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那些“穿越”的孩子
12515600000003

第3章 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2)

被问及“希望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业余时间开展哪些活动”时,排在第四位的选择是“实用业务培训”,占13.9%(前三位分别为“联欢会”占26.8%,“文化体育活动”占19.3%,“技术技能竞赛”占18.8%);

被问及“您认为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可以为您提供什么帮助”时,排在第二位的选择是“为技能培训提供机会”,占24.3%(第一位的为“增进社会交往与联系”占26.1%)。

2.学习目标

被问及“在职业发展上,您更希望得到的是什么”,选择“工作、技能培训机会”和“学历提升机会”的占73.1%;

被问及“您认为当前需要继续学习哪些内容”,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知识”(占24.5%)、“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占24.4%)和“外语知识”(占15%);

被问及“您希望接受何种程度的学历教育”时,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在接受EBA培训后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占40.9%)和“本科学历教育”(占26%)。

3.学习载体

被问及“您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是哪些媒体”时,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书籍”(占43%)、“广播”(占19%)、“报纸”(占15.5%);

被问及“您运用网络媒介的频率为多少”时,选择“每日、每周或者每月必用”的占85.9%,选择“几乎不用”的占14.1%;

被问及“您选择上网的途径是什么”时,选择“家里或者单位电脑上网、手机上网”的占77.6%,选择“网吧上网”的占20.7%;

被问及“您通常会在网上做什么”时,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聊天交友”(占17.9%)和“浏览时事新闻”(占15.8%)。

4.学习方式

被问及“您希望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时,选择“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的占45.1%,远远超出“网上自学”(占19.2%)、“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占22.8%)和“参加各类综合性讲座”(占7.3%)的比例。

5.学习动力

被问及“您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实现什么目标”时,选择“提高自身修养”的占39.6%,选择“提升职场竞争能力”的占29%,选择“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占20.6%,选择“增加居住证积分”的占8%。

6.学习时间

被问及“您每周业余时间有多久”时,选择“一天以上”的占85.7%;

被问及“您每周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时,选择“不能保证有学习时间”的占25.4%,选择“一个双休日”的占34%,选择“4~8小时”的占17.6%,选择“4小时以下”的占11.7%,选择“两个双休日”的占11.2%。

二、分析

上海恒道信利劳务有限公司的进城务工人员分布在上海松下微波炉有限公司、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数据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调研情况来看,被调查对象学习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习需求与交友需求并重。愿意参加培训、讲座及愿意参加EBA培训的比例都远远超出其他需求选择;同时,无论是上网排在首位的是“聊天交友”,还是希望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提供帮助中首位的选择为“增进社会交往与联系”,都说明年轻人的交友需求非常强烈。

二是学习内容明确。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知识、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外语知识上面,也再次体现年轻人的需求特点,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三是学习目标集中。对于学历教育,鉴于55.3%的被调查对象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其所希望接受的学历教育排在首位的为“在接受EBA培训后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

四是影响因素多元。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目标导向及工作岗位影响其教育培训需求。具体而言:

(1)文化程度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根据统计,未上过学的占3.1%、小学学历的占2.5%、初中学历的占20.6%、高中(中专)学历55.3%、大专学历16.4%、本科学历1.5%。鉴于高中(中专)学历为多数,其学历教育目标也就自然以“在接受EBA培训后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为主。

(2)目标导向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根据统计,19.5%的调查对象未来想留在上海;44.8%的人选择“不太想,看机会”;25.7%的人选择“不想,以后回家乡”;4.9%的人选择“就这样往返于上海与老家之间”;5.1%的人选择“不知道”。正如前述,对于目标导向是“留沪”还是“回家”,会影响其教育培训需求。

(3)工作岗位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被调查对象中84.5%的为制造业或服务业一线员工,管理技术人员仅占4.5%。根据调查访谈,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明显强于一般员工。其原因:一是管理岗位的复杂性和操作岗位的单一性。前者需要不断学习;后者学会以后就是熟练操作的问题,因而缺乏不断学习的原动力。二是管理岗位空余时间相对多和操作岗位空余时间相对少。前者有条件学习,后者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我们访谈的员工晚上8:10以后才回到宿舍,第二天早晨6:30就要去赶班车,中间还要排队洗澡,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确实有限。

第三部分 31~50岁群体与16~30岁群体教育培训需求的比较分析

31~50岁群体(简称“前者”)与16~30岁群体(简称“后者”)的比较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学习意愿、学习目标、学习载体、学习方式、学习动力和学习时间等教育培训需求的比较;另一类是影响因素比较。

一、教育培训需求比较

1.学习意愿

共同点在于:愿意参加上海市初级工商管理(EBA)培训项目的比例都是排在首位的选择,前者为38.1%,后者为41.1%;选择愿意参加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组织的各类培训、讲座活动的比例都超过大多数,前者为63.7%,后者为69.3%。

不同点在于:前者希望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业余时间首要开展实用业务培训,占21.6%;后者希望首要举行联欢会,占26.8%。前者希望所在单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提供的首要帮助是“为技能培训提供机会”,占23.4%;后者是“增进社会交往与联系”,占26.1%。

2.学习目标

共同点在于:都把“工作、技能培训机会”和“学历提升机会”当作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前者占58%,后者占73.1%。

