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34期:不可不知的保险常识
11796100000007

第7章 现身说法:我向平安索赔的经历

scottyuan,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05/31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3044847182/24011046

对于一个企业的认识,除了对财务数据的认真分析和讨论,也有必要谈谈自己对这个企业的接触。感性和理性认识都不可或缺。一个人生活中免不了和保险打交道。我也谈谈与平安打交道的经历吧。

几年前因为一个海损的案子和平安断断续续打了2年的交道。我是投保人,平安承保,海事发生在印度洋。为了索赔前前后后折腾了3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结束。但是我要说拖延到现在不是平安的责任,而是船东无赖。我所在企业早已和平安达成了和解,拿到了平安的赔款,由平安代为向船东求偿,但是按照协议我们还必须根据平安的要求签署和提供需要的文件。案子的具体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只说自己的感触。

不知道有谁去过平安在上海张江的后援中心,2008年我前后去过两次。建筑规模很庞大,但是最震撼我的不是建筑,而是里面数千名员工坐在没有纸笔的桌子前操作电脑,他们告诉我这些人的工作是把全国各地签署影像传输过来的保单输入到系统里,之所以不配纸笔是防止员工私下记录投保的信息。平安的后援中心周围是不少银行的后援中心,想来也一定有不少这样的白领民工操劳着。不得不说平安的后援中心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还发现平安喜欢仿古样式的建筑,后援中心如此,陆家嘴的平安大厦也是这样。马明哲很相信风水之说。

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都是平安的保险销售,我还多次接触了平安的后台人员。相比之下平安后台(如理赔等)素质更加高些,彬彬有礼。也的确把客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至少在我看来这个案子非常复杂[人一辈子很少会和保险理赔打交道,这也令我对保险公司盈利更加有信心了(大笑)],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请了律师为我保驾护航,平安自己的律师我没有见到,但我相信平安的每封邮件必然经过法务人员的把关。但是为了这个案子,平安还请了新加坡和迪拜的律师(费用比我请的高多了,但我请的律师业务也很优秀)。其实这个案子我们和平安的立场是一致的,但作为苦主,我们无意更多涉入与船东和船东背后的保险公司的谈判。所以我的立场很清楚,尽快与平安了解,拿到赔款(尽可能多地),由平安和他们打去。不出所料,我们的赔款一年多拿到了,但是平安真的申请扣船并把船东告了。案子拖延到现在仍未完全了结。详细内容我就不说了,前后的邮件大概有几百封(90%以上是英文的),虽然我的英语马马虎虎,但是里面的术语对我来说全然陌生,每封邮件都由律师过目并和我商量,正式的邮件也都由律师起草。我的经验是碰到理赔涉及法律诉讼这种事情,律师是你最好的帮手。据我所知,这个案子的延宕和复杂也出乎平安的意料,苦不可言。平安从船东可能拿到的赔偿会远低于他们花的律师费(哭泣)。

对于理赔,似乎大家的经验是找当初的保险销售,但保险销售流动率非常惊人,往往出险的时候销售不巧离职了(好失望)。我的经验不是这样,在保险公司里销售和理赔完全是两个系统,理论中是不打交道的,但是实际还是有沟通的渠道,因为出险的损失最后会影响销售的业绩收入,所以还是要沟通的。通过谁沟通,我的经验是买保险最好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出险理赔时保险经纪公司也可以帮上忙,而且是大忙。保险经纪公司类似于房产中介(我这么说没贬低吧)。保险不仅仅是费率,还有很多复杂的内容。保险经纪公司的人基本上是从保险公司出来的,而且是精英,他们可以帮助你做保险方案(企业不会只买一种保险的),这个技术含量很高,对保险公司有很强的谈判能力。我记得英国(保险发源地)保险公司业务大部分是保险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人带来的。而且你是保险经纪公司的客户,他是为你服务的,出险的时候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会成为利益冲突的双方,多个帮手总是好的。

保险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谁说的来着:保险是对风险的定价,我还要在风险前面加个定语:未来。没有保险,很多经纪活动难以展开和进行。人偏好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保险向你销售了部分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不可或缺。

从这个案子,我让老婆开始买了平安保险的股份,当时就是40多块吧。和平安的人接触时,他们说平安股价从140多下跌,跌到80、90的时候,很多平安保险的人开始买入了,他们觉得已经跌到位了,后来跌到20多吧(跪了)。这说明对于一个公司的估值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分歧很大一点都不奇怪。

说到平安高管的高薪,据我所知,这个高薪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而是对应了绩效考核,完不成,收入就掉很多,连续两年完不成,就得走人了。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对我来说,平安就是一头大象。你接触到的部分会给你对企业整体评估的影响会很大。也许我摸到的是屁股。