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12105800000233

第233章 水部(176)

《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必以天辅时,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包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着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入山,山神喜,必得见芝。须禹步往采。以王相专和、支干相生之日,刻以骨刀,阴干为末服,乃有功效。若人不至精久斋,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鬼神不以与,人终不可得见也。曰菌芝,生深山之中,大木之下,泉水之侧。其状或如宫室,如龙虎,如车马,如飞鸟,五色无常。凡百二十种,自有图也。曰木威喜芝,乃松脂沦地,千年化为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焦,带之辟兵,服之神仙。曰飞节芝,三千岁老松上,皮中有脂,状如龙形,服之长生。曰木渠芝,寄生大木上,状如莲花,九茎一丛,味甘而辛。曰黄柏芝,生于千岁黄柏根下,有细根如缕,服之地仙。曰建木芝,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曰樊桃芝,其木如升龙,其花叶如丹萝,其实如翠鸟,并可服食。曰千岁芝,生枯木下,根如坐人,刻之有血,血涂二足,可行水隐形,又可治病。以上皆木芝也。曰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叶似苋,根有大魁如斗,周绕有细子十二枚绕之,相去丈许,生高山深谷,服之神仙。曰牛角芝,生虎寿山及吴陵上,状似葱而特出如牛角,长三、四尺,青色。曰龙仙芝,似升龙相负之形。曰紫珠芝,茎黄叶赤,实如李而紫色。曰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

曰朱草芝九曲三叶,叶有实也,其茎如针。曰五德芝,状似楼殿,五色各具,方茎紫气。

以上皆草芝也,有百二十种,人得服之神仙。曰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状似鸟兽,色无常彩,多似山水苍玉,亦如鲜明水晶。曰七明九光芝,生于临水石崖之间,状如盘碗,有茎蒂连缀之,此芝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夜见其光,食至七枚,七孔洞彻,一名萤火芝。曰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石上,终难得。曰石桂芝,生石穴中,似桂树,乃石也,光明味辛。曰石脑芝、石中黄,皆石芝类也。千岁燕、千岁蝙蝠、千岁龟、万岁蟾蜍、山中见小人,皆肉芝类也,凡百二十种。又按∶《采芝图》云∶凤凰芝,生名山金玉间,服食一年,与凤凰俱也。曰燕胎芝,形如葵,紫色,有燕象。曰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茎,味咸苦。又有五色龙芝、五方芝、天芝、地芝、人芝、山芝、土芝、石芝、金芝、水芝、火芝、雷芝、甘露芝、青云芝、云气芝、白虎芝、车马芝、太一芝等,名状不一。张华《博物志》云∶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中芝人形,下芝六畜形。又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屋柱无故生芝者,白主丧,赤主血,黑主贼,黄主喜;形如人面者亡财,如牛马者远役,如龟蛇者蚕耗。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青芝一名龙芝

(《本经》)气味:酸,平,无毒。

时珍曰∶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味便随五色也。即如五畜以羊属火,五果以杏配心,皆云味苦之义。

之才曰∶青、赤、黄、白、黑、紫六芝,并以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甚益人,恶常山,畏扁青、茵陈蒿。

主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本经》)。不忘强志(《唐本》)。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赤芝一名丹芝

(《本经》)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黄芝一名金芝

(《本经》)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

(《本经》)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黑芝一名玄芝

(《本经》)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紫芝一名木芝

(《本经》)气味:甘,温,无毒。

甄权曰∶平。

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本经》)。疗虚劳,治痔(时珍)。

附方:新一。

紫芝丸∶治虚劳短气,胸胁苦伤,手足逆冷,或时烦躁口干,目视 ,腹内时痛,不思饮食,此药安神保精也∶紫芝一两半,山芋(焙)、天雄(炮去皮)、柏子仁(炒)、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去皮)、枳实(去瓤麸炒)各三钱五分,生地黄(焙)、麦门冬(去心焙)、五味子(炒)、半夏(制炒)、附子(炒去皮)、牡丹皮、人参各七钱五分,远志(去心)、蓼实各二钱五分,瓜子仁(炒)、泽泻各五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渐至三十丸,温酒下,日三服。(《圣济总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木耳

(《本经》中品)校正:自桑根白皮条分出。

释名:木 (而、软二音)。木菌(窘、卷二音)。木 (音纵)。

树鸡(韩语)、木蛾。

时珍曰∶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 ,以软湿者佳也。曰鸡曰 ,因味似也。南楚人谓鸡为 。曰菌,犹 也,亦象形也。 乃贝子之名。

或曰∶地生为菌,木生为蛾。北人曰蛾,南人曰蕈。

集解:《别录》曰∶五木耳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曝干。

弘景曰∶此云五木耳,而不显言是何木。惟老桑树生桑耳,有青、黄、赤、白者。软湿者人采以作菹,无复药用。

恭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软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时珍曰∶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云。

气味:甘,平,有小毒。

权曰∶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柘木者次之。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人。

藏器曰∶木耳,恶蛇、虫从下过者,有毒。枫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有毒,夜视有光者、欲烂不生虫者并有毒,并生捣冬瓜蔓汁解之。

