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12549500000013

第13章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1950~1954)(8)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自1950年成立到1954年底结束,经过4年的建设和发展,对新疆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石油地质构造情况进行了详查勘探,取得一定成绩。共投资1.2876亿元,钻井92口,生产原油17.46万吨,加工原油17.33万吨,为中国培养管理和技术干部836人,技术工人4686人,在当时中国石油工业生产条件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初具现代化水平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为我国后来石油工业的全面大发展奠定了基础。1955年1月1日,《新疆日报》发表社论《衷心感谢苏联的无私援助》,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苏联政府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所给予的真诚无私的援助。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鸡下蛋”使中国石油工业开始起步。同时,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全面发展的序幕。对独山子而言,在生产设施、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了基础。从此,独山子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1955年1月1日,原隶属于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独山子矿务局和独山子炼油厂,改为隶属于新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

中苏石油“协定”缘何提前终止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签署的有效期为30年,但实际到1954年12月31日即告结束。从“协定”签字之日算起,共4年9个月。从公司实际活动之日算起,只有4年3个月。缘何有效期为30年的“协定”,仅仅执行4年多便告匆匆终结?这一直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谜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封存几十年的中苏时期档案逐步解密,人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一切让位于国民经济恢复建设的大局

1949年底,新生的共和国刚刚从硝烟中走出,举国满目疮痍,经济要从一片废墟上建起,而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又对新中国实行全面的经济封锁。处在这样一种困难艰险的特殊时刻,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央领导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冲出这个被围困的“铁桶”,寻找到一条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捷径。当时世界已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中国要想冲破西方阵营的封锁围堵,就必须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携手联合,共同协作。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才有了毛泽东在新中国刚成立两个月就率团出访苏联,拜会斯大林,并在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艰难谈判后,双方终于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以及后来苏联的各项对华援助项目和包括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内的几个合股公司的出现。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实在无其他更好的路可走,一切都要让位于国民经济恢复建设这个大局。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也深知斯大林有着浓厚的大国沙文主义情结和对中国长期以来觊觎的霸权意识。“外蒙”的难以收回、苏联对东北和新疆长期以来的贪婪蚕食与势力渗透、甚至新中国的旅顺口依然是苏联耀武扬威的海军基地,这不能不让一生为追求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毛泽东心中留下深深的痛。尽管当时中国政府主动向苏联提出的包括中苏石油公司在内的多项经济援助计划,都被苏联附加了苛刻的条件,有的甚至带有明显的政治要挟和经济勒索,但毛泽东为了顾全新生的共和国国民经济恢复这个首要大局,依然在政治上作了一定让步,维护了中苏两党关系,为我国解放初期经济全面恢复建设打开了局面。

后来(1956年3月21日),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说:

……在谈判中他们(按:苏联)明显地表现出对我们不信任,至少不完全信任。中长铁路要中苏共同管理,旅顺口要做苏联的海军基地,在靠近苏联的新疆搞了个什么合股公司。总之,新疆和东北他(按:斯大林)是不想放手的①。

1958年3月,在成都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说:

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两个月,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中长铁路、合股公司、国境问题,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要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还有两块“殖民地”,即东北和新疆②……

在这两次会议上,毛泽东都谈到了苏联对我国东北和新疆的势力渗透,并对此发出了深深的忧虑。毛泽东的这一担忧之情其实交织着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严峻性。早在沙俄时期和斯大林主政苏联初期,沙俄和苏联对中国东北和新疆肆无忌惮的蚕食与渗透自不必说,仅就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美英苏三国为换取苏联出兵东北而秘密签订的让苏联长期控制中国东北和新疆的“雅尔塔协定”,足以让毛泽东愤懑和高度警觉。

对于20世纪50年代中苏合作开采新疆石油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协定,中方人员的看法并不一致。直接参加“协定”谈判的伍修权曾回忆说:

关于创办新疆这两个公司的协定和有关的文件,是由我做的文字翻译,在这些协定的签订会谈中,我们强调了两国之间的真诚合作,互相不占便宜,不使对方受到损失,我国保持独立而不依赖,苏联尽力帮助而不剥削③。

另一位“协定”谈判的参加者,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兼省人民政府外事处处长的邓力群则说:

