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12523700000005

第5章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4)

人生在世,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所以历史无法改变;也没有人可以穿越未来,所以未来无法预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当你把所有的爱和智慧都融入当下的生活,真实地感受生命的存在时,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幸福!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有个人,父母过世给他留下了许多财产。对这些财产,这人看得很重。他天天计算自己有多少财产,一心希望财产越多越好;连将来果园与田地可以收成多少农作物都算入财产中。年轻人认为家中多一个人就会消耗更多食物,所以不愿娶妻生子,原本家中请的佣人也都辞掉了。他年老去世之后,财产由于无人继承,都被收入国库。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人很可笑呢?可是,若你思量一下自己,还不是有同样的心理:没饭吃时,说有粗茶淡饭就可以;有了粗茶淡饭,就想要有点儿荤腥就更好;等有了荤腥,又想常常吃山珍海味、鱼翅鲍鱼。有了好,想更好;有了钱,想更多钱。这是人心的不足。

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无以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位神仙看到了,有心帮助这对母子,就在他们家屋后投两粒仙米入井,从此井水化为美酒,于是母子二人靠卖酒为生,就此衣食俱丰。过了一段时间,神仙回访,其子却抱怨,井水化酒,好是好,却没有酒糟可以喂猪。神仙感叹人心不足,便把仙米收回,美酒又变为井水了。

这正是:“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还说没有糟。”

在葡萄园里,有一种鸟,叫做“我所有”。因为它叫起来的声音好像是“我所有!我所有!”

这只鸟就好像是看守葡萄园的,终日里在葡萄园上方盘旋,看到有人采摘果实,就厉声啼叫:“我所有!我所有!”

只要有人接近葡萄藤,那只鸟就开始大叫;若伸手摘葡萄,它就会叫得更凄厉。年复一年,总是如此。

有一年,到园子里摘葡萄的人比往年更多,那只鸟在人们四周厉声啼叫,非常着急的样子。但大家都见怪不怪,没有人理它,仍旧继续摘葡萄。没想到,那只鸟不断地啼叫,最后竟然吐血而亡。

世间的人多有像这只鸟的,贪心不足,结果累死累活一辈子,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把触手可得的快乐丢掉了。殊为可惜!殊为可叹!

人心不足,总是想要得到更多,却没想过,自己真正用得上多少呢?《增广贤文》有言:“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有的女孩喜欢买衣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你若是仔细检视一下自己的衣橱,就会发现,其实一个季节经常换洗的衣服就那么几套而已。然而,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呢?只因为经不住诱惑,内心的欲望一直告诉你:多漂亮的衣服,我要拥有它,别人都有,我也不能落后。

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却总是不断地占有更多,为此不惜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这实在不值得。大诗人杜甫的《漫兴九首》里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的确,人世间有很多追求,哪怕你累死累活忙碌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因此,要懂得享受人生,好好对待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珍惜身边的幸福。

李白有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人觉得消极,其实不然,若你心里是积极的,你读这句诗,就能体会到积极的感情。只不过,他的积极在于好好地对待已经拥有的东西,莫要辜负了正拥有。

很多人往往都会在失去以后,才想到要珍惜,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享受自己拥有的时光和幸福。等到时过境迁,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辈子白活了,根本就没有好好享受人生的快乐。

其实,幸福和快乐早就放在你的面前。当肚子饿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你跟前,好好地吃完这碗面,就是幸福;当筋疲力尽时,躺在软软的床上好好地睡一觉,就是快乐;当你悲伤时,旁边递过来一张纸巾,或者几句宽慰的话语,就是幸福和快乐。

实际上,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东西,只是很多人没有好好对待,反而茫然不知所措,盲目地追求这追求那,总也没有个尽头。

就拿赚钱为例,钱当然赚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赚更多的钱,相应地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是很自然的。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更多金钱,除此之外,你甚至还要为之失去自己的快乐。但是,你想过这样做是否值得吗?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其实,金钱能够满足生活需要即可。

人生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待已经拥有的东西。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赚取更多,无可厚非,但不是为了赚取而赚取、为了得到而得到,而是在赚取和得到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天赋,磨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人不要那么贪心,知足一点儿,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享用所拥有的,割舍不实际的欲念吧!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怨

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悠然自得。然而,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是安定舒适、快乐幸福,还是躁动不安、烦恼丛生,取决于你的心,取决于你的态度。

有一首无名氏的散曲,写知足者的安然生活,十分令人神往,让人很感动: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像这首散曲所描述的心境,又怎能不悠闲自在呢?安于本分、安于拥有,因而使自己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洒脱自在、避免是非,在人生中享受快乐与尊严。

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是情真意切的延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著名的贤人,叫做介子推。他曾经和晋文公长期流亡国外,吃了不少苦。然而,晋文公继位后奖励贤臣良士,介子推却没有得到赏赐。

母亲怕他的心里有所不满和怨恨,惹来麻烦,就问他:“孩子啊,君主没有给你论功行赏,你是不是不高兴呀?”

介子推却很平静地回答:“母亲,千金是重利,官爵是尊位,这些都不适合孩儿的性子。追求功名、向往富贵,不是我的为人之道。我宁愿到那山村乡野里,躬耕自给自足,也不愿战战兢兢地吃君主的俸禄。”

母亲不由地笑道:“孩儿的为人,当娘的怎么会不知道?你这样见利让利、闻名让名,不与世抵触,好得很啊!”

母子便离开了朝都,到绵山里安了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园生活,一边劳作,一边观赏着大自然的风起云涌、荷色菊香的美好景致,终日里显出淡雅、娴静的样子,乐不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