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12513700000006

第6章 苏格拉底这样谈论美(1)

在美学历程的溪流中漂流过后,让我们打开思想家的家门,回到希腊,听听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如何谈论美的。

伯利克里这样评价自己治下的民众:“雅典人是热爱美的人,但没有失去质朴和品味;雅典人是热爱智慧的人,但没有失去男性的魄力。”美与智慧是希腊文明的核心,希腊人对美和智慧充满激情但不疯狂,他们是全面、均衡、完整、自然的人,希腊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在数学等纯粹知识领域上的贡献,都令我们心向往之。

希腊的神圣在于美。在希腊,任何把美掩藏起来的行为都是罪恶。他们的裸体运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要展现美。在希腊,天空蔚蓝,人们生活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生活在竞技场上、露天剧场里、节庆会场上。希腊人是健康、优美、坚强、乐生的民族。

自文艺复兴始,西方思想开始追寻希腊,从温克尔曼到歌德、黑格尔,他们每每提到希腊就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温克尔曼说:“和希腊人相比,我们现代人都是野蛮人。”尼采为自己和人类设计的通向未来的航线,就是他向古希腊朝圣的路线。尼采说:“希腊人没有发现的可能性,我们今天仍然没有发现,而希腊人已经发现的东西,今天已经被我们掩盖起来。”

那么让我们看看希腊在美的思考方面发现了哪些可能性,我们从苏格拉底这个人身上开始追寻。

一、苏格拉底其人

苏格拉底活在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的文字中,柏拉图所有作品几乎都是苏格拉底的言行录,在柏拉图那些伟大的对话中,后人不能分清哪些话是苏格拉底说的,哪些话是柏拉图说的,他们一起创造了卓越的思想和典范的人生。

苏格拉底不是一个职业哲学家。当然希腊不是一个人才专门化、职业化的时代,希腊没有职业哲学家,也没有职业诗人、职业军人、职业运动员,更不会有职业革命家,一个希腊自由人要从事许多不同的工作,参与公民大会,在法庭上进行审判,战争时是一名战士或指挥官,同时是一个家长,照顾家庭的生计,为家族争取荣誉。苏格拉底是一个典型的希腊人,他是一位探索真理的哲学家、教育青年的教育家、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行军打仗的勇敢战士……关于苏格拉底的智慧、勇敢、宽容、雄辩、忍受痛苦、视死如归等故事广为流传。

苏格拉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认识你自己”,这句德尔菲神庙上的话就是苏格拉底一生的践行。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思想,以自然哲学为主,主要探讨世界是什么,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是这种思想的代表。泰勒斯认为世界是由水构成的,水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始。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物质的本质,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毕达哥拉斯也研究美,他认为数是美的本质,美是数与数的和谐,他还算出了这个和谐数是黄金分割比,即1:0.618。这种自然哲学思想,就是要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规律,然后把这个秘密和规律告诉我们,至于我们是谁并不重要,我们是否理解也不重要,只要我们接受了、记住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世界的秘密和规律与我们人的情感、文化等等没有关系,它们是一些客观存在,人们探索到了,就掌握了这个秘密和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们服务我们的生活。比如黄金分割比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艺术领域——建筑、雕塑、绘画,据说,最美的人体也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维纳斯雕像就是黄金分割比的杰作。但是黄金分割比为什么会看起来美,我们并不知道,或者说我们并不理解黄金分割比。

苏格拉底对这种自然哲学思想没有兴趣,在他看来,这些和人没有关系的客观规律无助于认识我们自己,苏格拉底思考“死亡”、“幸福”、“灵魂”、“正义”、“良好的政体”、“善的生活”、“美”等这些和我们人有关的事儿。在他看来,美是什么一定和我们人是什么密切相关,而那种超越于所有人的客观规律还谈不上美与不美。他对“认识你自己”感兴趣,但这个自己不是后来基督教社会的反观内心的自己,也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种时时拷问的自己,苏格拉底这个“认识你自己”是和在世活动相连,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而且“认识你自己”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这个课程必须自己来完成,不能由他人来代替。人们认识自己,就意味着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而不能接受现成的答案。苏格拉底不会替前来求教于他的人思考,不管他们问的问题是大是小,都需要他们自己探索。据说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一个小奴隶竟然自己证明出勾股弦定理。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苏格拉底,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小舟,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这时苏格拉底问:“年轻人,你们快乐吗?”快乐和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快乐就是一种内心满足,我们不会真正知道快乐是什么。同样,如果有人直接告诉我们美是什么,我们也不会真正理解美是什么。快乐和美都要在自己的活动中寻找。

