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影编剧的秘密
12514700000005

第5章 电影编剧的秘密(上)(2)

那么,类型到底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呢?我想让芦苇举一个例子说明。

大家都看过《双旗镇刀客》,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剧本大纲是芦苇写的。没有人不承认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这个电影最清晰地展现了艺术和类型的关系……芦苇告诉过我,那是严格按照经典类型片套路写出来的东西。

●芦苇:那个故事大纲是我写的,但那时候我还不是编剧,最后谁写完剧本就是谁的。当时西影厂没有房子,我们都住在招待所,每天都见面,关系也很好。我和导演何平是邻居。他说:“芦苇,我要请你给我帮个忙。我写了一个中国西部武侠片,你帮我看一下。”我看完后觉得大而不当,故事很难成立。我说:“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这个片子要四百万的成本。”四百万在当时是一个大型制作,而何平是一个新手。我说:“如果你当导演,厂里要实验你的话,顶多给你一百二十万,不可能给你四百万,咱们实际点儿。”他说:“你说该怎么办?你给我写个提纲看看。”我说:“让我想一想。我明天给你交活儿。”

我一晚上把大致的提纲写出来了。

这部电影其实是我在学习阶段的作品。为什么我强调类型的重要性?因为类型实际上是一个交流系统。当你把类型规定好以后,观众就有所期待。比如说冰箱是家电的一种类型,观众一听说就知道可以放食物进去。

西部片也是一种类型。美国和中国的西部片大致上差不多。当时,我正在研究美国影片的类型,虽然美国当代西部片和五十年代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某些西部片在五十年代却早已定型。于是,我就根据所学的类型来编一个故事、写一个剧本。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类型是沟通的一个基本渠道,你根据类型所要求的模式的起承转合来写,不会有大问题。

五十年代,美国西部片有一个成熟的模式,我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看到这些东西,比如《原野奇侠》,讲的是一个美国西部枪手。我可以讲一下这个电影的模式是什么。

○王天兵:我插进一句我的感想。芦苇说到模式,可当我初看《双旗镇刀客》时,却没有感到有什么框框,这说明类型、模式不但不会限制你、不会是你的监狱,反而可以让你获得自由,可以解放你。

●芦苇:几乎在所有美国西部片中都可以看到如下的故事结构。第一个要素就是沃尔特教授讲的故事的开始。开始是什么呢?美国西部片的开始就是,英雄来到小镇。

○王天兵:意大利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的西部电影《西部往事》开头就是三个坏蛋在小镇车站等一个人。随后,英雄果然来了,三枪把他们撂倒。

●芦苇:第二个因素就是,小镇被恶势力控制,小镇人民无力反抗。

○王天兵:《西部往事》也是一样的,开始就是一群坏蛋在小镇为所欲为。当我初看《西部往事》时,没有想到模式这个问题,听芦苇这么说,才有所察觉。实际上《西部往事》的节奏张弛自然,让你感到在西部那种慢慢流逝的时间里,随处都有偶然的事件会发生,并没有模式化的僵硬感。

●芦苇:是的,模式只是一种学习方法。你们将来面对类型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分析。第三个因素叫做,英雄初露本色,打破小镇平静。

○王天兵:《西部往事》也是这样,火车过去,英雄到来。英雄追问,弗兰克来没来?弗兰克是当地恶霸。英雄打破了小镇的平静。

●芦苇:这三个因素实际上就是沃尔特老师讲的故事的开始。现在,不妨将这几个因素罗列起来:

以下为故事的开始:

一、英雄来到小镇;

二、小镇被恶势力控制,小镇人民无力反抗;

三、英雄初露本色,有超强本领,打破小镇平静;

以下为故事的中间:

四、英雄与恶势力发生冲突;

五、小镇人民不理解英雄;

六、英雄与恶势力冲突升级,因为得不到支持,英雄受到磨难;

七、英雄在濒临绝境时,凭个人智勇杀入重围,消灭恶势力;

以下为故事的结束:

八、小镇人民挽留英雄,为英雄拒绝;

