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12545000000001

第1章 留学美国

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我看见一个美国空姐在服务前座的客人,就在想,轮到自己时,该说些什么。当她走到我面前,问我想吃什么时,我一看端来的全是国外的东西,很紧张,不知道为什么接下来说出口的英语却和我想说的不一致。“想吃东西”,这句话老师当然教过,可很多食物用英语怎么说,却没教多少。

“Would you like curry chicken or turkey sandwich?(您要咖喱鸡还是火鸡三明治)”她问。我蒙蒙地点点头。她接着问是哪个。我急中生智,“The first one.(第一个)”“Any drinks?We have soda,coffee and tea.(要饮料吗?有苏打水、咖啡和茶)”“I don't like coffee or tea.(我不喜欢咖啡和茶)”虽然在课堂上学的英语使用上出了问题,但靠一些方法还是可以应付过去的。

“You want Sprite,Coke or diet Coke?(您是要雪碧、可乐还是无糖可乐?)”

“Sprite,please.(请来雪碧。)”

一、登陆纽约

7年前的6月22日,爸爸带着我,拖着两个大行李走出J.F.Kennedy(肯尼迪)机场。马路上车来车往,却不见任何人,显得有些冷清。而且车流中没有一辆车停在我们面前。我问:“爸爸,已经8点了。大伯不是说7点半来接我们吗?怎么还不来?”爸爸说:“没有像你这么说话的。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你麻烦人家来接你,应该感谢人家,即使是你的亲人也不例外。更何况车多路堵,你只有耐心等待。”

过了一会儿,大伯开着一辆Van(面包车)来了,姑姑也来了。果然是因为在白石大桥路段交通堵塞。一下子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大伯和姑姑,我高兴得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们的车开上了纽约的678号高速公路,没过多久,车子就开上了高耸的白石大桥。我透过车窗向左方望去,夜色中,曼哈顿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视觉冲击力极强,只是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姐妹楼已不见踪影。一过大桥,车子就拐上美国高速公路的大动脉之一——95号高速公路,向北驰去。一个多小时后,车下了高速公路,又拐过几条林荫道,停在一片公寓小区前。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的家,进了家门,困意便涌上来,我顾不得多想多问就去睡了。

二、与“中”不同的饮食习惯

第二天睁开眼睛,我对陌生的四周有些惊恐。感觉肚子饿,我爬起来从冰箱里提出一小桶Low Fat(低脂)牛奶,倒了一杯。出国前听说美国人喝水、喝牛奶全都是冰的。我也要入乡随俗,学会冰凉之饮。喝了几口,可以明显感觉一股冷流从我的消化道流了下去,好象肠胃还能受得了。美国牛奶不像国内牛奶浓醇,一点甜味都没有,被稀释得淡而无味。爸爸要炒几个鸡蛋给我吃,叫我也到厨房看看在美国如何炒菜。灶台上是四个电炉盘,开关扭开后,一个黑铁圈慢慢变红。爸爸在平底锅里倒上油,没等油热得冒起烟,就赶紧把鸡蛋打进去。他拿起一把木铲炒了一会儿,又放了点盐和葱花,就盛在盘子里递给我。我吃了两口炒蛋,觉得味道不怎么样。没有热油爆炒声,没有热腾腾的锅气,就不像是炒菜。爸爸说:“这叫美式炒蛋。美国人房间都保持得很干净,我们炒菜爱热油爆炒,房间都是油烟味,房东会有意见。所以,锅刚热就倒油,油刚温就倒菜,菜刚炒就盖锅,温和炒法。”

吃中午饭我们去了一家叫Hometown Buffet(家乡自助餐),爸爸说那里的东西很代表美国人的饮食。我走进去便看到很多比常人胖一圈的白人、非裔和墨西哥人。我自己拿了第一盘,半盘子放土豆冷沙拉,半盘子放海鲜沙拉拌通心面条。吃到第二回合,我来到放主食的地方,那儿的炸鸡腿、炸鸡翅、炸鸡块真是无限量供应啊,还有多种炸法,从金灿灿的到红嫩多汁的,真是中小学生的美食天堂。那覆着花生末的清蒸鳕鱼可能是美式做法。不过看来看去,在美国鱼都是块状,可能鱼在美国人印象中都是正方形的吧。好,咱们再看看肉。长长的barbeque babyribs(烧烤排骨)很抢手。只见一个伙计拿着锯刀和叉子站在三大块肉前,分别是beef,ham and turkey(牛排、猪排和火鸡)。这称得上肉铺的柜台对面还有个提供主食的柜台,有意大利面条、西红柿酱、没有辣味的青椒炒热狗、烘得金黄的咸面包。我各种食品都品尝了一点儿,两盘下肚,已经吃不下了。

女服务员看到我把空盘子放在一旁,走过来问我:

“Have you done with that?(那盘吃好了吗?)”

