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12525800000005

第5章 自我反思:家教最忌简单粗暴(4)

“你是不是应该听从我的警告,不要随便拿刀子削苹果呢?”

儿子点点头,表示同意江先生的说法。

儿子毕竟只有6岁,对一些事情认识有限,而且并没有做一些事情的能力,但是孩子好奇心比较强,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越想要偷偷地做。因此,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增大。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会再犯类似错误,就要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他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伤害到自己。那么,他对错误的认识也会深刻,并且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更深的体会。

父母对孩子犯错误要抱着一种乐见其成的态度,因为孩子在求知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认知能力的有限导致失败、经受挫折,而这些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经验。家长应该知道的是,即使是天才也会经常犯错误,也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才最终成功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以前历经了无数次失败,也可以说犯了无数个错误,才使他最终领悟了“钨丝”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发明了电灯。

家长在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时,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耐心,不要大声呵斥孩子,不要对孩子抱怨或者用失望的口气对孩子说:“你大概一辈子也不能改正这个错误了。”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让孩子不敢做、不敢想。这样造成的后果也就是,孩子不会有任何成就,不会有任何发现,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幼小的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然而幼小的孩子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即使是犯了错误,也是比较容易改正的。只要不是什么大错误,家长都不应该阻止孩子犯错误。

孩子因为无知犯错误,最忌讳家长对孩子的品性做决定,因为一旦做了决定,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个品性,改也改不了,就等于家长已经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话,孩子也就成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没有正确的意识,做事情没有规范和指导的原则。

所以说,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并不等于说一旦发现孩子犯了小错误,就全面否定孩子的品性,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教的必要了。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是为了让孩子在犯错误后深刻地认识错误的根源。为什么会犯错误?到底错在了哪里?但对孩子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能想到的,这些问题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想,也就是孩子在犯错误以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想这些问题,从而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一个教育机构在调查中国和外国的教育方法时,了解到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即使看见孩子犯错误,也不会及时地指出来。因为有错误产生,游戏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所以孩子不得不一遍一遍地重新开始做游戏,然后自己就会发现错误到底在什么地方。孩子只有发现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才能圆满地完成游戏。这个时候,美国的家长会在一边称赞道:“孩子,你真棒,你是这个游戏的真正赢家。”

但是,中国家长的表现正好相反,即使一些有耐心的家长,在孩子犯了3次以上的错误以后就会马上提醒孩子,或者干脆自己来帮助孩子完成游戏。甚至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犯一次错误以后,就马上给孩子指出来,然后说道:“你真是笨啊,这样简单的游戏都做不好。”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加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失败后获得认知的满足感,作为父母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完善自我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孩子成才必备的也是最基础的条件。

鼓励孩子犯错误,父母不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清障工,要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大胆地试,不要因为他们做不好、易出错误就越俎代庖,也不要因为孩子有了天真的想法就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每个人年幼的时候都会犯一些天真的错误,关键问题不是错误,而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一直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就等于一直不允许孩子成长。一直小心地呵护孩子,不让他做错事情,那么在孩子成年以后,可能面对极小的错误都没有改正的能力。所以,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是要让孩子犯错后懂得改错,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培养起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自信,而不至于成为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的弱者。

教是为了不教,养是为了不养

父母培养孩子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功。很多国外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特别是美国的父母,他们让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开始认识劳动的价值,如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脚踏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适用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帮助孩子完成了,那么孩子就会变得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明白。父母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他们知道自食其力的重要性,这非常关键。

有一对父母在女儿还没有中学毕业的时候,就让她利用暑假的时间帮助邻居照看孩子。很多邻居不理解这对父母的做法,觉得这简直就是在虐待自己的孩子。这件事情,在他们居住的小区一直被传得沸沸扬扬。

女孩也因此受到了一些打击,她甚至很难面对邻居的眼光和质问。在这个时候,父母鼓励孩子:“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你要知道你现在做的这一切对自己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别人的质疑也不能改变你的想法,因为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把这个保姆给做好。”