不同点在于:学习内容:前者更愿意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占29.9%),后者更愿意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知识”(占24.5%);前者更愿意接受“中专(高中)教育”(占39.8%),后者更愿意“在接受EBA培训后继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占40.9%)。

3.学习载体

前者与后者都能接受传统的学习载体,如书籍、报纸等,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少利用网络媒介学习,其对互联网选择“每日、每周或者每月必用”的占52.5%,选择“几乎不用”的占47.5%;后者选择“每日、每周或者每月必用”的占85.9%,选择“几乎不用”的仅占14.1%。

4.学习方式

前者与后者都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作为首要的学习方式,前者的比例占40.6%,后者的比例占45.1%。

5.学习动力

前者与后者的学习动力首要选择都是“提高自身修养”,前者占34.6%,后者占39.6%。

6.学习时间

前者的业余时间和学习时间都比后者少,前者业余时间选择“一天以上”的占56.5%,后者占85.7%;前者选择“不能保证有学习时间”的占48.7%,后者选择“不能保证有学习时间”的占25.4%。

总之,前者与后者的教育培训需求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突出的共同点在于都将“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作为主要教育诉求;最突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学历教育目标是高中(中专)教育,后者是大专教育。

二、影响因素比较

1.文化程度

前者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后者,前者初中以上学历占70.5%,后者初中以上学历占93.8%;前者初中学历为主,占53%,后者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占55.3%。

2.目标导向

前者45.9%的被调查对象未来想留在上海,后者为19.5%;前者28.4%的人选择“不太想,看机会”,后者为44.8%;前者11.3%的人选择“不想,以后回家乡”,后者为25.7%;前者4.2%的人选择“就这样往返于上海与老家之间”,后者为4.9%;前者10.2%的人选择“不知道”,后者为5.1%。前者由于已在上海安家,孩子在上海就读,留在上海的主观愿望明显强于后者。

3.职业类型

前者职业分布较为分散,但主体为工业制造业员工、个体经营户和务农,自雇和受雇类型相对均衡;后者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体为制造业或服务业员工,基本都是受雇类型。

4.劳动关系

前者劳务派遣员工占21.4%,后者全部是劳务派遣员工。当然,考虑到对选项的理解问题,不排除部分选择“合同工”的员工也是劳务派遣员工。

5.工作岗位

前者属于企业主或管理技术人员的比重占7.8%,后者占4.5%。从社会平均水平来看,前者应该比后者拥有更多的管理技术人员,但由于前者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工作岗位上与后者没有明显区别。

第四部分 个案分析——以来沪务工子弟“家长沙龙”与“家长课堂”为例

来沪务工子弟“家长沙龙”与“家长课堂”是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于2013年1月开始与航头镇团委合作,在民办航头小学试点开展的针对来沪务工家长家庭教育需求而开设的公益项目,其中:“家长沙龙”旨在发现需求,“家长课堂”旨在解决需求。目前,已有浦东新区航头镇和北蔡镇的近4000名家长知晓“家长沙龙”与“家长课堂”,近2000名家长听取了“家长课堂”讲座。

一、基本背景

来沪务工家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一是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偏低。据对浦东新区航头镇来沪务工家长的调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长占总数的82.4%。二是闲暇时间偏少。在同一调查中,被问及“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听孩子声音,陪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吗?”时,表示“偶然会”和“没空”的占总数的67.5%。三是收入偏低。同一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3999元以下的来沪务工家长占总数的52.9%。基于此,来沪务工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还较为传统,基本还停留在“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以及“我的父母怎样教育我,我便怎样教育孩子”等层面上,与上海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教育理念存在差距,诸如在要不要打孩子、对孩子是以表扬为主还是以批评为主、对待男孩女孩应否一视同仁等问题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不太协调。

二、主要内容

通过两次座谈会及两次发放调查问卷,组织者基本确定“家长课堂”的内容为六次讲座:第一讲:家庭教育的智慧,主要从家庭教育的理念等角度,让来沪务工家长从改变自身的观念与行为开始,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规范自我行为标准;第二讲: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主要从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技巧等方面,帮助来沪务工家长“怎么教”;第三讲:职业教育面面观,主要是从现实政策规定出发,帮助家长了解上海职业教育情况,为家长指明一条路,也帮助家长转变一些观念;第四讲:法律知识,包括家长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涉及的相关法律,帮助家长知法、懂法、用法;第五讲,少年儿童心理简析,针对特定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状况,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第六讲,走进航头,让来沪务工家长了解所在街镇(航头)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相关政策规定,了解镇委、镇政府为来沪务工群体所做的工作,了解镇委、镇政府对来沪务工群体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让来沪务工家长有一个向所在街镇领导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六次讲座内容确定后,又通过以下做法来完善“家长课堂”内容,深化“家长课堂”效果:

一是精心选择主讲嘉宾。选择那些既在专业领域有造诣,又对公益事业有热情的专家作为主讲嘉宾,同时事先与嘉宾就家长基本情况做好沟通,让嘉宾的讲课内容更有针对性。已经聘请的六次讲座嘉宾分别为:第一讲: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芳博士;第二讲: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资深教研员庄建红;第三讲: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金国;第四讲: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张兴盛;第五讲: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爱芳;第六讲:航头镇党委副书记黄艳秋。

二是认真组织“家长沙龙”。在每次“家长课堂”之前,将讲座的主题与部分家长沟通,征求家长意见,收集家长对其中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