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12524700000008

第8章 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10种品质(1)

良好的品质有助于成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质不仅不能获得安定的生活,甚至会步入歧途。因此,良好的品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

良好的品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妈妈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从而塑造孩子高尚的人格,为孩子的未来打造黄金之翼。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感恩是世界上最为纯洁的感情。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就好像一条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里,他不爱人,也不自爱。不懂感恩必定会影响孩子的人生幸福,所以妈妈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体会人世间的真情,对幸福生活心存感恩之情呢?妈妈应该教孩子学会感恩大自然

让孩子看到大自然的美丽,教育孩子要懂得保护环境。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妈妈要经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看油菜花,挖野菜;在酷热难耐的夏天去海边游泳,抓螃蟹;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带孩子去赏菊花,摘苹果;在雪花飞舞的冬天和孩子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引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大自然所赋予人们的快乐。告诉孩子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如果没有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五彩斑斓、幸福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

妈妈应该教孩子感恩身边的人

当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的时候,可将清洁工人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感谢他们给了自己美好的生活环境;当孩子觉得学习有进步时,要让孩子知道应该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热心帮助。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荣誉,妈妈一定要帮孩子分析需要感谢的人,教育孩子让周围的人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当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高兴地吃着麦当劳的时候,妈妈要让孩子知道工作的辛苦,让他知道赚钱有多么不容易……从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让孩子逐渐学会感恩。

妈妈要教孩子感恩长辈

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没有爸爸和妈妈,也就没有他,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爸爸、妈妈成人,让孩子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心存感激。当孩子从长辈手中接过新文具、新衣服、好吃的食品或者礼物时,让孩子学会对长辈说一声“谢谢”……

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布置关于感恩的作业

妈妈要给孩子布置关于感恩的作业,并且要求孩子每天坚持完成。比如“今天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有没有进步表现?今天你应该感激谁?”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这样能培育孩子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妈妈要让孩子用心体会到周围美好的一切,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所以要学会感恩。

在洛杉矶郊外一所旅馆的餐厅里,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给妈妈写感谢信。当问起孩子们,他们回答说,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写的内容有“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并不是专门感谢妈妈帮了他们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都应该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杭州一家社区办公室里,摆满了很多特殊的物品:一行行简单却质朴的文字,一张张亲手制作的祝福卡,一件件代表着自己心意的小礼物。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是一颗颗懂得感恩的心。在几天前,社区的孩子们自主的发起了一项“感谢有你,我会铭记”的活动。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收到了很多寄托着感恩的礼物和信件,而它们也将通过社区转交到被感谢人的手中。例如一个叫小晟的男孩很想念曾教过他的外教老师:“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两年前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您回国已经两年了,可我还是时常想起您,因为老师您,我和班里的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英语……”而一位叫小丽的女孩子要感恩的是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妈妈,虽然没有过多的话语,但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已道出了一切:“妈妈,我爱你!”

妈妈要告诉孩子,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都不要忘记感恩。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妈妈既可以将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妈妈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宽容。作为妈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妈妈应该为孩子树立宽容的榜样

妈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的宽容之心主要来自于妈妈的影响。孩子最初从妈妈那里学习待人接物,妈妈如果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和同事之间能相处融洽,那么孩子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孩子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因此,妈妈一定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妈妈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指双方在产生矛盾时,能够理智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为什么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够理解对方,也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心得,在刚学下棋的时候,往往只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从来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去想。只有当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对方会怎么样来应对,关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又应当如何一一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那么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来思考问题,能够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着想,那么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就很容易化解了。

孩子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来思考,就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来思考,就会理解老人的那份关爱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那份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的。所以,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思考对孩子的宽容心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要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乃是人性的必然。妈妈要教孩子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要追求完美。多原谅一次别人,多给别人一次宽容和理解,自己也就多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性格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妈妈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这有助于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

妈妈同时要注意宽容不是胆怯,也不是懦弱,更不是盲从,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并不是对坏人坏事原则上的妥协。

妈妈要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孩子的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才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如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很大的进步。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妈妈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让孩子不去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去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

妈妈要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孩子的宽容不仅要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妈妈要引导孩子多见识新生事物,让孩子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并且学习承受事物所发生的变化。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那么他对世间的事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孩子的乐观心态需要妈妈的培养。妈妈就像舵手,把孩子带向快乐的海洋。一个快乐的妈妈也会感染孩子,让孩子快乐。妈妈不仅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还应该极力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去打开光明未来之门。

妈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快乐

妈妈要教育孩子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感受快乐,乐观最重要的来源是成就或创造的成果,以及完成了有意义的事情给人带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例如孩子蹒跚着从远处走到妈妈的面前,他体验的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做完并且做好了一件事情,他得到了成就感。在成功中,孩子得到了快乐,这种快乐同时有助于对自我的肯定。因此乐观是一种动力,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乐观,妈妈一定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和教育孩子。

妈妈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基本的情绪,人本性中就有快乐的成分。孩子在出生后的2个月左右,就有了社会性的微笑。对于孩子的想法、兴趣爱好,不要过分限制,否则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学龄前,要尽量激发孩子的快乐,给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

妈妈要用一颗热情的心去对待孩子

从小无感情体验和感情依恋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对他人施以爱和同情,他们将形成冷漠无情的性格,很少体验快乐,难以与人相处,当然也就不会具有乐观精神。所以不论妈妈的工作有多繁忙,都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妈妈在这方面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祖父母,也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卸给老师。

妈妈要教会孩子用一颗平常心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经历的风雨不多,意识不到艰难的存在,更别说怎么去面对了。妈妈首先要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

妈妈要教孩子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并不是让他们消极地面对生活。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可以暗示孩子主动提问、主动要求、主动学习。紧接着,当孩子主动行动了,妈妈要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主观念。

妈妈要学会激励孩子

如果孩子主动去做某件有意义的事,就要想办法激励孩子,如果失败了就告诉孩子:失败一次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

妈妈的教育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非常重要,为了孩子有一个乐观的人生,妈妈一定要从各方面重视起来。

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妈妈对孩子从小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孩子逐渐相信自己的能力。妈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为孩子的人生之路增加无穷的动力。

妈妈要学会鼓励孩子,让孩子尝试并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天生便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妈妈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去尝试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孩子在尝试或探索中了解事物,增强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喜欢玩水,就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洗小手绢等,做这些事情既满足了孩子玩水的兴趣,同时又给他们带来欢乐,而且在成功之后也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妈妈要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孩子的自信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认同和赞赏。孩子的某一种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也会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更加离不开妈妈的肯定和赞扬。如果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妈妈的赞赏,他就会更乐意、更自信地去做更多的事情,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其自信心也日趋强化。

妈妈要学会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很多的妈妈常因为孩子年幼而代替孩子做许多事情,如帮他们穿衣服等。妈妈给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就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孩子的自信也就很难建立起来。对此,妈妈不妨根据孩子能力的强弱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铺床叠被,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自信,使孩子相信他们可以做好许多事情。

妈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

每个孩子拥有的天赋是不同的,在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但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能力的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就使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表扬,而学习成绩稍差的孩子不受周围人的关注,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这种心理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