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12549300000001

第1章 朱德副主席视察独山子油矿纪实

蓝珂

1958年9月10日的早晨,对于生活在独山子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多年辛勤劳动,经过了一夜的休整,人们感到今晨的阳光格外鲜红,就连楼前盛开着的花朵也显得分外艳丽。人们在奔向自己劳动岗位的道路上,放声歌唱着,谈笑着,不时和相逢的人——不管认识和不认识,亲切地打着招呼。

这时,朱德副主席在吃过简单而朴素的早餐之后,来到了独山子专家招待所楼前的花丛前。在欢乐的气氛中,和这里党委会的同志照了相,并亲切地和大家握手。

临别时,聚集在道路两旁的职工和家属们恋恋不舍地向朱副主席挥手告别。车子从炼油厂的路旁徐徐穿过时,朱副主席透过车窗再次看了一眼炼油厂及其他扩建工程的全景……

独(山子)—克(拉玛依)公路在不久前才铺上了沥青,笔直而平坦。几辆小汽车平稳地向克拉玛依——这个祖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基地奔驰着。

有了人,就可以创造一切

一路上,人们心神舒畅,笑着、谈着、唱着。我们同车的同志,不禁回忆起了朱副主席在独山子炼油厂视察的情景:9月9日下午3时许,朱副主席在时任自治区领导王恩茂、赛福鼎、包尔汉等同志的陪同下,健步走进了炼油厂。

炼油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炼油厂厂长王泽同志边走边向朱副主席报告着厂里的各种情况。

1949年以前,独山子炼油厂只有少得可怜的简单生产工具,炼油量很小。1950年中苏合办后,在苏联的帮助下,炼油厂修建了几个主要车间,生产率大大提高,每年可处理原油7万吨。但是,在克拉玛依探区喷出原油之后,这个厂的生产能力便远远赶不上需要……

朱副主席细致地视察了炼油厂的生产过程,并亲切地和各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交谈、握手。

朱德副主席视察独山子

在车间装置的轰鸣声中,朱副主席依次视察了蒸馏车间、裂化车间、焦化车间炼制原油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仔细观看了焦化车间生产沥青的操作过程。之后,朱副主席走到炼油厂扩建工程场地的边沿上,举目四望,炼油厂的扩建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建筑机具,有的人高举着双手向朱副主席致敬、鼓掌。

随后,朱副主席一行来到了炼油厂的陈列室。王泽同志指着墙上挂着的炼油生产流程图表,把炼油的基本原理向朱副主席作了详细介绍。

随后,炼油厂的同志向朱副主席介绍了生产出来的88种产品,其中有的产品在世界上也是奇缺和珍贵的,有的产品质量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朱副主席细致地看了各种生产的标本,并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接受了职工们的献礼。朱副主席谆谆教导大家:要综合利用设备和资源,注意多种经营,把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都提炼出来,不要把有用的东西丢弃了。他还强调说:“要与有关厂矿搞协作,协作就是力量,就是共产主义,协作起来什么都能搞成功。”

当王泽同志讲到他们还炼出了煤焦油时,朱副主席关注地问:“哪里还有这样的煤能炼出油?”

王恩茂同志答道:“六道湾的煤就可以搞煤焦油。”

王泽同志接着详细汇报了炼油职工解放思想,革新技术,对今年原计划炼油18万吨的指标,反复进行了论证,并提高到了33万吨。他满怀信心地向朱副主席说:“明年我们就可以炼油70万吨,估计后年就能达到200万吨。”

“搞这样多,有困难吧?”

“有,主要是缺水,其次是机器设备跟不上。”

“水、设备,都要自己找、自己搞,难度是大,但只要有人,就可以创造一切。”朱副主席说。

朱副主席在黄昏时分,还不辞辛劳地来到机修厂。走进大门,就是制作钻机的车间,他老人家站在旁边看了又看。

朱副主席来到独山子的喜讯刹那间就传开了,每个人都把能亲眼看到他老人家作为自己平生最大的幸福。斯依得汗——一个年迈的维吾尔族老大娘,老远地跑到这里来,一定要看一看朱副主席。朱副主席热情地接见了她,并和她握了手。激动和兴奋使这位老大娘几乎流出了眼泪。

