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12548300000010

第10章 新闻之路(8)

然而,培根所说的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绝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提升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事实上,西方历史的新时代,就是随着三大发明的应用、新大陆的发现、工业时代的到来而到来的。

1492年8月8日,哥伦布率领由可靠的水手和能干的船员操纵的三艘帆船,从帕洛斯角启航。到9月6日,远征队已把加那利群岛丢在后面,驶入烟波浩淼的海洋。经过一个多月的远航,他们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命名它为圣萨尔瓦多。

这是预示着整个人类命运的一个时刻。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都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他确信圣萨尔瓦多岛离日本所在的位置非常近,下一步是找到日本。

当他向西南航抵美洲大陆时,他相信自己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某地。哥伦布坚持自己的错觉这一点,带来了重大结果:它鼓舞人们进一步勘探南北美洲,直到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大笔财富。

麦哲伦的远征是人类航海事业中一篇伟大的史诗。他率领一支由五艘均为100吨位的帆船组成的船队,于1519年9月10日从塞维利亚启航。次年3月,他到达巴塔哥尼亚;至10月,抵达如今刻着他名字的海峡。大海汹涌澎湃,他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才越海驶入太平洋。其间,一艘船失事,另一艘船被遗弃,他率领剩下的三艘船沿智利海岸向上方航行,至南纬15处时折向西北。后面80天中仅见到两座杳无人迹的荒岛。

一名船员生动地叙述了这数月间忍受的苦难。这样的记录,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该是怎样令人惊心动魄的新闻:

“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为了不饿死,我们甚至被逼得吃一张张皮革,这些皮革是遮盖大桅下桁、防止其磨损绳索用的。它们经常受水浸、日晒、风吹,变得非常坚硬,得先在海里泡上四五天才能变软,我们将它们泡软后就煮来吃。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苦难不止于此,我们最大的不幸是正遭到疾病‘坏血病’的侵袭,得病后,牙床肿得老大,把上下颌牙齿都包藏起来,使病人无法咀嚼食物。我们有19个伙伴死于这种疾病……除开已死去的人,我们还有25至30个水手患病,他们的胳膊、腿和身体其他部位都遭受着可怕的痛苦……”(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1520年3月6日,他们驶抵一座岛屿,可能是关岛,他们在那里得到了粮食。同月16日,他们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和手下40名船员在当地一次战斗中被杀。残存的西班牙人靠当地领港员的帮助,航行到婆罗洲,再从那里抵达他们的目的地摩鹿加群岛,即香料群岛,抵达时间是在1520年11月。

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同样著名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征服战争的一年。科尔特斯在远征中,迎来了所谓的征服者时期。1500至1520年这20年,已是探险者的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整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道。在随后的30年代,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探险远航,发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新大陆”,同时也为西方人认知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

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正在建立起来。西方人内心的梦想,正在被一个个新发现、新财富所刺激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断被爆炸性的新闻冲击着躁动的心房。在人类新闻之路上,这一时期地理新发现的新闻,甚至比今天的太空新发现更能牵动人们的心弦。

近代新闻的起步

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及其印刷机问世后不久,15世纪后半期至15世纪末,意大利、法国、荷兰、匈牙利、西班牙、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先后出现了德国的印刷者创建的印刷所,出版书籍很快成为每一个大城市的时尚和有利可图的生意。

在出版书籍的同时,一些印刷商开始印刷出版记事性的小册子,记述近期发生的大事,例如重大战役、自然灾害、节日庆典、王公葬礼之类。这些内容说不上有什么时效性,但对一般读者来说仍不失为新鲜的信息,从而带有很强的新闻性,甚至,它们就是当时的新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482年奥格斯堡发行的《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牙发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08年奥格斯堡发行的《巴西探险记》等。这些记事性的小册子被看做是近代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约公元1500-1550年间,西欧的海外殖民掠夺主义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掠夺的大批财富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以至出现价格革命。手工业在巨大的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以至原料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使地主贵族大量圈占土地生产原料,使十五世纪末就开始的圈地运动进入高潮,导致大批流民产生。原料的短缺使家庭手工业者纷纷被商业资本家控制,形成分散的工场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业工场因拥有原料竞争优势而开始迅速发展。约公元1550-1600年间,在西欧,原料紧缺使海外殖民掠夺主义开始转变为商业掠夺主义,海外贸易公司纷纷出现,控制原料的重商主义政策形成。这期间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分工合作工场手工业开始出现。这期间,手工业技术分工迅速发展,技术发明不断产生,分工合作的工场手工业在这一时期末形成。在中国,流民大规模垦荒取得成效,原料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以致明王朝取消海禁,这使沿海地区手工业在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从而使原料供应再一次紧张。为挪出更多土地生产原料,中国开始进行农业技术革命。由于东南亚各地被西欧殖民者控制,海外移民开发与海外原料供应受阻,原料供应紧张状况加剧。

