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12524400000003

第3章 错误的批评(3)

后来妈妈在咨询了儿童教育专家以后才知道,其实莎莎懂得做完作业要把东西收拾好的道理。因为即使在家里训练不够,在学校里也应该受到足够的训练。但是她不肯照办的原因是因为妈妈拿她与小两岁的妹妹比较,指出她不如妹妹。这很伤她的自尊心,因此不愿为了追随妹妹这个榜样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她是姐姐,却要向妹妹学习,这会让她觉得很没面子。因而她下定决心,无论妈妈怎样讲都不予理睬。而妈妈后来粗暴简单的训斥方式,更让莎莎产生了逆反心理:妈妈越是这么说,自己越是那么做,与妈妈唱对台戏。

明白了莎莎不停地犯错误的原因,妈妈就很容易对症下药了,而不是继续沿用过去大喊大叫却毫无成效甚至适得其反的做法。

四、孩子有错,父母要及时妥善处理

1规劝

孩子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呢?小孩子之间经常发生诸如吵架、抢夺玩具,甚至互相撕扯打闹。此时,父母应该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及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着他,然后详细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然后再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孩子能够理解打人、抢夺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并要求孩子学习说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教导孩子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但是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很大的声音去强迫或威胁孩子;不要不问缘由直接将孩子拉开,接着大声地对孩子进行训斥;不要在言语上过多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仅仅针对错误本身

在发现孩子出现错误,对孩子进行处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应该针对的是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是孩子本人,要就事论事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让孩子感觉做了错事就是坏孩子了。要和孩子讲明,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只要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3严宽相济

“严”是指父母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犯错误的行为,不要忽略孩子所犯的每一个小错误,不要认为这点错误没关系。但是在严格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看到孩子的错误就过于紧张,并且对孩子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因为如果仅仅是批评或大声的斥责,却没有让孩子真正领悟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的话,一切都是徒劳的,这样的教育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孩子往往会继续犯错误甚至更严重。

“宽”是指父母应该谅解孩子所犯的错误,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孩子,他们犯错往往是不自觉的,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尤其是孩子的第一次错误都不要处罚得过严。因为那样往往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4讲究方式、方法

以打骂的方式处罚孩子是失败的教育方法。在处罚孩子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严肃,但方式、方法不能过于简单粗暴,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冷漠情绪,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毫无益处。

如果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不严重,就让孩子自愿地接受处罚,比如孩子上学忘记带课本,就让他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回家去拿,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又没有受到处罚,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地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但一定要注意措词、语气,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如果孩子犯的错误很严重,如经常做一些危险动作、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对于这样的错误,父母一定要坚决地采取措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继续这样做所产生的危害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处罚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孩子能够心悦诚服地认错、改错。

5及时处理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却得不到父母的表扬;或者孩子并没有什么过错的时候,却招来父母的责备和处罚。孩子感到很委屈,他并不知道这个莫名其妙的处罚其实是因为过去很久前犯下的错误,父母当时没有发现而未进行处罚,等到后来发现的时候,却揪着过去的错误不放。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产生副作用,容易令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没有解决问题。

处罚孩子的最好时机,就是孩子刚刚犯了错误在自我反省的时候,这个时候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6父母的态度不要过于随意

有的父母主观性强,对孩子的处罚很随意,面对孩子的错误容易受情绪影响。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加重对孩子的处罚;而情绪好的时候就从轻处罚。这样往往会令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养成看父母脸色做事的坏习惯。

错误5埋怨孩子的怯懦怯懦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缺陷,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在与人交往时,经常会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遇到难题能避就避,能推就推,毫无自己的主见,喜欢按他人的意愿办事,害怕承担责任和受别人的非议。

怯懦,不仅仅体现在成人身上还体现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很胆小,对很多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如害怕打雷、害怕黑暗、害怕看医生、害怕小动物等等。

父母碰到性格怯懦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往往会以成人的观点来看待。父母不会去深究孩子恐惧的原因,不会去探究孩子怯懦性格形成的因素,甚至有的时候嘲笑、埋怨孩子。这种做法都只会让问题加剧。如有的孩子看见小狗突然出现,往往会害怕得往妈妈的身后躲,会害怕地抓住妈妈的衣襟不敢说话,也不敢前进一步。这时候如果妈妈心情不是很好,一般会对孩子的怯懦进行斥责:“一个小狗就把你吓成这样!它有什么可怕的。快点松手,男孩子怎么能这么胆小!”

其实孩子的胆小并不会因为母亲的斥责而消失,反而有可能加重其害怕的心理。所以,当孩子害怕某些东西或者害怕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斥责或埋怨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父母的埋怨既不会消除孩子的恐惧,也不会增加孩子的勇气。父母的责骂往往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而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

一、专家教育观点

教育专家告诫父母:“‘恐吓’的教育方式要不得,它会影响孩子的个性成长,导致孩子性格懦弱。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怯懦表现却大加埋怨,这更是错上加错。父母的埋怨、责怪只会让孩子更加地恐惧,父母的鼓励能带给孩子坚强和勇敢。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带领孩子走出怯懦。”

的确,父母对孩子的怯懦不应只是埋怨、恐吓,而应是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明出路。

二、由怯懦到尝试

明明今年快5岁了,是个聪明而有灵气的小男孩,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明明变得非常胆小,他害怕陌生人、害怕黑暗、害怕上厕所,有时候看不到爸爸妈妈在身边,也会吓得大哭。