……

幸福的回忆,使人们忘却了观赏沿途的美好景色。汽车平稳而迅速地前进着。突然车子离开了公路,驶向辽阔的草原,不一会儿,终于在几顶帆布制作的帐篷前停下了。

党和人民的希望

对于生活在这无边无际盆地上的人们来说,看到奔驰而来的汽车和人,感到十分稀奇。何况今天是迎接这样一位亿万人民尊敬而爱戴的革命老前辈呢!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样的振奋,那样的喜悦,又是那样的自豪呵!他们一个个喜出望外,在自己野外宿营地的草坪上奔跳着、欢唱着。

霎时间,几辆车子就被一群热情奔放的青年男女层层地围了起来。朱副主席下车后,毫无倦意,立刻被迎进一幢平房式的帐篷内。

这里的主人是独山子地质调查大队301地震队的同志们。队长罗志敏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将”,她殷勤地让朱副主席坐下来,兴奋地代表全队人员向朱副主席问好之后,便向朱副主席汇报起了队上的任务、工作方法和前四五天创纪录的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9月4日,在全队召开的职工大会上,各族职工提出了誓言,当时,仪器组提出:

天山和祁连山定要比比看,

日上三百条件点,

不超玉门心不甘。

钻井组的誓言是:

决心心里藏,

劲头使手上,

日上一千米,

誓和祁连山比高低,

苦战一昼夜,

标杆把家移。

司机组也提出,要多少水,给多少水;队部决心更大,要做全盘领导工作,还要大力支援各组……

9月5日,钻井组改进了钻头,使钻头不致被泥包住,加上其他大胆的技术措施,从10时25分开钻到9月6日10时25分,共钻进1051.8米,完钻40口井,首创全国地震日进尺的最高纪录。

9月6日,仪器组也奋勇而上,创造了日测305.4个条件点的最新纪录,大大突破了玉门201地震队创造的日测263.5个条件点的全国最高纪录。

朱副主席和王恩茂同志等听到这些动人的英雄事迹,十分欢喜,连连称赞。

“这都是党给我们的,光荣应该属于党。”罗志敏同志衷心地说出了他们在实践中千次百次地证实了的真理。接着,她又向朱副主席说:“全队同志正努力创造每天钻井1500公尺的纪录。”

这时,朱副主席诙谐地笑着说:“我们这一来,可少了你们几百公尺呢!”

“不,朱副主席和各位首长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我们不仅不会少一公尺,还会创造更多的公尺数。”

无限喜悦和欢乐洋溢在这个平凡的帐篷里。人们从朱副主席炯炯闪光的眼睛里和慈祥和蔼的笑纹里,都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对祖国这一代年轻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多么的关怀和热爱。

朱副主席愈谈兴致愈高,他又亲切地问:“全队有多少人?”

“85个人。”

“都是哪些民族?”

“有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汉、回等14个民族。”

“多少个党员?多少个团员?”

“13个党员,30个团员。”

“几个女同志?”

“7个。”

“你今年二十几岁?”朱副主席关切地问罗志敏。

“26岁。”

“哪里人?”

“福建。”

此时,一个知道罗志敏家庭出身的同志在旁插话说:“在红军时代,您到过她的家乡,她还是我们一位元帅的侄女。”

“是的,我们在1929年~1930年去过那里。”朱副主席对几十年的斗争生涯记忆犹新,此时他又转向大家:“那时她还没有出世哩。”

“小时候常听妈妈讲起有关朱副主席的故事。”罗志敏天真地回忆着自己幸福的童年。

朱副主席欣喜地说:“你们都是祖国的儿女,人民的后代,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党和人民的希望……”

此时,罗志敏让几位同志端来了笔砚,朱副主席为他们写下了“努力工作,实现跃进计划”的题词。随后,一个女同志两手举着朱副主席的题词冲出帐篷,高声呼叫:“朱副主席给我们题词了。”立时,一群生龙活虎的人便把这个女同志包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看着朱副主席给他们的题词。

朱副主席在地震队营地环绕一周后,就被人们紧紧地围了起来。摄影记者为他们拍了照后,才为朱副主席让出了道路。朱副主席和大家招手致意,登上汽车后,许多只热情的手还向车内伸去。

(本文选自1958年10月9日《新疆石油日报》,本书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