经过几千年乃至数十万年文明的孕育,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传播知识和思想的能力,在积累和传承中不断推向前进。到了16世纪,逐渐进入了手工印刷媒体的分娩时期。而手工印刷的出现,是对“靠人的手来抄写”这一传播方式的颠覆。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对新知识、新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渴求。

当然,早在印刷新闻传播开始之前,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15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这里萌芽,造船、纺织、玻璃等行业相当发达,手工工场林立,工人达19万人之多。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的销路、各地的物价、来往的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谁需要就卖给谁,这就是手抄小报。

有资料认为:1536年威尼斯已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也曾发行手写的小报。1566年这里又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以上各种小报的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贸易和交通。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手抄新闻”的出现和发展,代表了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从农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过渡。

约公元1600-1650年间,在西欧,商业掠夺主义进入大发展时期。原料的紧缺使殖民地经济开始被开发,圈地运动继续大规模进行,流民起义不断产生,大批流民被迁往殖民地。分工合作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原料的限制,控制原料市场的重商主义贸易管制政策开始普遍实行。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了对工商业者的税收和市场管制,形成了专卖制度。在英国,政府对工商业者的压迫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约公元1650-1700年间,在西欧,殖民地经济开发成功,原料供应开始采用商贸方式进行,商业掠夺活动趋于停滞。重商主义政策从商业掠夺转向商业贸易,争夺原料市场与销售市场的商业霸权战争爆发。原料供应紧张状况缓解,圈地运动结束,社会趋于稳定,分工合作工场手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劳力密集型产业结构也开始产生。在中国,明朝末年开始的农业技术革命继续进行,开始产生实效,土地经营地主大量产生。清王朝进一步巩固了统治,经济得到恢复。

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进入17世纪,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而邮政事业的发展,保证了邮件稳定在每周送达一次,为定期的周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1605年,英国出版商纳撒尼尔·巴特开始出版不定期新闻书。

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报道》(Relation)在斯特拉斯堡出版。1615年,爱格诺尔弗·艾莫尔在法兰克福创办了《法兰克福报》,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Weekly News),全称《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其内容按政府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新闻。英文“News”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1624年纳撒尼尔·巴特与波尔尼合作创办《每周新闻续编》,由于连续出版了23期以上,被视为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

1631年10月,“法国新闻之父”泰奥弗拉斯特·勒诺多取得了特权证明书,使他“永远有权通过任何人,印刷和出售新闻纸,报道王国内外过去现在发生的任何事件”。他创办的《公报》刊载政府批准的新闻,开始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后来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公报》也刊登一些“奇闻”,其风格颇似早期的不定期小册子。自1632年起,又增加了“问讯处专版”,亦即现代报纸广告版的雏形,由此演变出的报纸“启事栏”一直沿用至今不衰。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对出版物的压制政策自动失效。1641年7月,“星法院”条令被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一时间各种报刊和新闻印刷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644年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获准出版,奠定了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类相互对立的报刊:一是国会派报刊,有汤姆斯《国会纪闻》,塞缪尔·派克《国会每日纪闻》;二是保皇派报刊,有《信使报》《宫廷新闻周刊》等。

1650年,出版商蒂莫台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新到新闻》,这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1682年,奥门克教授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的第一份科学杂志《学术纪事》,这家刊物和l688年在汉堡出版的《每月论坛报》开创了延续到19世纪中叶的德国期刊中文学和哲学成分超过新闻的思辨传统。1670年到l790年,德语地区先后出版3494种期刊,超过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出版的期刊的总和。

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复辟,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代替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管制。支持克伦威尔的报刊遭到查禁,保皇派的两份报刊被指定为官方刊物,一份是《国会情报员》,一份是《大众信使》,并发行新的官报——《牛津公报》。

《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11月,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它改变了过去新闻书的形式,为单页两面印刷。第一期内容有:任命牛津主教的消息、全国郡长就职年表、伦敦瘟疫中死亡人数的报道和一些简单记事。每逢周四出版,出至第二十四期,易名《伦敦公报》,延续至今。

在法国,1665年,德尼·德·萨洛于巴黎创办《学者报》,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版的新书,定期公布新书书目。1672年,多诺·德维泽于里昂创办《信使报》,这是一张具有乡土气息、风格多样的报纸,后来很快变为一张以刊载文艺作品为主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