏石油公司恰恰是没能完成计划的企业之一。我在这里给你们下一道死命令:到任第一年,必须打新疆石油工业生产和建设的翻身仗!”燃料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接着要求说:“要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在加快恢复独山子炼油生产的同时,加快步伐,推进新区勘探,一年之内打好石油生产的翻身仗。”

两位部、局领导的深切要求和期待,让刚上任的四位公司领导既深受鼓舞,更感到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