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12105800000184

第184章 水部(127)

时珍曰∶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色也。唐苏恭言,药实根即药子,宋苏颂遂以为黄药之实。然今黄药冬枯春生,开碎花无实。苏恭所谓药子,亦不专指黄药。则苏颂所以言,亦未可凭信也。

根气味:苦,平,无毒。

大明曰∶凉。治马心肺热疾。

主治:诸恶肿疮 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亦涂(《开宝》)。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时珍)。

发明:颂曰∶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锡《传信方》亦着其效,云得之邕州从事张 。 目击有效,复试其验如神。其方并同,惟小有异处,是烧酒候香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不可过猛耳。

附方:旧二,新五。项下瘿气 黄药子一斤洗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

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斗门方》吐血不止∶药子一两,水煎服。(《圣惠方》)咯血吐血∶《百一选方》∶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掌中舐之。王衮《博济方》∶用黄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煎淡胶汤下。良久,以新水调面一匙头服之。《兵部手集方》只以新汲水磨汁一碗,顿服。(《简要济众方》)产后血晕,恶物冲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妇人油钗二只,同煎一盏服。大小便俱利,血自下也。(《禹讲师经验方》)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集简方》)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解毒子

(《唐本草》)释名:地不容(《唐本》)、苦药子(《图经》)。

集解:恭曰∶地不容生川西山谷,采无时,乡人呼为解毒子也。

颂曰∶出戎州。蔓生,叶青如杏叶而大,浓硬,凌冬不凋,无花实。根黄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连,如药实而圆大,采无时。又开州、兴元府出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类,春采根,曝干。亦入马药用。

时珍曰∶《四川志》云∶苦药子出忠州。性寒,解一切毒。川蜀诸处皆有。即解毒子也。

或云∶ 州苦药子即黄药子,方言称呼不同耳。理根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解蛊毒,止烦热,辟瘴疠,利喉闭及痰毒(《唐本》)。治五脏邪气,清肺压热(苏颂)。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时珍)。

附方:新二。咽喉肿痛,水浆不下∶苦药、山豆根、甘草、硝石各一分,射干、柑皮、升麻各半两。为末,蜜丸。噙之。(《圣惠方》)眉棱骨痛,热毒攻眼,头痛眉痛,壮热不止∶解毒子、木香、川大黄各三分,为末,浆水调膏摊贴,干即易之。(《普济方》)附录:奴会子(《海药》)曰∶味辛,平,无毒。主小儿无辜冷疳,虚渴脱肛,骨立瘦损,脾胃不磨。刘五娘方,用为煎服。生西国诸戎。大小如苦药子。

药实根《本经》曰∶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一名连木。

《别录》曰∶生蜀郡山谷。采无时。

恭曰∶此药子也,当今盛用,胡名那疏,出通州、渝州。其子味辛,平,无毒。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疰蛇毒。树生,叶似杏,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止用其仁,《本经》误载根字。

时珍曰∶此药子虽似黄药、苦药子,而稍有不同。二药子不结子,此则树之子也。葛洪《肘后方》云∶婆罗门名那疏树子,中国人名药子。去皮取中仁,细研服,治诸病也。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白药子

(《唐本草》)集解:恭曰∶白药子出原州。三月生苗,叶似苦苣。四月抽赤茎,长似壶卢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亦名栝蒌。九月叶落枝折,采根洗切,日干,根皮黄色,名白药子。

颂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江西出者,叶似乌 ,子如绿豆,至八月变成赤色,治马热方用之。

根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苦,冷。

主治:金疮生肌(《唐本》)。消肿毒喉痹,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大明)。治喉中热塞不通,咽中常痛肿(甄权)。

毒。

刀斧折伤,干末敷之,能止血、痛(马志)。散血降火,消痰解毒(时珍)。

附方:旧三,新九。

天行热病∶白药为末,浆水一盏,冷调二钱服,仰卧少顷,心闷或腹鸣 痛,当吐利数行。如不止,吃冷粥一碗止之。(崔元亮《海上方》)心痛解热∶白药根、野猪尾(二味,洗去粗皮,焙干)等分。捣筛。酒服一钱。甚效。

黔人用之。(苏颂《图经》)为末),防风末三两。和匀。每茶服一钱。(《圣惠方》)喉中热塞肿痛,散血消痰∶白药、朴硝等分。为末。吹之,日四、五次。(《直指方》)咽喉肿痛∶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蜜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圣惠方》)吐血不止∶白药烧存性糯米饮服三钱。(《圣惠方》)衄血不止∶红枣、白药各(烧存性)等分。为末。糯米饮服。或煎汤洗鼻,频频缩药令入。(《经验良方》)汤下。心烦热,入砂糖少许。(《圣惠方肝一具,批开掺末五钱,煮熟食之。(《直指方》)小儿疳泻吐利∶方同上。

诸骨哽咽∶白药,煎米醋细咽。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普济方》)痈肿不散∶生白药根捣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研末水和贴。(《图经》)附录:陈家白药(《拾遗》)藏器曰∶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毒,水研服之。入腹与毒相攻,必吐出。未尽更服。亦去心胸烦热,天行瘟瘴。出苍梧陈家,故有陈家之号。明山有之。蔓及根并似土瓜,叶如钱,根似防己,紧小者良,人亦采食之。与婆罗门白药及赤药,功用并相似。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陈家白药善解毒,诸药皆不及之,救人甚多。封州、康州有种之者。广府每岁充土贡。按∶此药当时充贡,今无复有。或有之,古今名谓不同耳。