“Yes,please.(是的。)”我说。

她收起空盘子走了,时不时路过还停下来微笑地问我们吃得怎么样。我们离开时,爸爸在桌子上放了几美元,说:“这是给服务员的小费,不可少于15%。她为我们服务了,我们给她一点报酬,是对她的尊重。”

总的来说,美国人真不把人生的一大乐趣——吃当回事!后来我也逐渐悟到美国人把sex(性)更当回事。在东方文化里,我们还讲“饮食男女”,吃饭和男女一样重要。而美国人更注意消耗,所以直奔主题,或者顶多先喝喝酒,但喝酒也绝不配菜,把酒里面的大麦、小麦营养全当作了营养液,真可谓“饮酒男女”。

三、购物的额外收获

星期天,姑姑开车来接我出去购物,去了一家叫做T.J.Max的商店。姑姑说这里的衣服都是名牌商店退下来的,都有很大的折扣。我站在一排排衣服前面,随便翻了翻,就看到Polo、Calvin Klein、Addidas等在国内算得上名牌的衣服。在美国,大多数东西价格后面都是0.99,让顾客产生一种视觉效果。比如29.99美元和30美元,虽是1分之差,但感觉似乎便宜一点点。从T.J.Max出来,我们又来到仓储式批发超市Cosco,姑姑是Cosco的会员,有一张会员卡,凭会员卡才能进去购物。美国人一般都会在自己最方便的仓储超市办一张会员卡,每个周末来仓储超市购物,买起东西很惊人,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也多。我看从Cosco走出来的人的Shopping Cart(手推车)个个堆得奇高,足以装满整个面包车后备箱。

仓储超市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又高又大,灯火通明,里面衣食住行等物品应有尽有。货架堆得有三四层楼高。时不时看到一些工作人员开着升降电瓶车,来来往往,取放各种货物。

我们在菜市场转悠完后,就来到电脑、电视、电玩、音响、照相机等区域。超市里还有冲洗照片的柜台,配眼镜和助听器的柜台。还有一个pharmacy(药房),里面有专门的药剂师配药。在美国开药不是在医院里,而是拿着私人诊所或医院里的医生开的药方到零售药房让药剂师给你配药。据说美国药剂师拿到一张执照需要读七八年的书,但工作稳定薪水高,在美国是一份很好的职业。

这时候,我堂姐打电话来,想麻烦姑姑让她搭个ride(便车),请我们去她打工的书店接她回家。她在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arnes&Noble——北海文分店打工。我第一次在美国见到了我的堂姐,她刚刚成为耶鲁大学的学生,很激动。堂姐带我在书店里转了一圈。美国的书装潢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虽然内容不一定怎样。It is all about marketing(其实都只是炒作)。

堂姐建议我一开始读英语可以看一些文化和历史的书。我挑来挑去,最后买了一本厚厚的小开书“Pocket American History”(可装在口袋里的美国历史)。

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购物有助于学习日常生活用语。实物就在眼前,对那个单词产生的印象也就特别深。这不仅能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而且可以省略中文翻译这一环节。比如我在超市里看到Healzlnut Chocolate(果仁巧克力),我以后看到那种巧克力就很自然知道是Healzlnut Chocolate(果仁巧克力),我就根本不管它中文怎么翻译了。当然也不需要在超市里,抱着一包Healzlnut Chocolate(果仁巧克力)专门学习单词,记笔记,甚至念出声来:“Healzlnut Chocolate…Healzlnut Chocolate…”

很多人一直在问怎么才能提高记忆力,实际上我们要动用多种感官来帮助记忆,用图像、声音、实物等从多维度进行记忆。

四、买房子

七月,家里人都开始在附近的城镇找房子了。到了周末,每天晚上我们都开着车,实地考察报纸及网络分类广告上出售的房子。卖主房前都竖着一块牌子:“Open House(开房参观)”,底下标明代理销售的房产经纪公司。我们看上了三栋房子,虽与中介商量了好久可最后都没要。其中一栋红房子在小坡上,主人把里面营造得很有家庭气氛,还把basement(储藏层)改成一个私人小酒吧。但他们门前的草坪在小山坡上,割草时要开着割草机45度角斜着作业,每天汽车要开上一个坡才能停进车库。尽管如此,房东还是开价30万美金。“9·11”以后,纽约城区外的住房价格飞涨,花3万美金自己动手把一栋40年代盖的4万美金买进的房子翻修一下,在这时期都可以30万美金抛手。所以像我们这样不靠次级贷款的老实人买房子很吃亏。不过,之后由此引发的次贷危机让现在这些卖房子的人更倒了大霉。

终于有一天,我们在路上迷路,误走入一条死角,却柳暗花明邂逅一个小洋房。这家卖主非常友好,单身一人和五只狗住在一起。房子进门是客厅,连着餐厅,餐厅门推出去是草坪篱笆小树林。楼上三间卧室两个厕所。底层储藏层是巨大的暖气管道、油缸、为全家提供热水的小炉,主人还把洗衣机、烘干机放在那儿。我问爸爸这些东西会不会爆炸,他说好像在美国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类的事故。爸爸说房子不错,当地学校也正好是我堂姐的母校,离高速公路远,没有噪音。经过再三走访,爸爸和卖房人的经纪人签署了协议。房子一交易下来,我就可以到当地的高中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