时珍曰∶按∶张仲景云∶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并不可食。

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本经》)。断谷治痔(时珍)。

发明:颖曰∶一人患痔,诸药不效,用木耳煮羹食之而愈,极验。

时珍曰∶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理气。木耳乃朽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故有衰精冷肾之害也。

附方:新六。

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血注脚疮∶桑耳、楮耳、牛屎菰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涂之,或干涂之。(《奇效良方》)。

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以应二十四气。好酒调服,出汗。(孙氏《集效方》)新久泄痢∶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

(《御药院方》)。

血痢下血∶木耳(炒研)五钱,酒服即可。亦用井花水服。或以水煮盐、醋食之,以汁送下。(《普济方》)。

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普济方》)桑耳释名:桑 (《唐本》)、桑蛾(《宋本》)、桑鸡(《纲目》)、桑黄(《药性》)、桑臣(《药性》)、桑上寄生。

弘景曰∶断谷方∶桑 又呼为桑上寄生。名同物异也。

时珍曰∶桑 以下皆软耳之名,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其功性则一也。

气味:甘,平,有毒。

诜曰∶寒,无毒。

大明曰∶温,微毒。

权曰∶桑、槐耳∶甘、辛,平,无毒。

主治:黑者,主女人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本经》)。

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别录》)。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 癖(甄权)。止血衄,肠风泻血,妇人心腹痛(大明)。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瓦斯。压丹石人发热,和葱、豉作羹食(孟诜)。

附方:旧三,新十一。

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数度即可断。(《肘后方》)。

五痔下血∶桑耳作羹,空心饱食,三日一作。待孔卒痛如鸟啄状,取大、小豆各一升合捣,作两囊蒸之,及热,更互坐之,即瘥。(《外台》)。

脱肛泻血不止∶用桑黄一两,熟附子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圣惠》)。

血淋疼痛∶桑黄、槲白皮各二钱,水煎服,日一次。(《圣惠方》)。

月水不断,肉色黄瘦,血竭暂止,数日复发,小劳辄剧,久疾失治者,皆可服之∶桑黄焙研,每服二钱,食前热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崩中漏下∶桑耳炒黑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取效。(《千金方》)。

赤白带下∶桑耳切碎,酒煎服。(苏颂《图经》)。

遗尿且涩∶桑耳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圣济总录》)。

留饮宿食∶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蒸过,和枣膏捣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取利止。(《范汪方》)。

心下急痛∶桑耳烧存性,热酒服二钱。(《集简方》)。

瘰 溃烂∶桑黄菰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要奇方》)。

咽喉痹痛∶五月五日,收桑上木耳,白如鱼鳞者,临时捣碎,绵包弹子大,蜜汤浸,含之立效。(《便民方》)。

面上黑斑∶桑耳焙研,每食后热汤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足趾肉刺∶先以汤浸,刮去一层,用黑木耳贴之,自消烂不痛。(《近效方》)。

槐耳释名:槐 (《唐本》)、槐菌(《唐本》)、槐鸡(《蜀本》)、赤鸡(《纲目》)、槐蛾。

恭曰∶此槐树上菌也。当取坚如桑耳者。

权曰∶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耳。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五痔脱肛,下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苏恭)。治风破血,益力(甄权)。

附方:旧三,新三。

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崩中下血,不问年月远近∶用槐耳烧存性,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产宝》方)。

产后血疼,欲死者∶槐鸡半两为末,酒浓煎饮服,立愈。(《妇人良方》)。

蛔虫心痛∶槐木耳烧存性,为末,水服枣许。若不止,饮热水一升,蛔虫立出。(张文仲《备急方》)。

月水不断,劳损黄瘦,暂止复发,小劳辄剧者∶槐蛾(炒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食前热酒服二钱。桑黄亦可。(《圣惠方》)。

脏毒下血∶槐耳(烧)二两,干漆(烧)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

(《圣济总录》)榆耳八月采之。

主治:令人不饥(时珍)。

附方:新一。

服食方《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 ,以美酒渍曝,同青粱米、紫苋实蒸熟为末。每服三指撮,酒下,令人辟谷不饥。

柳耳主治:补胃理气(时珍)。

附方:新一。

反胃吐痰∶柳树蕈五、七个,煎汤服即愈。(《活人心统》)柘耳释名:柘黄。

主治:肺痈咳唾脓血腥臭,不问脓成未成。用一两研末,同百齿霜二钱,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效甚捷(时珍)。

杨栌耳藏器曰∶出南山。

气味:平,无毒。

主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藏器)。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杉菌

(宋《图经》)集解:颂曰∶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状若菌。采无时。

气味:甘、辛,微温,无毒。

主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苏颂)。

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皂荚蕈

(《纲目》)集解:时珍曰∶生皂荚树上木耳也。不可食。采得焙干备用。

气味:辛,有毒。

主治:积垢作痛,泡汤饮之,微泄效。未已再服。又治肿毒初起,磨醋涂之,良(时珍)。

附方:新一。

肠风泻血∶皂角树上蕈,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许学士《本事方》)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香蕈

(《日用》)释名:时珍曰∶蕈从覃。覃,延也。蕈味隽永,有覃延之意。

集解:瑞曰∶蕈生桐、柳、枳 木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

颖曰∶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黄黑色,味甚香美,最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