一群学生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善。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具体活动中辨识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善行是什么”或“恶行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让学生知道,善行和恶行这样的问题,不能孤零零地思考概念、下定义,而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辨识何为善行、何为恶行。

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还记述这样一段,一群年轻人问苏格拉底一个有关语言的问题,还有事物的名称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探索研究一番后,得到一些结论。最后苏格拉底说:“这可能是真的,克拉底鲁,但也很可能不是真的,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轻易地相信这些东西,认真地思考,因为你们还年轻,正处在学习阶段。你们找到真理之后,来告诉我。”克拉底鲁这样回答:“我会照你的话去做,苏格拉底。”

柏拉图记述的苏格拉底和众人的对话,最后很少能得出确定不移的结论,他有时只是给出建议,这个建议后面总是有一个问号。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于权威的、武断的话语,像苏格拉底这样的教师可能无法被接受。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些真理,那么他自己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探寻者。如果仅仅接受一些结论、陈说,那么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不会是真理,而是一些无关心灵的教条。“认识你自己”是那么重要,如果有人代替你认识你自己,这个人就是在剥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认识你自己,就是在剥夺你的生存,替换你的生存。

苏格拉底相信真、善、美是人最基本的存在,而且人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只要人们看到了真、善、美的行为或活动,他们必将对其孜孜以求,没有人会去追求假、恶、丑,除非是因为无知。苏格拉底的全部努力就是要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无知,看到流俗看法的混乱,并引领人们自己探索真、善、美的生活。

二、通往雅典的道路是闲谈

希腊人提倡节制,以“毋过度”为格言,简朴是风尚。因为简朴,他们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赚钱和花钱上。他们有自己独有的休闲方式——闲谈。这种闲谈不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也不是言不由衷的“今天天气不错”的社交,爱美、爱智慧的希腊人,似乎永远准备好了讨论抽象、深奥的问题。

柏拉图的文章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写成的,这不仅是一种文体形式、一种修辞,这就是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身披希腊长袍的绅士们,在林间小路,在露天剧场,在屋檐下,在节庆会场上,轻松愉快地交谈着,自由随意地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真理。

柏拉图的笔下,呈现出这样的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场景一:苏格拉底看见青年斐德罗,斐德罗说自己要去城外散散步,因为从天亮起他与一群朋友就和修辞学家莱什阿斯在一起,他们谈了一个早晨,现在需要休息一下。“我可以说给你听,如果你不忙,可以陪我走远一点。”苏格拉底当然不放过这个闲谈的好机会,他非常想听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忙!哪里话!我想不到我会像品达的诗所说的,把听一听你和莱什阿斯的谈话,看作‘比一切忙事都重要’!”他们走着,谈着“爱情、友情,是上天的恩赐”,谈着“和天体的形态一起闪耀的美”,还有“灵魂的本质”、“需要对自然的真理进行深刻思考的各种伟大的艺术”……他们走累了,就在“那棵最高的梧桐树下,那儿有林荫和清风,还有草地可以随意坐卧”。就在那弥漫着青草气息的草地上,他们或卧或坐,度过了一个夏日的上午。

场景二:“当我们走进屋子”——苏格拉底说——“我们发现普罗塔克拉正在走廊上踱步,他身后跟着一群听众,他的声音就像俄尔甫斯的琴声一样吸引着他们跟着他走。然后,如荷马所说的那样,‘我睁眼看到’希皮亚斯坐在对面的走廊上,很多人坐在他周围的凳子上围绕着他。他们向他提出了许多物理和天文方面的问题,他正在解释这些问题。普罗第库斯也在那里,他还没有起床——应该提到,此时天光尚早,他周围已坐着不少年轻人,他优美低沉的声音在屋子里回响。”苏格拉底请普罗塔克拉跟他们讲讲他的学说,当这个大人物同意的时候,“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当着普罗第库斯和希皮亚斯的面,他也会喜欢一点炫耀和赞美,我说:‘我们为什么不把其他的人也叫来听听呢?’主人卡里亚斯说:‘也许我们能开个讨论会,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一谈?’大家都同意这个建议,每个人都为能听到智者的谈话而感到高兴。”众人安顿下来,兴高采烈地争论知识到底是什么,美德是否可以习得。

希腊是一个从容、悠闲的世界,但却不是一个闲适、轻松的世界,他们的闲谈不是闲极无聊的举动,他们的闲谈是认真的,他们既不迷信神话,也不迷信权威。他们广集见闻,勤于观察,勤于思考,诚意求知、求真,敢作敢为,目的就是要认识理解这个世界,认识理解自己。

拉斐尔的一幅画——《雅典学院》,就生动地展现了这种生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