九、英雄离开小镇。

○王天兵:由此看来,《西部往事》也基本符合这个模式。

●芦苇:我现在接着讲我的学习过程。《双旗镇刀客》跟这个形式是一模一样,我是完全按照这个模式写这个剧本的。后来此片被认为是何平最好的一部电影。其实这个电影剧本原来叫《刀会双旗镇》,后来何平改了名字。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严格按照模式,每一个情节点都不落掉地写的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何平本来想写一个标准的侠客,我觉得没有意思,因为香港电影拍得太多了,干脆来一个小孩。开头主人公骑马来到双旗镇,结尾主人公带着未婚妻骑马走了,中间都是按照戏剧冲突的规定环节来写的,完全符合这个模式。这样写完以后,保证观众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可能欣赏这个片子。

为什么有些故事我们乐意接受?而有些故事我们不乐意接受?这实际上跟心理学有关系。

○王天兵:模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千百次实验的结果,实际上也符合常情常理。比如说电冰箱,就是两三个门,一个用作冻箱,一个用作一般冷藏,你可以再做一些自由的外观设计和搭配等,但如果没有这个,或额外增加什么,都被证明不实用。

●芦苇:《双旗镇刀客》应验了一句老话……回回上当,当当不一样。“当”是一个模式,“当当不一样”就是一个创造。

《双旗镇刀客》和香港武侠片不一样,就是“当当不一样”。我们看第七段……英雄濒临绝境。他和一刀仙决斗的时候,我玩的是以虚代实的花招。只见决斗之时,黄沙吹过,把他们笼罩起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声音,尤其是刀剑的声音。

我告诉何平,第一个镜头一定是主人公孩儿哥脸上流下一滴血,观众也不知道谁赢谁输。一刀仙转过身去,完成什么事儿一样走了几步。再切回孩儿哥,血还在流,这时观众会说他输了。我们再切回一刀仙,他双腿发软,扑通一下跪下来,突然回过头,用垂死的声音问:“你的刀法跟谁学的?”孩儿哥这时嘴张开,怯怯地说:“我爹”。一刀仙临死之前最后的话是“好刀法”,接着“扑通”栽地上死了。

为什么我这么设计呢?因为我们武打的动作一定拼不过香港人,所以要以虚带实。我说:“何平,咱们国内的武打片,最成功的就是《少林寺》,武打教练全是香港的,打得比较好。香港动作明星都比我们弄得好,一百二十万跟他们拼动作,一点门儿都没有,但他们没有我们的区域文化和人物造型,我们要发挥人物塑造的长处。”

我把《双旗镇刀客》的故事梗概写完之后交给何平。那时候人们不太有名利思想,不像今天,和现在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在拍一个二十分钟的短片,是厂里交给我的一个生产任务,我没有时间替他写了。后来何平和杨争光,主要是杨争光,完成了这个剧本。

这个片子让我来说,不是特别成功,其台词、动作设计和整体质量不是太好,很多人物仍然有概念化的嫌疑,很多场景的调度依然过于陈旧。但这个电影的基本品质和口碑还不错,票房也可以,甚至在日本专门展示惊险片的一个电影节上获得大奖。我记得奖杯是一个抽象派的雕塑,我到何平家去看,那个大奖杯还在墙上用螺丝钉铆着呢。

可是,为什么这个故事被大家认可呢?就是因为它的故事架构,受惠于美国的模式,叙述方式没有问题。这就是类型规定的重要性。类型只是提供一个不失败的基础,但不能保证你出彩,出彩不出彩那是创造问题。什么是创造?其实模式下处处都得创造,比如第一男主角到底是什么人?我们概念化的杀手见得太多,有厌恶之情,这时候换一个孩子,或者老太太或者妇女,就会让观众耳目一新,因为没有见过。

我们知道“美女杀手”也是概念化的东西。如果你到到公安局看看案卷,那生活中的杀手可谓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让你想象不到。我曾经遇到过两个杀人犯,我根本想不到他是杀人犯,而且手段极其残忍。生活还是高于类型和模式的。类型和模式是基本的规定,你在这个上面有突破,就不得了了。比如说黑帮片,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讲故事的方法完全是自己的一套,他有一套自己讲故事的方法,完全把类型翻新了。

○王天兵:因为时间关系,我要打断你。请你举一个例子,你是否也有将一个旧的类型翻新的成功案例?