有一次,妈妈抱他在阳台上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谁知明明却吓得双手死死地捂住眼睛可怜巴巴地嘟囔着:“害怕,害怕……”直到妈妈把他抱回屋里,他才把手从眼睛上拿下来。看着平日活泼好动的儿子这么胆小,爸爸开始会哄着明明说,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可是到了后来就埋怨:“什么都害怕,哪里像个男孩子,没出息。”

后来妈妈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她明白与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很多害怕的时候,只是成人往往会认为孩子的恐惧很可笑,这当然是因为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揣测孩子。然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恐惧,这些是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而决定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对于有些事物的恐惧也就会消失,但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恐惧。

两三岁的孩子会害怕巨大的响声,五岁的孩子会怕黑暗,六七岁的孩子的想象力极好,但会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害怕一个人睡觉时做噩梦、害怕雷电等现象,八九岁的孩子,害怕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

了解到这些以后,妈妈开始根据明明的情况改变了对明明的教育方式,首先就是禁止爸爸对明明的埋怨,而是让爸爸在明明害怕、恐惧时,对其进行鼓励,并给他讲清原因,让他知道害怕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明明果然变得勇敢起来,对于他未知的事物,再也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好奇地想去尝试。

三、消除怯懦需要丰富的知识、正确的引导

形成怯懦性格的原因很多,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

现在都市里面的孩子生活范围都很小,孩子只是生活在家中,困在高楼大厦里,玩伴的选择也不多,一般仅仅是家人,甚至孩子要学会自己和自己玩耍。有的孩子由于与外界接触很少,依赖性很强,害怕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会躲,别人一抱就哭闹。如果去上学,身边所处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时则会更加胆小。

2父母教育方式失当

有的孩子很顽皮,很不听话,总是给父母惹出很多的麻烦,当父母没有耐心对待孩子的时候,往往教育方式会有些不当。如孩子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父母就会用让孩子害怕的事情来吓唬他,比如会说:“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让老虎吃了”;父母看见孩子玩泥巴时,因为怕弄脏孩子的衣服,就会吓唬孩子说“泥土里会有虫子咬伤你的手”。用这些办法来恐吓孩子,往往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且父母的责骂会导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长期下去会逐渐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3父母过多地保护

在生活中,父母过多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事情由他们全权代劳,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如到公园玩时不让孩子爬山,怕孩子摔伤;不让孩子到湖边玩,怕掉进湖里等等。这些担忧会造成孩子事事都不敢去尝试,变得胆小怯懦。

知道了孩子怯懦形成的原因以后,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惩罚或嘲笑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与孩子沟通,承认孩子害怕的东西确实存在,这样,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惧,也就会相信你的劝说和解释,也就能解除恐惧心理。

第二,教育孩子要正视恐惧,不要掩饰害怕。有些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害怕,这是孩子常用来对付恐惧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越是这样,孩子自己越是恐惧。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说出恐惧的具体内容,让孩子解除心理上的羞耻感,并逐渐克服恐惧心理。

第三,父母应该多传授一些有助于孩子克服恐惧心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们逐渐了解身边的东西和现象。如有的孩子害怕雷电,爸爸妈妈可以给他讲解有关雷电的知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打雷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慢慢了解雷电,虽然孩子不完全懂得,但他会减少恐惧。

第四,利用孩子的愉快情绪来克服恐惧心理,如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去公园玩等活动。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活动,在众人面前讲出或画出自己最害怕的东西,把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宣泄出去,从而解除心理恐惧。

第五,多多赞赏孩子好的表现,鼓励孩子要勇于尝试。当孩子尝试接触曾经害怕的小动物时,父母要及时地鼓励孩子的勇敢,增加孩子的勇气。例如,父母坐在公园长椅上休息时,可以鼓励孩子去找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回来以后,要及时地给予夸奖,让孩子明白他的做法很让爸爸妈妈满意。看着爸爸妈妈的微笑,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信,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错误6责备孩子的成绩每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而这种渴望更多体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待上,父母把孩子的成绩看得重于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即使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如果孩子有一科或者几科不及格,父母就会感到愤怒和忧虑,愤怒的是所寄予的巨大期望却得到如此令人失望的结果;忧虑的是如此成绩,怎么能考进理想的学校,自己的期望怎么能实现。愤怒和忧虑中的父母往往会失去理性,对孩子多加责备和埋怨。孩子这时候成了父母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出气筒。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个观念:成绩不好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这样就会扭曲孩子的思想,灌输进去一些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观念,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些父母喜欢以孩子成绩高低作为判断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父母看到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就非常高兴地夸奖孩子用功、聪明,给予孩子很多的物质奖励作为继续努力的动力,甚至有的父母因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束,对孩子的毛病,也总是认为是小毛病,而不去在意。如果孩子的成绩降了下来,就认为孩子没用功,在家里偷懒,在学校一定也偷懒,认为孩子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父母付出了那么多的期望,却没有丝毫的回报,于是,父母的各种指责脱口而出,这些指责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伤害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还有很多的父母好强、爱面子,把孩子的成绩看成是自己成绩的一部分。如果孩子考试有了一个好的分数,就觉得脸上有光,如果孩子的成绩差,就觉得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