父母的鼓励坚定了孩子的意志,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小姑娘,照看邻居的孩子,她一点经验也没有。妈妈在一边做指导,为她提供了很多参考性的建议。父母鼓励女儿说,既然答应了邻居要把孩子照看好,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找方法,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照顾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这个小女孩没有经验,做这件事情就更加困难。但是好在母亲一直在旁边指点,而且还不时地提供一些办法让孩子做选择。小女孩在繁忙中度过了自己的暑假,最后母亲还让她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看看邻居们是否满意她的工作,结果显示有80%的邻居是满意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表示不满意或者觉得她根本没有做好。

这个结果令小姑娘不怎么满意,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费了很大劲,用了很多力气,却没有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度,所以觉得非常失落。父母对她说,不要仅仅从满意度上来评价这件事情,要看这件事情对她以后成长过程的影响。

其实,这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对父母要求孩子在暑假里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一些问题。首先,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独生子女,在太多的宠爱中长大,渐渐地形成了一些自私的习惯。

其次,这个小姑娘经常会否定别人的一些看法,觉得别人都不对,只有自己才最有道理,非常傲慢。

再次,她学习态度比较散漫,尽管已经是初二了,快要中考了,但她每天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也不上心,丝毫没有责任心。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她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里,父母都有着可观的收入,而且都有相当的社会地位,这一点更加助长了小女孩的傲气。

孩子这些毛病并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以改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父母冥思苦想了很久,决定从孩子的喜好入手,来帮助她改掉这些缺点。

因为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儿平日里比较喜欢小孩子,尤其是小宝宝。到小区里玩的时候,看见谁家的孩子都要逗弄一下。有一天,父母问小女孩说:“你这么喜欢小朋友,如果让你照顾他们,你愿意不愿意啊?”

小姑娘非常乐意地说:“当然愿意了,我最喜欢小宝宝了。”

父母建议道:“那么这个暑假你就可以不学习了,也可以不参加补习班,只要负责照顾小宝宝就可以了。”

一听说不用学习,也不用参加补习班,小女孩简直高兴坏了。她觉得照顾小宝宝要比学习简单多了,而且还可以挣到零花钱。不用学习,好处简直是太多了,于是她很爽快地答应了父母的要求。

但是,在开始执行以前,父母约法三章:第一,有困难可以请教父母或是亲友,但是不能抱怨。第二,要尽职尽责地照顾好小朋友,不能偷懒。第三,不能觉得有困难就中途退出不做。如果做不到这三点的话,半年的零花钱就没有了。小女孩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并且在写有这些规定的纸上签了字。

暑假结束以后,父母渐渐地感觉到小女孩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她不再乱花钱买东西了,这证明她已经知道赚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其次,小女孩还学会尊敬人了,很在乎别人的劳动成果。原来她不喜欢吃奶奶做的菜,总是嫌东嫌西,但是现在每次她都会夸赞:“奶奶您做的菜真好吃。”最后,小女孩开始变得喜欢学习了,因为她已经认识到,学习和一些事情比起来简直是太简单了。而且,她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坚强的人,并不是要整天指责孩子的缺点。因为指责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掉缺点,还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里。同样,在改正孩子缺点的时候,也不能打骂。打骂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到底在哪里。如果对错误或者缺点没有深刻认识的话,改掉缺点谈何容易。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底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认识得越深刻,孩子成长得越快,也会更加独立。

父母养育孩子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独立,进而希望他们能有成就。但是,这并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想得是很好,但是一到执行的时候,难免就会心软,觉得那样做对孩子很残酷。

其实,父母应该想到的是,现实本来就是残酷的,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残酷,如果不让孩子对现实的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自己就没有办法让孩子改变。娇生惯养的孩子会成为父母的负累,永远不能独立地解决事情,不能有进步。所以,在现今这个社会,面对现实的不应该只有父母,还有孩子。孩子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面对社会,那么就要求父母的教育方法要从现实出发。

有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一些独立的行为,比如他想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或者是进行某一项独立的活动。有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都会说:“你会做什么,不要给我制造麻烦了,快去学习吧。”此时,家长打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兴趣,还有孩子的独立性。而且从此以后,孩子也会有借口,反正爸爸妈妈不让我做。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科学的培养观念,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坚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