●芦苇:你可以突破模式,可以创新,但我觉得自己是个凡人,所以不太做梦。类型翻新是天才干的事。

你必须意识到一点,类型只不过是有效规定,它不能成全你,但是它可以保证你不犯基本错误。我举一个反例,看看要是我们不遵照类型,会闹出什么笑话。

还是何平导演,他的宏大剧作《天地英雄》,大家都看过。这个电影非常失败。我要批判它,因为它反类型,不管它是什么类型,他完全没有按照类型做。

我们知道西部片和武侠片,最关键的戏剧冲突点是第七场戏,就是英雄在濒临绝境的时候,应凭自己的个人勇气杀出重围。这时大家对男主角的期待已经到了最大,全戏最激荡的那一刻即将来临。可是何平的处理完全违反了类型的规律。在《天地英雄》中,谁把恶势力打败了呢?居然是那个光头尼姑把舍利子取出来,发出万丈光芒,紧跟着像核爆炸一样出现了蘑菇云,把坏人打败了。

首先,这个在剧情逻辑上讲不通,你既然有这么一个宝贝,开始就高高举起来不就完了,坏蛋肯定不敢碰你,何苦死了那么多无辜呢?这种处理在魔幻类型中还说得过去,但在一个西部武侠片中,就违背了类型规律。观众是把期望值寄托于武侠英雄身上的,期望值落不到英雄身上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实际上,尽管《天地英雄》的投资,电影镜头的熟练程度,外加方方面面的包装都比《双旗镇刀客》好,但这个电影看着就是没有《双旗镇刀客》过瘾。

看到最后就是……一个舍利子啊?!这么写它也就完了,它不会成功。这就是我讲类型的重要性。

○王天兵:芦苇你讲得非常精彩。虽然我跟你认识这么长时间,刚才所讲对我还是有启发。如果你没有做过类型创新的话,那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让大家见识见识你做过的类型融合的成功案例?

●芦苇:好的。不过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大概写过十六七个剧本,拍成电影的有十部,分别是1987年的《最后的疯狂》,1988年的《疯狂的代价》,1989年的《黄河谣》,1992年的《霸王别姬》,1993年的《活着》,1994年的《桃花满天红》和《红樱桃》,1995年的《秦颂》,1996年的《西夏路迢迢》,2006年的《图雅的婚事》,中间还有好多剧本没有拍成。拍成的影片中,《桃花满天红》和《西夏路迢迢》是失败的电影。

通过这些电影,我已经知道了各种类型,至少了解了常识。我不知道每一个类型有没有像西部片那样有这么多的要素,但是我知道每个类型的大致结构是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手段,就是你在写的时候,告诉你一些技巧,是为你服务的。

各式各样的类型都可能融合。实际上,警匪片《疯狂的代价》就有家庭伦理剧的成分、社会心理学等几种因素在里面。《霸王别姬》实际上是一个戏中戏,其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舞台上发生的故事交相融合,它也是人物传记,也有普通人的生活片的因素。

正剧类型

○王天兵:在你继续之前,我有一个问题。因为你反复说到,正剧也是一个类型。你经常说,你最擅长的是正剧类型。那么,什么是正剧类型呢?

●芦苇:这个概念是一个戏剧概念,不是一个电影的概念。昨天沃尔特老师讲的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这叫经典戏剧的模式。它是从古希腊戏剧来的,一直到莎士比亚时代,莫不如此,我们不过在电影里面借用而已。说起正剧,就是讲叙述的方式符合过去讲的三一律。我们学电影的人都知道,正剧必须要有贯穿人物,贯穿事件,要有一个开始、中间和结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制。正剧就是一个模式。你让我讲正剧的定义,这得查字典了。

○王天兵:它可能也是相对于喜剧、悲剧来讲的吧?

●芦苇:对,它的主题是严肃的,相对于喜剧、悲剧、滑稽剧、闹剧而言,它是严肃的。比如《克莱默夫妇》,就是一个典型的正剧。理查德·沃尔特给大家上课的时候,讲了剧本的结构,实际上他讲的就是经典正剧模式。

用另一位剧作理论家麦基在他的名著《故事》中说,经典模式叫大情节。对没有看过的人,我把经典模式画在黑板上,这个图是一个很著名的公式。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戏剧理论里谈的就是这个公式:

经典模式是用得最多的模式,可以看到理查德·沃尔特讲的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这也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模式。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著,作者是美国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在我看过的书里面,对电影本体讲的(得)最全面和最准确。今天讲的主要是电影编剧,对电影本体认识不足的人,想找到捷径来了解,这本书是最好的。

还有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作写作基础》,这本书把基本的经典模式说得非常透彻,而且以电影经典《唐人街》为例,把这个经典模式的公式整个演绎了一遍。我在写了好几个剧本后才看到这个书,我发现这个模式我一直在运用,但却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