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12524500000002

第2章 温室的花朵怕风雨(1)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受到父母加倍的宠爱,然而正是这种宠爱让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旦经历失败或者不被别人认同时,从这种教育方式下走出来的女孩往往就会变得过分自卑或者产生其他心理疾病。

作为父母,应该很清楚,我们不可能让女儿永远安全地待在温室里,也不可能为女儿遮风挡雨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尽早培养女孩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能力,让女孩能够自如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女孩的娇气并非天生,而是后养

许多父母总是无奈地说:“现在的女孩越来越娇气了,又打不得骂不得,真拿她们没办法……”父母们所说的娇气,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上好吃懒做,遇到好吃的东西眼里没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服,不会叠被子,不会自己洗袜子,总之,她们在生活上过分地依赖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照顾,她们一天也活不顺心;其次,是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很多女孩都不能承受压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怕苦怕累,哪怕是在体育课上跑步都会回家向父母诉苦。

女孩的娇气是天生的吗?也许的确有一些天生的成分,如女孩天生很胆小,看到生人或进入陌生环境会害怕得哭鼻子;有些女孩天生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差,动不动就会生气,当然,这样的性格会比胆大的男孩更容易形成娇气的特性。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娇气指的是遇到令人不舒适和困难的场合就情绪低落、止步不前,怕困难、怕吃苦的性格,然而,这种一贯怕吃苦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如果说不是,那么,一个本不娇气的女孩是怎样变娇气的呢?对此,我们可以听听专家们说的一些具体事例。

中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天小学上学和放学时,校门口绝对是最热闹的地方,门口车水马龙,接送孩子的父母们有的开车,有的骑车,有的步行,有爸爸妈妈接的,也有爷爷奶奶接的,这个壮观的场景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如果你仔细问问,大概有一多半每天被接送的孩子,无论从安全还是其他角度看都没必要接送。国外虽然也有接送孩子的现象,多数是因为离家太远,确实需要学校巴士或父母开车接送。

事实上,在这些父母的学生时代,开学第一天往往是跟着哥哥姐姐去的,自此以后,就要自己去上学。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般的孩子上小学时,第一天是由父母送去学校,而从第二天开始,就是孩子自己去上学,除非特殊的天气,否则父母是不会再接送的,即使学生一定要经过马路,父母也认为孩子有自己过马路的能力,因为交通法规定,“年龄不满7岁的孩子,过马路必须有成人带领”。而小学生已经超过7岁,他们自己完全会过马路了。可是现在呢?即使学校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虽然不用车接车送,但爷爷奶奶的保驾护航还是少不了的。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好处也有,的确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显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可是这么做突出的缺点就是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变得娇气。假如父母过分地渲染现在社会的不安定,年幼的孩子在每天被父母接送的过程中,就可能形成一种对社会上的人们普遍的警惕和怀疑态度,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

父母总觉得女孩的娇气是天生的,其实不然,怕吃苦、怕困难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每个孩子本来都是不怕遭遇失败的。如同送孩子上学这件事,没有父母护送的年代,女孩似乎也没有那么娇气。

当然,女孩因为年龄还小,有些稚嫩和娇气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里,小女孩向父母充满稚气地撒点娇、耍点赖,不算是大错,反而让父母感受到天伦之乐,增加幸福感,可是,凡事都有“度”,女孩一旦娇过头了,养成了太过娇气的毛病,就会影响她们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女孩太娇气的不少,常有的表现为:

(1)经不起表扬和批评。受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受到批评就委屈,情绪低落,流眼泪,有时跟父母或师长强辞夺理。

(2)在生活中娇气,吃东西挑食,爱吃的可以一直吃,不爱吃的一点不吃,饭桌上父母要费许多口舌,有时娇气的女孩还会让父母替她做这做那;在使用文具和物品时,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搁置,磨父母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父母帮助自己请假;很反感上体育课。

(3)在学习中娇气。做一会儿功课就嚷累;让父母帮助整理书包和文具,支使父母伺候自己,学习一会儿就拿饮料、拿水果;有时作业没完成好,不赖自己赖父母;考试没考好,怪父母没帮助自己复习好;学习遇到困难时喜欢发脾气。

(4)在劳动中娇气,干些活就反感,做事时无精打采,喜欢应付了事,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在学校还可能努力表现,回家一点儿活都不干。

其实,女孩出现这些娇气的表现,主要还是父母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中,父母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另一个家长可能跟女孩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避免女孩过于娇气,父母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女孩将带来恶果,害了女儿。有些父母总以“女孩还小”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对女孩没有好处,随着女孩年龄的增长,她们的娇气只有越变越少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女孩把娇气的习惯克服掉,对她们不要总是宠着惯着。

娇惯只会培养出低能的女孩

一位报社记者在学校进行采访时,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一位上大一的同学在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中迷了路,不知道怎样回家;某校大学生因和同学发生了几句争执,最后居然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退学……

这些孩子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谈得上自强自立?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时候,他们又将怎么办?