甘家白药(《拾遗》)藏器曰∶味苦,大寒,有小毒。解诸药毒,水研服,即吐出。未尽再吐。与陈家白药功相似。二物性冷,与霍乱下利人相反。出龚州以南,生阴处,叶似车前,根如半夏,其汁饮之如蜜。甘家亦因人而名。岭南多毒物,亦多解毒物,岂天资之乎?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会州白药

(《拾遗》)藏器曰∶主金疮,生肤止血,碎末敷之。出会州,叶如白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冲洞根

(《拾遗》)藏器曰∶味苦,平,无毒。主热毒,蛇、犬、虫、痈疮等毒。出岭南恩州。取根阴干。

功用同陈家白药,而苗蔓不相似。

曰∶苗蔓如土瓜,根亦相似。味辛,温。主一切毒瓦斯及蛇伤。取根磨水服之,诸毒悉皆吐出也。

藏器曰∶味苦。主金疮,生肉止血,补腰续筋。出突厥。色白如灰,乃云锻石共诸药合成者。

志曰∶今所用者,出潞州。其根黄白色,状似茯苓而虚软。苗高三、四尺,春夏叶如薄荷,花似牵牛而紫,上有白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威灵仙

(宋《开宝》)释名:时珍曰∶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

集解:志曰∶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以不闻水声者良。生先于众草,方茎,数叶相对。冬月丙、丁、戊、己日采根用。

保升曰∶九月末至十二月,采根阴干。余月并不堪采。

颂曰∶今陕西及河东、河北、汴东、江湖州郡皆有之。初生作蔓,茎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六出,浅紫或碧白色。

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色。根稠密多须似谷,每年朽败,九月采根。

时珍曰∶其根每年旁引,年深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别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

根气味:苦,温,无毒。

元素曰∶味甘纯阳,入太阳经。

杲曰∶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时珍曰∶味微辛、咸,不苦。忌茗、面汤。

主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久服无有温疫疟(《开宝》)。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李杲)。

发明:颂曰∶唐贞元中,嵩阳子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微暖,并得清凉。先时,商州有人病手足不遂,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此药治丈夫、妇人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 斜,言语蹇滞,筋骨节风,绕脐风,胎风头风,暗大风,皮肤风痒,白癜风,热毒风疮,头旋目眩,手足顽痹,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曾经损坠, 腰痛,肾脏风壅,伤寒瘴气,憎寒壮热,头痛流涕,黄胆黑疸,头面浮肿,腹内宿滞,心头痰水,膀胱宿脓,口中涎水,冷热气壅,肚腹胀满,好吃茶滓,心痛,注气膈气,冷气攻冲,脾肺诸气,痰热咳嗽气急,坐卧不安,气冲眼赤,攻耳成脓,阴汗盗汗,大小肠秘,服此立通,气痢痔疾,瘰 疥癣,妇人月水不来,动经多日,气血冲心,产后秘涩,孩子无辜,并皆治之。其法∶采得根,阴干月余,捣末。温酒调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茶及面汤,以甘草、栀子代饮可也。又以一味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在竹筒内紧塞,九蒸九曝。如干,添酒洒之。以白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下。崔元亮《海上集验方》着其详如此。

恭曰∶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者,服之无不立效。

宗 曰∶其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震亨曰∶威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凡采得闻流水声者,知其性好走也,须不闻水声者乃佳。

时珍曰∶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附方:旧四,新一十五。香港脚入腹,胀闷喘急∶用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腰脚诸痛∶《千金方》∶用威灵仙末,空心温酒服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经验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好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梧子大。以浸药酒,每服二十丸。

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放杖丸。(《集验》)十瓶,封煮一炷香。出火毒。逐日饮之,以愈为度。(《集简方》)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卫生易简方》)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男妇气痛,不拘久近∶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块刺痛,是其验也。(《摘玄方》)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之。

吐出宿痰,愈。(唐瑶《经验方》)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

腹中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为末。每温酒服三钱。名化铁丸。(《普济》)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肠风泻血久者∶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米醋二升,煮干,炒为末,以鸡子白和作小饼,炙干再研。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日二服。(《圣济》)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义》)诸骨哽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一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乾坤生意》∶用威灵仙米醋浸二日,晒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丸,半茶半汤下。如欲吐,以铜青末半匙,入油一、二点,茶服,探吐。《圣煎服,即软如绵吞下也,甚效。

飞丝缠阴,肿痛欲断∶以威灵仙捣汁,浸洗。一人病此得效。(李楼《怪证方》)痘疮黑陷∶铁脚威灵仙(炒研)一钱,脑子一分。温水调服,取下疮痂为效。意同百祥丸。(《儒门事亲》)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茜草

(《本经》上品)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苗根。

释名: (音茜)、茅 (音搜)、茹 (音如闾)、地血(《别录》)、染绯草(《蜀本》)、血见愁(《土宿》)、风车草(《土宿》)、过山龙(《补遗》)、牛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