谈判涉及到新疆的问题,主要是在国民党时期苏联在新疆搞了几个公司,有民航公司、石油公司和有色金属公司等……苏方提出这几个公司由中苏两国合营,我们同意了。实际上,这几个公司差不多都是苏联人在办,我们也没有技术力量去管,只派些人去……那几个名义上中苏合营的公司,我们就插不上手,实际上是苏联人在办④。

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王震诞辰100周年,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的孙兴盛,在《百年潮》2008年第4期发表了文章,谈到了他于1982年特地采访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同志。王震当时向他讲述了建国初期自己在新疆参与中苏石油和有色金属两个公司谈判的情况。文章中说:

根据耀邦同志的批示,1982年2月4日,我随王老的秘书唐玉飞往广州,到那儿后就跟着王老一起活动。与王老熟悉了,聊聊天,就聊出了许多故事来。

1950年初,毛主席在跟斯大林商谈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还决定在新疆创办金属、石油、民用航空三个合营公司。不久,苏联总领事请王老去具体商谈签订合资合作协议。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总经理出席,先拿出他们的协议方案,并作一番解释。其主要意思是,苏方很乐意建立合资合作企业,但考虑到新疆基础条件太差、各方面能力很有限,最好是把合资的钢铁厂、炼油厂、纺织厂等大型企业建在靠近边界的苏联一侧;合资合作开采石油和铁矿,由苏联以很低的价格购买土地、油田和矿山,由中方负责提供劳力开采,把原油和矿石运到苏联冶炼加工;为此,两国共同修建新疆铁路,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接轨,但因中苏两国的铁路标准不同,整个新疆铁路轨距标准必须按苏联铁路标准修建才能接轨……

王老越听越生气,这哪里是援助中国建设,分明是敲竹杠,要中国出钱出力还要出卖主权嘛,绝对不行!苏方也很强硬,既然你们有求于我,就只能按我们的要求签订协议与合同!王老实在按捺不住,桌子一拍,骂人了:“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现在我们胜利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决不签订卖国条约!”

苏联总领事也拿出王牌吓唬王老:“这是我们中央的意思,我要向党中央报告……”王老哪吃这一套,更加厉声地说:“就是当着斯大林同志的面,我也不同意,也决不签这个字!”

不久,周总理打电话召王老进京面谈。王老当时心里还有些不安,怕惹起外交麻烦了。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他就详细汇报了有关情况。毛主席笑道:“胡子呀,你酒醉了才说这话吧,不酒醉还说不出这话。你没有签这个字就好!看来搞外交还得有几个武将。现在搞经济建设,就要学会跟老大哥打交道,跟各种各样的朋友打交道。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学会做生意,会谈判、会碰杯。”周总理也笑道:“胡子,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就是太激动了。”王老承认自己太激动、骂人不好,如果苏方遵守两国政府协议,不提苛刻条件,我们还可以再好好谈谈,万一谈不成怎么办呢?毛主席说:“你跟总理商量商量,想想别的办法。”周总理说:“主席在莫斯科的时候曾指示我们,对苏贸易要‘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指波兰)、捷(指捷克斯洛伐克)、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主席要你们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一定要把新疆建设好,办法不妨多些。”

王老心领神会特别高兴,大胆地提出是不是可以从别的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美国正要封杀我们,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敢同新中国建交、做生意,只有通过香港对外联系。经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意,王老用消灭国民党马步芳缴获的一批尚未上交的金子,通过叶剑英帮忙,从香港引进了日本、英国、西德、瑞士等国的纺织、冶金、发电、米面加工等一批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接着,全军将士人人勒紧裤腰带,从自个儿的牙齿缝中、指甲缝里筹集建设资金。同时王老又从新疆本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拘一格”地诚聘了大批专家、工程师和各种技术人才,给这些当时许多人还看不起的“旧知识分子”委以重任。平均不到一年的时间,新疆同时建起钢铁、发电、水泥、棉纺、面粉、煤矿、机械等十来座现代化的大型厂矿企业。同时,王老也尽量同苏联老大哥搞好关系,争取友好合作,原则问题不退让,有些项目谈不成做不了没关系,还有许多项目是可以做的。苏联总领事领教了王老确实厉害,也主动改善关系,谈判中比较尊重中方,最后同意按中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共同创办了“中苏石油公司”和“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两家,共同勘探和开采石油和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