许多孩子在父母给他们制造的安乐窝中,慢慢地成长为“低能儿”。

上小学二年级的王佳,在吃中午吃饭时突然大哭起来,老师急忙跑来看是怎么回事,当老师问王佳为什么哭时,王佳一边抽泣着一边说:“今天的鸡蛋没法吃,太硬了。”老师看看鸡蛋,郁闷了,鸡蛋没什么不同,只是蛋壳上面有两排清晰的牙印。原来,平时王佳每天带的鸡蛋都是她家人事先剥好皮的,而这次可能因为没来得及或是忘记了,鸡蛋没剥皮就给她装上了。

其实,出现上面的情景,也不能全怪孩子,在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太娇惯了,不仅吃饭、穿衣样样都要父母操心,他们甚至连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家务活都不会做,几乎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现在许多父母都奉行:“你只管读书,其他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来做。”很多父母都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于是孩子不可避免地过分依赖于父母,父母们也常会抱怨:“这孩子什么都不会……”可是抱怨的同时,却是放任和代劳,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不怪父母又能怪谁呢?

刘婧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习惯性地把衣服一扔就出去玩。而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她不是因为衣服被压得皱巴巴地不开心,就是为了寻找衣服浪费时间,她甚至还曾因为找衣服迟到过几次。所以,爸爸给她定了一条规则:回家把衣服脱下来记得放到专门的地方,不然她乱扔的衣服只能被家长收起来,过两周后才能再穿那件衣服。

有一天,妈妈给刘婧买了一件新衣服,爱漂亮的刘婧很高兴地穿着它去学校了,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刘婧更是对这件衣服爱不释手。可是她放学回到家,却忘了爸爸给她定的规定,又随便把衣服扔到了客厅的角落。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刘婧把东西都收拾好找衣服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了,于是她问妈妈:“妈妈,我的新衣服呢?”

妈妈问:“你放学后把衣服放哪了?”

“大概是放在客厅里了吧……”

“抱歉,孩子,按照我和你爸定下的规则,那件衣服你恐怕要等到两周后穿了,现在你最好去衣橱里再找一件别的衣服穿,否则你要迟到了。”

看妈妈认真的表情,刘婧也只好穿着旧衣服去学校了,不过从那以后,她改掉了乱扔衣服的毛病。

不娇惯孩子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必须有具体的教养策略跟在后面,那就是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开始。父母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开手脚,注重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当家做主;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和别人交往、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尝试自己动手的机会,锻炼他们将来能经得住风浪。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天下的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日本也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参加劳动赚钱。现在许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而目前中国父母这方面的意识是较弱的。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自主、自理能力都比一张成绩单重要,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这样孩子才能摆脱对父母的种种依赖。

温室中的女孩,经不住挫折

家长往往很难把家里的娇娇女和吃苦的精神统一在一起,事实上,父母不应该把女孩当做温室的花朵一样,不应该怕女孩被淋着、晒着,甚至应该刻意让女孩吃些苦头。因为温室中的女孩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在某市的一所小学里,一个小女孩因为上体育课多跑了几圈,太累,回家就向妈妈告老师的状,这件事的结果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小女孩的妈妈当天下午就去学校和体育老师大吵了一架,说是体育老师是故意惩罚她女儿,才让女儿跑那么长时间的。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父母的娇惯,导致了孩子的娇气,孩子的娇气,又进一步导致了父母更错误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样的学生和家长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情况,可是这件事却非常典型,它足以说明女孩娇气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系。

“娇惯”孩子的主要表现除了疼爱外,还有放纵,父母对女孩往往过于宽,而缺少严,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女孩十之八九是有“骄娇二气”的。所以,从女孩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掌握好尺度,对孩子不娇惯。不然,纵使女孩以后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纵然她读了硕士、博士,如果只能在父母的协助下生活,那么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下,她也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中国某高校发生过一幕尴尬的情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招聘现场四处奔波,在各个公司的摊位前忙个不停,一个小时填了二十多份应聘表,而且一边填,一边不断地向有关方面咨询。很多人开始以为是这位老人来找工作的,于是告诉他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学生招聘现场。可是老人的回答让人震惊了——他是在帮二十多岁的女儿找工作。

招聘人员开始关注这个女孩,问了女孩大学时的班主任一些她的情况,从班主任的口中,招聘人员又得到如下消息: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包办太多了,使得一些学生考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基本不会独立生活、不能自理自立。这个女孩就是前两年考上本校的高材生,入学一个月就把自己的各种证件和财物等东西弄丢了,她无法处理简单的日常生活,最后,学校只能要求女孩的父母来学校帮助其料理生活,后来这个女孩还是感觉不适应学校生活,就在家休学了一段时间。

这种父母急、子女不急,父母代子女求职的现象如今并不鲜见,父母陪读的现象似乎也层出不穷。有些大学生入学后,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学生场上训练,父母旁边拿水“伺候”。有的学生将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打成邮包寄回家,让父母去洗……父母关心的往往只是分数,最后,虽然这些孩子分数是不错,但是,如果父母只专注于注重培养考试精英孩子,那么成熟后的孩子则只能像温室里娇艳的花朵,不堪一击。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内敛一些,于是父母对她们的保护更甚,其实这种做法远不如教导女孩走出敏感,面对挫折时变得坚强起来。

张萍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对此父母感到很欣慰,但让妈妈感到操心的是,张萍太爱哭了,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有一天,她刚回家就对妈妈说:“我不要去学校了!”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问:“怎么了?”

“老师让我读课文,我读错了一个字,结果老师一指正,同学们都笑话我。”后来老师打来电话说张萍竟然因为读错一个字当场哭起来,老师想找她谈话,她也只是哭。

妈妈问起张萍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了,我真是太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